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臨床護理
曾紅
(西昌市安寧中心衛生院,四川 西昌,615000)
大部分孕媽媽都知道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壓,加之孕檢也會檢查,由此都比較重視。但是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卻被大部分人所忽視,其實該疾病的兇險程度并不低。一些孕媽媽在妊娠中后期階段會有不明原因的皮膚瘙癢,來醫院檢查被告知患上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該疾病在每一百個孕媽中就有2.3-3.4人患病,需要實施積極有效的治療和護理。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簡稱為ICP(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在妊娠中晚期發病,有80%的患者在孕30周后有顯著的皮膚瘙癢表現,經檢查發現機體內膽汁酸水平較高。根據國外相關報道,該疾病發病率為0.1-15.6%,發病率最高的人群中,每6個孕媽媽就會患有ICP。該疾病在1883年首次報道出來至今,經過大量的研究對于發病因尚未明確,現階段認為與以下因素相關: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激素因素。
患有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后孕婦會有以下表現: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皮膚瘙癢,在孕婦抓撓瘙癢部位后會有抓痕。而這種瘙癢與其他疾病的瘙癢有明確的鑒別,ICP瘙癢的特點為:持續性,在夜間表現程度顯著;主要部位集中在足底和手掌;一般不會有皮疹,皮膚抓撓引起的抓痕除外。除了瘙癢表現之外,還有脂肪泄、食欲不振等脂溶性消化不良癥狀,有少部分孕婦有輕度的黃疸。極少部分孕婦因ICP導致缺乏維生素K1,會引起凝血功能障礙,在通過補充維生素K1后可糾正。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引起的嚴重瘙癢會對孕媽媽的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讓人輾轉反側、坐立不安、茶飯不思、夜不能寐。雖然這種癢難以忍受,對孕媽媽而言該疾病為良性疾病,預后大多數都可獲取理想的結果。但是該疾病對于胎兒的危害卻十分嚴重,是引起圍生兒早產、死亡的主要原因。
ICP治療目的在于緩解臨床癥狀和預防胎兒發生并發癥和死亡,治療藥物總的來說無確切的有效治療藥物。目前根據國內外研究,熊去養膽酸藥物的有效性最佳,同時也有地塞米松、羥喹、S腺苷蛋氨酸、利福平等藥物。
1.產前護理
(1)一般護理:保持休養環境的安靜和舒適化,避免外界干擾。以左側臥位體位休息,避免子宮壓迫下腔靜脈,維持較好的胎盤血流量。實施吸氧護理干預,一次半小時,一日兩次,改善胎兒的低氧狀態。飲食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及足量碳水化合物為主,保持清淡飲食,以少食多餐補充營養。
(2)皮膚護理:因瘙癢難忍會有抓撓行為發生,導致皮膚有抓痕,增加了皮膚感染。生活中維持床鋪、貼身衣物的干燥整潔,以溫熱水擦拭皮膚,避免使用清潔產品清洗,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勤修剪指甲,在瘙癢部位可以局部使用碘伏或者爐甘石洗劑擦拭緩解。
(3)心理干預:患有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后孕媽媽會有心理方面問題,因皮膚瘙癢引起心煩意亂、失眠,反復難忍的瘙癢更是干擾了睡眠,處于焦慮性的狀態,此時不僅加重病情也對胎兒的生長發育帶來影響。為此在護理中對孕媽媽的心理應實施對應的干預護理,耐心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讓孕婦對疾病建立正確的了解,從而贏得信任和合作。鼓勵家屬多給予關心和照顧,以此緩解焦慮狀態。
(4)加強母胎監護。當前認為加強產前監護,根據病情變化適時的終止妊娠能夠確保ICP圍生兒預后。積極了解和掌握胎動情況,定期檢測血尿,注意膽汁酸濃度水平的變化,在總膽汁酸濃度高于30μmol/L時,發生羊水污染、胎兒宮內窘迫癥、早產的幾率增加,需要視情況做出適時終止妊娠的計劃,防止胎死宮內。
2.圍生期護理
根據病情選擇剖宮產或者陰道分娩的產婦,加強產程觀察并做好新生兒搶救準備工作。
3.產后護理
產后作為發病率較高且危險程度較高的并發癥,預防工作中應補充維生素K和凝血因子,產后及時使用催產素。加強產婦子宮收縮情況的監測,持續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做好輸血準備。每隔30-60min對產婦觀察一次尿量、血壓、宮底高度、創面滲血和陰道出血等情況,維持至產后24h。產后不哺乳的產婦禁使用雌激素回奶,可使用大劑量維生素B口服和服用麥芽茶配合芒硝外敷幫助回奶。ICP患者的新生兒均視為高危兒,應加強新生兒護理,根據Apgar評分實施相應的護理,采取早產兒護理、循序漸進的喂養護理、保暖干預等,并取維生素K1實施肌內注射,預防顱內出血。
以上,我對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概念、治療和護理進行了講解,希望能為準媽媽們提供幫助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