南方周末記者 毛淑杰 南方周末實習生 曹若雯

當地時間2021年2月11日,敘利亞阿勒頗,流離失所的拳擊運動員在一所被炸毀的建筑里教當地小朋友和年輕人練習拳擊。
視覺中國 ?圖

當地時間2020年10月13日,敘利亞伊德利卜北部,敘利亞男子回收廢墟中的鋼材。
視覺中國?圖
★支持敘利亞巴沙爾政府的力量,往往沒有經濟能力參與敘利亞重建,而資金雄厚的海灣國家、日本和歐美國家又缺乏參與敘利亞重建的意愿。此外,敘利亞還存在反恐形勢嚴峻,國內各政治派別、族群就政治重建的路線圖存在分歧等問題。
“所有人都清楚,沒有可持續的政治解決方案,各捐助方將無法為重建提供資金,因為沖突破壞投資的風險太高了。”
在敘利亞第二大城市阿勒頗,有一家古老而迷人的旅店——男爵酒店(Hotel Baron)。酒店于1911年開業,在到訪者的記錄中,男爵酒店充滿了傳奇色彩,曾經接待過“冒險家、飛行家、作家和國王”。
酒店203號房間內,英國推理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寫下了《東方快車謀殺案》的部分手稿。店內酒吧里,英國中東探險家T. E.勞倫斯留下的欠條,依然裱在墻上,他還有三英鎊的酒錢沒有付清。
當敘利亞內戰波及阿勒頗,這家百年酒店一度停業,轉而接待無家可歸的難民。
2020年2月,一位名為“Je-trude”的旅行者在國際旅游平臺“貓途鷹”(Tripadvisor)上,留下了對男爵酒店的最后一條點評。他寫道,“當我走進酒店時,我以為這只是又一個廢墟……不能在這樣一個充滿歷史感的地方過夜,這非常遺憾。”
硝煙尚未散去,敘利亞土地上重建困難重重。
“當前敘利亞局勢總體上有所緩和,但難以回到‘阿拉伯之春爆發前的狀態。”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德剛認為,敘利亞政治重建、經濟重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雄獅”還在戰斗
2021年5月26日,敘利亞舉行總統選舉。執掌敘利亞政權21年的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以95.1%的高支持率,迎來了他的第四個七年任期。
選舉結果公布后,敘利亞多地出現民眾聚集活動,慶祝巴沙爾連任。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市中心的倭瑪亞廣場,大批民眾揮舞國旗,高喊支持巴沙爾的口號,一些民眾還鳴槍慶祝。
重建是巴沙爾大選的關鍵詞之一。
在此次選舉中,巴沙爾提出了“工作創造希望”(“Hope through Work”)的口號。選舉前,巴沙爾更是對數千名囚犯進行了大赦,并且頒布了旨在改善經濟狀況的法令。
巴沙爾競選團隊還發布了一個廣泛傳播的宣傳視頻。視頻開頭,人們逃離被爆炸毀壞的社區。隨后,鏡頭就轉向充滿希望的場景:教師修補被炮火炸壞的教室,農民照料土地,木材廠重新投入使用。
法國里昂第二大學敘利亞問題專家法布里斯·巴蘭奇(Fabrice Balanche)在接受法新社采訪時表示,“我們無法找到一個可以反對他統治的替代人。在守護其政權上,他贏了。”
在阿拉伯語中,“阿薩德”一詞意為“獅子”。1970年代以來,阿薩德家族已執掌敘利亞政局超過半個世紀。巴沙爾的父親、敘利亞已故總統哈菲茲·阿薩德被稱為“中東雄獅”。
在老阿薩德的領導下,敘利亞結束了自二戰以來的動蕩局勢,國民經濟得到較大發展。2000年6月,老阿薩德去世,其次子巴沙爾·阿薩德于同年7月繼任總統,隨后連任至今。
敘利亞總統任期為7年。與七年前一樣,歐美多國對敘利亞選舉的質疑聲再次出現,多個西方國家指責并發布聯合聲明稱,“具有公信力的選舉,應允許所有敘利亞人,包括境內流離失所的敘利亞人、難民和散居國外的成員參與其中。”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21日報道,數千人聚集在巴卜、阿扎茲和伊德利卜抗議阿薩德政權。這些地方都位于敘利亞北部,是敘利亞政府控制之外的地區。
然而,質疑并沒有影響巴沙爾的決心。
2021年5月27日,巴沙爾在長達9分鐘的電視演說中表示,公眾通過大量投票,向敘利亞的敵人以及那些質疑選舉合法性的人發起了挑戰。他稱之為“一種戰斗精神”。“憑借這種戰斗精神,我們將能夠擊敗所有的敵人,無論戰斗有多大,道路有多艱難”。
針對敘利亞大選引發的爭議,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德剛分析認為,支持者歡迎巴沙爾·阿薩德連任,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維持敘利亞局勢穩定、反恐和戰后重建。而西方大國盡管不再將推翻巴沙爾政府作為近期目標,但出于地緣政治斗爭需要,不斷對敘利亞近期選舉進行抹黑。
“這既是給巴沙爾政府施壓,也是制衡俄羅斯和伊朗等非西方大國的重要舉措。”孫德剛表示。
“角斗場”這十年
2011年3月18日,敘利亞南部的德拉市(Daraa)爆發大規模民眾示威游行。隨后,在外國暗中資助下,反對派于短短數月便組織起武裝力量,頻頻制造爆炸事件。2012年7月,敘利亞國家安全總部遭自殺式炸彈襲擊,包括國防部長在內的3名高官身亡。
十年來,敘利亞政府軍與反對派沖突不斷。但戰火早已超出敘利亞內戰的范疇。當前,在敘利亞領土上,仍有許多以不同名義存在的國際軍事力量以及地方武裝,其中還包括極端組織和恐怖組織。
“當前俄羅斯、伊朗、美國、土耳其在敘利亞一直有軍事存在,以色列頻繁空襲敘利亞境內目標,極端組織在伊德利卜省活動猖獗,庫爾德人在東北部地區實行了事實上自治。”孫德剛認為,敘利亞十年內戰,已經完全代理人化,敘利亞淪為大國地緣政治爭奪的棋盤。
國際大國、周邊鄰國紛紛在敘利亞國土上展開“影子戰爭”,敘利亞淪為多方較量的“角斗場”。因為參與國家過多,敘利亞內戰也一度被稱為“微型的世界大戰”。
俄羅斯對敘利亞持一貫的明確態度,即幫助阿薩德政府領導的政府軍打擊叛軍和恐怖分子,收復失地,恢復穩定。而美國則屢屢指責阿薩德政府,并支持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等力量,打擊敘利亞東部的“伊斯蘭國”。
鄰國土耳其政府一直將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視為恐怖組織。2019年10月,土耳其在敘利亞北部發起“和平之泉”軍事打擊,宣稱要徹底消滅當地庫爾德武裝和殘余“伊斯蘭國”分子。
以色列軍隊多次空襲敘境內目標,理由為打擊伊朗軍事設施。然而,敘利亞和伊朗政府均否認伊朗在敘有駐軍。2020年11月18日,以色列軍方從戈蘭高地方向對敘利亞南部發動空襲,導致3名敘利亞軍事人員死亡、1名士兵受傷。
阿拉伯國家也在尋求改善與敘利亞關系,但并不容易。2021年3月9日,阿聯酋外交部長阿卜杜拉·本·扎耶德表示,美國對敘利亞政府實施的制裁,即2020年6月18日生效的“凱撒法案”,使敘利亞重返阿拉伯聯盟變得更加復雜。
十年內戰,對敘利亞經濟造成了難以低估的破壞。
據公開統計,過去十年間,約四五十萬人在戰火中喪生;而敘利亞戰前2200萬人口中,有一半逃離家園。
2015年9月,敘利亞三歲男童阿蘭·科迪和家人試圖乘船偷渡希臘,結果中途意外翻船,一家四口只有父親存活。被發現時,阿蘭的小小遺體被沖上海灘,蜷縮著趴在沙灘上。這張令人心碎的照片登上世界各大報刊頭條,引發無數人對敘利亞民眾的同情。
據聯合國2021年2月公布數據,1200多萬敘利亞人因沖突和糧價飛漲而陷入饑餓。在過去的2020年里,敘利亞的食物價格飛漲,基本商品的價格上漲了236%,敘利亞人面臨著面包和燃料等商品的嚴重短缺。
2020年,聯合國糧食署參與實施的糧食安全和生計評估顯示,敘利亞沒有糧食援助就無法生存的人數在一年中增加了一倍,達到130萬人。
“情況從未像現在這樣糟糕。”糧食署駐敘利亞代表兼國家項目主任奧布萊恩(Sean OBrien)稱,新數據表明,人道主義援助能夠幫助餓肚子的難民吃上一頓飽飯。拯救生命的援助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要。
誰為重建埋單
敘利亞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明的國家。千年來,從波斯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再到法國殖民者,無數征服者來到這里,隨后再被新的征服者取代。文明和歷史也在這期間更迭與重生。
自內戰來到敘利亞第二大城市阿勒頗,古老的“男爵酒店”便籠罩在槍炮的陰影中。在第三方旅行平臺“貓途鷹”上,有關男爵酒店的點評集中在2011年以前。媒體報道稱,2014年,男爵酒店一度停業,不再接待付費住客。
男爵酒店第三代老板的遺孀魯比娜·塔什堅(Roubina Tashjian)在2019年接受法新社采訪時表示,“男爵酒店見證了敘利亞幾十年的歷史……我已經老了,沒有能力繼續經營這家酒店了。它未來被新生代接手,是很自然的。”
和男爵酒店一樣,重建也是敘利亞接下來的重要課題。
聯合國西亞經濟社會委員會(ESCWA)此前預測稱,敘利亞要恢復到2010年的情況,將需要花費4000億美元。而敘利亞2019年GDP總量僅有650億美元。敘利亞憑借自身力量完成國家重建,可謂空中樓閣。因此,獲得外部資金至關重要。
敘利亞也一直在尋求其他方面的支持,比如中國。
《敘利亞藍皮書:敘利亞發展報告(2020)》為西北大學敘利亞研究中心與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于2021年共同發布。該報告指出,2019年是敘利亞重建的開啟之年,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敘兩國開展經濟重建合作取得了突破進展,“中企或成為敘利亞經濟重建的重要力量之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向西“掘金”。曾在敘利亞做電力方面生意的朱峰(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不過,關于敘利亞的“錢”景,朱峰卻有不少擔心。
“敘利亞當地很歡迎中國企業過去,政府的控制力也越來越強。只是,因為政局穩定性不夠,作為企業多少還是有些擔心。如果突然有變,企業投下去的錢打水漂都有可能。”
據朱峰介紹,受疫情、經濟制裁等因素影響,當前敘利亞經濟低迷,“國內汽車用油都是完全配額制,很不方便。”而敘利亞國內的重建工作雖然在推進,但進展緩慢。“經濟方面,感覺比2019年時候還要糟一些。能做的事很少,我現在沒有計劃在敘利亞開展項目。”
“誰將承擔重建敘利亞所需要的巨額費用呢?”
2021年5月26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召開關于敘利亞情況的介紹會。會上,英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喬納森·艾倫在會上提出了上述問題。隨后,他點名了敘利亞的重要盟友——俄羅斯。
“俄羅斯不會承擔(付款),因為人道主義援助不是俄羅斯的優先事項。”喬納森稱,根據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的金融追蹤,自2018年以來,在聯合國的呼吁下,俄羅斯僅向敘利亞人道主義捐款3600萬美元,占捐贈總額的0.42%。
對此,俄羅斯常駐聯合國第一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揚斯基予以回應。
德米特里稱,自2018年7月以來,由俄羅斯設置的沖突方停火和難民安置監督中心,在敘利亞境內恢復了共計984個教育機構、253個醫療機構和近5000棟住房,修復6座公路橋和近2000公里公路。
德米特里還反擊稱,西方國家毀了敘利亞,應該承擔重建敘利亞的費用。“這不是對你們的請求,而是你們對敘利亞人民欠下的債”。
2021年3月30日,在第五屆布魯塞爾會議有關“支持敘利亞及該地區的未來”的討論中,歐盟、美國和其他數十個國家承諾提供64億美元的援助,占聯合國所呼吁的100億美元捐款的65%。
然而這并非長久之計。喬納森在5月26日的安理會會議上指出:“所有人都清楚,沒有可持續的政治解決方案,各捐助方將無法為重建提供資金,因為沖突破壞投資的風險太高了。”
“大國雖然一致主張維持敘利亞局勢穩定,但往往存在私利,難以達成共識。”關于敘利亞重建的困難,孫德剛向南方周末記者分析稱,支持敘利亞巴沙爾政府的力量,如俄羅斯和伊朗往往沒有經濟能力參與敘利亞重建,而資金雄厚的海灣國家、日本和歐美國家又缺乏參與敘利亞重建的意愿。此外,敘利亞還存在反恐形勢嚴峻,國內各政治派別、族群就政治重建的路線圖存在分歧等問題。
“當前,敘利亞局勢依舊動蕩,全球經濟復蘇緩慢,重建資金嚴重匱乏,大國爭奪地緣政治影響力,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都讓敘利亞重建面臨重重困難。”孫德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