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記者 衛琳聰

2015年,中央定價目錄更新,與律師服務相關的條目從中刪除,律師服務不再納入中央定價范圍。
人民視覺 ?圖

給付贍養費等幾類訴訟設置政府指導價是為了防止律師在金錢刺激下,一味追求勝訴而悖離法治原則或向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收取高價。
人民視覺?圖
★很長一段時間,律師收費標準的確定及監管由司法部門和物價部門共同負責,律所及律師通常依據相關部門頒布的指導價進行收費。
近些年,律師費的政府指導價適用范圍不斷縮小,市場調節價的范圍越來越大。長沙律協所處罰的1500萬民間借貸糾紛案已不受政府指導價約束。
“如果長沙律協對本地律師服務收費產生了限制價格競爭的實際效果,同時又缺乏上位法依據,那么涉嫌違反反壟斷法,構成價格壟斷協議”。
2021年6月3日,“長沙一律所因收費過低被警告處分”登上微博熱搜。長沙市律師協會官網發布的公告顯示,在一起訴訟標的高達1500余萬元的民間借貸案中,一律師事務所在合同中僅約定收取委托人5000元服務費,遠低于行業指導標準。
公告稱,按照湖南省律師協會發布的《湖南省律師服務收費行業指導標準》,這一案件最低可收取的律師服務費為41萬余元。因委托人由朋友介紹,該律所主任律師嚴某礙于情面而降低收費。
長沙律協據此認定,該律所及當事律師構成“采取過分低于律師收費指導標準進行收費”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對其進行警告處分。
在這一事件的微博評論區中,網友們眾說紛紜。究竟是律師和律所不正當競爭,還是律師協會搞壟斷?
低于政府指導價
廣東一家律所的律師張偉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律師提供的是法律服務,其成本價格不像工業品那樣易于計算,但律師服務需要大量的專業積累,對于標的1500萬的案件而言,5000元的代理費明顯太低了。
以他所在的律所為例,律師服務費的具體價格依據案件難易程度而變化,一般在廣東省發布的指導價基礎上浮動,不會過多偏離政府指導價。
所謂政府指導價,是指很長一段時間,律師收費標準的確定及監管由司法部門和物價部門共同負責,律所及律師通常依據相關部門頒布的指導價進行收費。
北京市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律師操樂龍亦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按照政府指導價,標的1500萬的案件通常需收取標的額百分之幾的服務費。5000元的收費明顯低于這個標準,委托人和律師之間有繞開合同私下交易的嫌疑。
律師繞開合同私下交易的動機在于:律師及律師事務所一般依據委托代理合同等計算營業收入,依法納稅。部分律師事務所還會采用抽傭的方式,按照案件代理費用向代理律師收取一定數額的管理費。私下交易有助于避稅或逃避抽傭。
律師們所說的政府指導價,主要指200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稱發改委)、司法部聯合印發的《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該辦法明確提出,律師服務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并行的定價策略。
其中,代理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國家賠償等五類案件需執行政府指導價,其余執行市場調節價。
這一辦法出臺后,各地紛紛跟進。湖南省物價局、司法廳于當年12月出臺《湖南省律師服務收費管理實施辦法》和《湖南省律師服務收費標準》。
前者規定,“律師不得利用收費進行不正當競爭”,“以明顯低于成本的收費進行不正當競爭”被列為價格違法行為之一。
后者規定,代理涉及財產關系的民事、行政訴訟和國家賠償案件等,應按標的額進行比例收費,收費比例為0.5%—5%。
湖南省律師協會在此基礎上又發布了一個新的收費標準,略高于上述政府指導價。但無論以哪一標準計算,標的1500多萬元案件,律師服務費都遠不止5000元。
爭議政府限價
政府針對律師費出臺指導價,源于中國律師制度恢復之后,具有較強的行政色彩。
1980年,中國頒布首個關于律師制度的專門性法律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暫行條例》,規定“律師是國家的法律工作者”,律師執行職務的工作機構是法律顧問處,性質為事業單位,受國家司法行政機關的組織領導和業務監督。
入行二十多年的北京京門律師事務所主任朱明勇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律師最早屬于有事業編制的國家工作人員,由國家發工資,二三十塊錢就會代理一個案子。
直到1988年,司法部下發《合作制律師事務所試點方案》,提出建立具有私營性質的合作制律師事務所,才開始改變國家包辦律師事務的局面。現今為人所熟悉的私人合伙制律師事務所,則要到1993年才第一次出現。
中國法學會案例法學研究會理事劉長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中國的律師事務所被視為司法行政部門管理的對象,與公證處、監獄等同處于司法部、司法廳的管理體系下。
“律師事務所具有一定的公共屬性,雖然由原來政府發工資的‘國辦所改為可以自主收費的‘合伙所,但律師本質上還是國家的法律工作者?!眲㈤L說,這就意味著律師行業不能完全等同于營利行業,律師收費自然不能越多越好。
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化的律所出現以后,部分律師費仍由政府指導定價。國務院有關部門先后于1990年、1997年和2000年等多次對律師收費作出規定,其中1990年的規定甚至詳細到“制作民事合同、契約等10—50元/件,辦理一審刑事案件30—150元/件”。
隨著國家司法體制改革和律師行業發展,發改委、司法部于2006年聯合下發《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
在針對這一辦法的電視電話會議上,時任發改委副主任畢井泉介紹,“堅持便民利民原則,保障群眾得到基本的律師服務”是制定這一辦法的出發點,主要目的是解決當時凸顯的律師服務收費不透明、亂收費、多收費等問題。
在當時施行的中央定價目錄(2001年版)中,律師服務作為“市場競爭不充分或服務雙方達不到平等、公開服務條件的中介服務”被收錄其中,實行政府指導價。
不過,關于政府指導價的爭議不斷。
2010年,北京市制定本市律師服務收費指導標準。隨后,最高法主辦的《人民法院報》和最高檢主辦的《檢察日報》接連發文,探討律師收費是否需要指導,對律師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提出質疑。
爭議點不僅體現在律師群體認為政府指導價“一刀切”,按指導價收費“活不下去”,也體現在普通百姓覺得指導價依然過高,請不起律師。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湛中樂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所謂政府指導價是為了防止漫天要價,也防止過低收費引發不正當競爭,但指導價是否應該存在確實值得討論,指導價的標準具體如何制定也需要審慎考慮。
劉長認為,收取低價進行不正當競爭的情況通常出現在已經實現充分競爭的領域,但律師業內各領域競爭情況并不一致,比如目前企業IPO等非訴訟領域的市場化競爭就已很充分,但訴訟領域專業從事刑事辯護的律師則為數不多,采用同樣的指導價標準并不合理。
在朱明勇看來,律師服務并非標準品,難以由第三方依據統一標準規定價格,更適合雙方協商定價。即便制定指導價,實踐過程中也難以完全照章執行。
例如在長沙律協處罰的案件中,1500萬標的額的案件可能和1元標的額的案件復雜程度相當,依據標的額收取服務費缺乏合理性。即便律師按照行業指導標準收取41萬,也可能出現委托人破產而無法如數收取等情況。
是否涉嫌價格壟斷
實際上,律師費的政府指導價近些年來適用范圍不斷縮小,市場調節價的范圍越來越大。
2014年發改委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放開包括律師服務在內7項已具備競爭條件的服務價格,僅對刑事案件辯護和部分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國家賠償案件代理實行政府指導價。
相比2006年頒布的《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2014年下發的這一通知將實行政府指導價的范圍縮小至公民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等“部分”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國家賠償等代理案件。
劉長認為,這幾類訴訟設置政府指導價是為了防止律師在金錢刺激下,一味追求勝訴而背離法治原則或向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收取高價。
2015年,中央定價目錄更新,與律師服務相關的條目從中刪除,律師服務不再納入中央定價范圍。
隨后,各地紛紛放開律師費限價。廣東等地依據發改委通知縮小律師費的政府指導價范圍,北京、貴州等地則全面放開律師服務價格,在所有領域實行市場調節價。
2016年3月,湖南省發改委和司法廳下發《關于公布湖南省實行政府指導價的律師服務和基層法律服務收費范圍和標準的通知》,縮減實行政府指導價的律師服務范圍,民間借貸糾紛一類的民事訴訟已不在政府指導價范圍內。2021年3月公布的《湖南省定價目錄》則完全刪除律師服務相關條目。
這意味著,長沙律協所處罰的1500萬民間借貸糾紛案已不受政府指導價約束。
長沙市律師協會發布的公告顯示,該協會認定涉事律所及律師收費過低的主要依據是湖南省律師協會于2017年發布的行業指導標準。
專注于反壟斷研究的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劉旭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若長沙律協僅以當事律師收費低于律師協會制定的行業指導標準,就認定其構成不正當競爭,需考察該標準的制定是否存在上位法依據,例如當地是否對此有相關地方法規方面的要求或者授權該協會制定這方面的管理規則。
按照國家發改委、司法部頒布的《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和湖南省物價局、司法廳據此制定的《湖南省律師服務收費管理實施辦法》,二者均未授權行業協會制定行業指導價。
劉旭認為,如果長沙律協對本地律師服務收費產生了限制價格競爭的實際效果,同時又缺乏上位法依據,那么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和第十六條,構成價格壟斷協議。除非該協會可以證明這樣的管理措施能夠滿足反壟斷法第十五條的要求,“不會嚴重限制相關市場的競爭,并且能夠使消費者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
2017年,國家發改委發布《行業協會價格行為指南》,其中寫明,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以外,行業協會“發布行業內指導價、基準價、參考價、推薦價等具有引導性價格”的行為“具有明顯的排除、限制競爭效果,法律風險極高”。
劉旭說,不僅律師行業,在價格“放管服”(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過程中,許多行業都出現過類似情況,即政府放開了對價格的管控,但行業協會為了維護行業利益、避免價格競爭依然對價格進行管控。
他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政府和行業協會脫鉤尚不徹底,并且許多地區同一個行業往往只有一個行業協會,同業協會之間在行業自治和會員服務上缺乏有效競爭,需要逐步推動行業協會“政社分離”,打破“一業一會”局面,引導行業協會之間良性競爭。
事件登上微博熱搜后,長沙律協官網已刪除針對該案的公告。南方周末記者聯系了長沙律協一位負責人,對方不愿意談及此事。
(應受訪者要求,張偉強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