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杏榮
急診生化檢驗中肝素抗凝血漿的應用
林杏榮
(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衛生院,廣西 南寧,530000)
分析急診生化檢驗中肝素抗凝血漿的應用效果。將97例急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來源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間,常規抽取靜脈血6ml,注入2支試管內,1支試管未加入肝素抗凝劑(血清組),1支試管加入肝素抗凝劑(血漿組),每支3ml,分別實施各項生化指標檢測。2組鈉離子( Na+)、氯離子(Cl-)、葡萄糖(GLU)、淀粉酶(AMY)、肌酐(CREA)、天門冬氨基酸基轉移酶(AST)、尿素(UREA)、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較無統計學意義(0.05),但血漿組鉀離子(K+)指標明顯低于血清組(<0.05)。急診生化檢驗中實施肝素抗凝血漿可獲得顯著價值,能夠有效快速分離血漿,具有準確性、可靠性等優勢,為急診患者提供更多治療時間和機會。
急診;生化指標;肝素;抗凝血漿
血清標本屬于急診生化檢驗主要應用樣本,但分離處理血清標本需在37攝氏度下,靜置30min左右,才可將血清分離,隨后對相關指標實施檢測,這一步驟耗費時間較長,且對急診、危重癥患者來說,時間等同于生命,因此急診檢驗的有效性、快速性、準確性與患者生命安全存在密切聯系[1]。近年來,隨著現代醫療技術得到快速發展,檢驗功能也在隨之遞增,全自動化分析儀已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其肝素抗凝血漿應用于生化檢驗中效果顯著,能夠及時將血漿分離,快速予以檢測,且具有耗時短、簡便、安全等優勢[2]。鑒于此,本文選取急診患者標本實施肝素抗凝進行分析,詳細如下:
將97例急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來源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間,常規抽取靜脈血6ml,注入2支試管內,1支試管未加入肝素抗凝劑,1支試管加入肝素抗凝劑,每支3ml。其中男50例,女47例,年齡為25—65歲,均值為(39.41±5.26)歲。
選擇常規檢測方案,對患者實施靜脈采血,抽取靜脈血6ml,其中3ml未添加抗凝劑(血清組),3ml加入肝素抗凝劑(肝素抗凝血漿組)。血清組:將未加入抗凝劑的靜脈血于37攝氏度孵箱中預溫20—30min,隨后對血清實施分離(湘鑫離心機)。肝素抗凝血漿組:加入肝素抗凝的靜脈血直接在離心機中實施離心,并分離血漿。離心后表現均無脂血、黃疸、纖維蛋白、溶血等,通過室內質控品實施室內質量控制,所以項目均在控后,對2組標本實施生化項目檢測,所有檢測項目需在2h內完成。選擇邁瑞BS-620全自動分析儀實施檢測,所有試劑、定標液、質控品均由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所有項目檢測均嚴格依據說明書實施。檢測項目具體包括:離子選擇電極法檢測電解質(鉀離子 K+、鈉離子 Na+、氯離子Cl-),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葡萄糖(GLU),采用連續監測法檢測淀粉酶(AMY),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檢測肌酐(CREA),采用紫外-谷氨酸脫氫酶法檢測尿素(UREA),采用IFCC法檢測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采用IFCC法檢測乳酸脫氫酶(LDH),采用IFCC法檢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結果判斷:檢測結果臨床可接受新判斷依據為《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3](第3版)的規定和試劑說明所參考范圍。

2組標本Na+、Cl-、GLU、AMY、CREA、AST、UREA、LDH、CK、CK-MB比較無統計學意義(0.05),但血漿組K+指標明顯低于血清組(0.05),見表1。

表1 2組急診生化檢驗結果比較(±s)
近年來,隨著我國全自動生化儀在臨床檢驗科得到廣泛應用,加之醫學檢驗技術的快速發展,標本檢測時間已明顯縮短[4]。但臨床常規血液標本干預時間仍較長,需經20—30min預溫,促進其自然凝固,且血液凝固期間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因素干擾,使其細胞受到擠壓,產生破壞或變形,進而造成檢測結果產生極大誤差,無法滿足臨床診斷及治療需求[5]。
近年來,隨著我國檢驗技術得到快速發展,肝素抗凝血漿檢驗已受到諸多醫師的青睞[6]?,F階段已有不少研究報道抗凝血漿在急診生化檢驗中的應用效果,彭端亮[7]等選取急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加入肝素抗凝標本作為實驗組,未加入抗凝劑標本作為對照組,結果顯示,實驗組K+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能夠有效提高檢驗的準確性、合理性,且可快速將血漿分離,縮短結果回報時間,可及時為急診患者提供準確的檢驗報告。肝素是一種相對分子質量為15000的大分子硫酸黏多糖,其可通過與抗凝血酶III結合,對凝血酶活性、多種凝血因子的活性產生抑制效果,進而使血小板釋放、血小板凝膠相關活性物質等受到抑制,血液也未產生凝固[8]。相比未加入抗凝劑的血清標本,肝素抗凝血漿無需規避血液凝固這一過程,對所檢測的生化指標與機體內實際狀況更為接近,進而有效縮短檢驗時間,為急診患者治療奠定重要基礎[9]。同時,肝素對血液中ALT、AST、LDH、ACP等均未產生影響,且具有檢驗過程簡便、花費時間短等優勢。而本文研究顯示,2組標本Na+、Cl-、GLU、AMY、CREA、AST、UREA、LDH、CK、CK-MB比較無統計學意義,但血漿組K+指標明顯低于血清組,分析原因:K+外滲,未加抗凝劑的標本,分離時間長,K+易滲入至血清中,進而影響檢驗結果。
綜上所述,急診生化檢驗中采用肝素抗凝血漿可獲得顯著價值,能夠有效快速分離血漿,具有準確性、可靠性等優勢,為急診患者提供更多治療時間和機會。
[1]朱李軍,李俊,王書琴,等.抗凝患者拔牙采用肝素橋接與維持抗凝兩種方法的效果對比[J].口腔醫學研究,2020,36(6):554-557.
[2]韋小榮.肝素抗凝血漿在急診生化檢驗中的應用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23):3347-3348.
[3]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58-123.
[4]盧佩佩,宋金萍,王昌敏.不同檢測系統急診生化項目血漿和血清標本檢測結果比較[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8,39(21):2695-2698.
[5]譚延國,肖陽,亢濤,等.肝素抗凝血漿用于常規生化項目檢測的可行性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0,41(19):2316-2319.
[6]肖光軍,劉艷婷,楊娜,等.四川遂寧地區表觀健康成年人群肝素鈉抗凝血漿鉀、鈉、氯參考區間的建立及其適宜性驗證[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9,26(12):2115-2120.
[7]彭端亮,趙鵑,劉于嵩.肝素抗凝血漿用于急診生化檢驗的效果分析[J].四川醫學,2018,39(6):695-697.
[8]鄭興昊,沈鋒,李想,等.持續低劑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預后的薈萃分析[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20,32(12):1479-1486.
[9]孫新建,馬海洋,羅鴻濤,等.肝素與檸檬酸鹽局部抗凝法在危重燒傷膿毒癥患者連續性血液凈化中的效果比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20,24(2):45-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