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瑜
為安全繩預留固定支點,對建筑商、房地產商而言是舉手之勞,對業主也有利而無害——不僅空調的高空作業用得上,健身器械等新型家居用品其實也可以使用
每年春夏空調安裝、維修進入高峰期,高空作業引發的墜樓事故也時有出現。歷年來,各地媒體都留下了這類事故的報道。
面對高空作業事故頻發的消息,大眾輿論和媒體評論在給予同情之余,無非是強調加強安全意識、安全管理的老生常談,年年出事年年如此。輿論監督一直在線,重視度不可謂不高,可是實際情況的改善卻很有限。可能最大的進步是從業人員的保險普及率提高了,這對事故善后當然是有幫助,但是購買保險只起到了事后保障的作用,并沒有起到減少事故的作用。
理論上講,這類保險都會包括安全措施標準和要求的條款。比如不按照要求系帶安全繩的作業者如果出事,事后理賠可能會被保險公司拒絕。這種附加安全要求的理賠機制,也是保險機制增強安全意識和安全管理的意義所在。然而,現實卻有些情況,紙面上的安全措施在現實中很難落實,最典型的就是眾所周知的“保命繩”——安全繩。
高空作業要系帶安全繩,這是最基本的安全常識了。方方面面都對安裝人員使用安全繩有明確和嚴格的要求,諸如要求安裝人員現場拍照上傳、鼓勵安裝人員之間互相監督舉報,已經是很多機構管理的標配,也算是用心良苦了。管理有嚴格要求,保險理賠有嚴格的合同約束,安全繩的使用是普及了。然而,安全繩有時候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不少事故中,遇難者都帶了安全繩,可是悲劇還是發生了。比如2017年大連市發生的父傷子亡事故中,父子倆就使用了安全繩,卻沒有阻止悲劇的發生。2019年發生在??谧现駡@小區的墜樓事故中,出事的操作人員也使用了安全繩。
安全繩不安全,常常被歸咎為操作人員的使用不規范。就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確實如此,2017年大連的事故中父子兩人同系一根安全繩,就是所謂的“一帶一”,顯然不符合安全繩使用的規范。2019年??诘氖鹿手校僮魅藛T將安全繩系在了松動的防盜窗上,那顯然也不符合使用規范。但是,據此把事故責任歸咎于“安全意識不強”“管理不到位”,也或是皮相之論?,F場操作人員比辦公室里的管理人員更清楚安全繩要有牢固的固定支點才能發揮作用,但是紙上談兵的管理人員考慮過現場情況嗎? 中國高層建筑,尤其是居民住宅,有多少預設了供高空作業使用的安全支點(固定支點)呢?
理論上講,沒有合適的固定支點,可以用吊籃、升降平臺等設備實施高空作業。但是,業務分散、作業時間短的家用空調安裝維修顯然不可能這樣興師動眾?,F實條件如此,空調安裝師傅的“保命繩”就成了尷尬的雞肋。監管者要求用,保險公司要求用,公司領導也要求用,但是實際就是用不上。遵章守紀的安全要求都是對一線操作者提的,卻沒有為一線操作者遵章守紀創造條件。最后可能就是安全管理的要求流于形式,系上安全繩立此存照,算是滿足各方要求,然后該怎么干就怎么干。
在這種不自覺的上下相隱、視而不見的行業環境中,高空作業險、人身意外險只可能變成純粹搏概率的金融產品,起不到引導安全水平提高的作用。而自上而下、形式嚴謹的高標準、嚴要求,會在現實操作層面中層層打折,最終成為脫離現實的走過場。每個管理層級都可以心安理得地自認為“恪盡職守”,全部的安全壓力都由一線操作者承擔——處罰是一線操作人員背,出事是一線操作人員倒霉,還要背“安全意識薄弱”“操作不規范”的大鍋。沒有固定支點的安全繩,就是這樣大行其道、見怪不怪的。
為安全繩預留固定支點,對建筑商、房地產商而言是舉手之勞,對業主也有利而無害——不僅空調的高空作業用得上,健身器械等新型家居用品其實也可以使用。在國外,很多高層建筑為戶外高空作業預設固定支點是很普遍的,但是在我國只有少數大型房企才會考慮到這一點。這說明,真正的安全措施推動還有空間。問題不是出在這事有多難辦,而是缺少有力的推動者。
在安全繩帶出的一串責任鏈上,有空間發力的是保險機構。保險機構完全有能力對安全風險做出量化評估。因為安全情況直接反映到保險的理賠率,影響保險產品的盈虧。降低事故率、提高安全水平,保險機構可以直接從中受益。因此,保險機構應該有充分的動力主動推進安全水平的提高,而且保險機構具備金融機構的強勢屬性,博弈能力較強。遺憾的是,我們的保險機構還僅僅停留在金融產品的水平,只知道在概率的僥幸中賺錢,并沒有真正起到相關作用。
總之,人命關天的安全意識已經成為社會的廣泛共識,但是如何從制度上解決安全隱患才是真把式,而不是一味對一線施壓、責之以不能。
(作者系歷史、經濟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