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中
姜艾葛醇刮痧配合穴位貼敷療法治療肩周炎療效觀察
張云中
(寶雞市中醫醫院,陜西 寶雞,721000)
對姜艾葛醇刮痧配合穴位貼敷療法治療肩周炎療效觀察進行研究探討。研究樣本100例,均為本院一個年度收治的肩周炎患者,將其隨機平分成兩組,分別將電針療法和姜艾葛醇刮痧配合穴位貼敷療法分別應用在對照組和觀察組中,對兩組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比較。觀察組總治療率優于對照組(P<0.05)。對于肩周炎的治療采取姜艾葛醇刮痧配合穴位貼敷療法取得了理想的療效,可明顯改善和減輕患者的疼痛情況,增強總治療率,適合在臨床中參考應用。
姜艾葛醇刮痧;配合;穴位貼敷療法;肩周炎;療效觀察
作為臨床中常見的關節疾病,肩周炎具有較高的發生率,高發于50歲左右的人群。肩周炎是指肩部的關節囊和周圍的軟組織發生慢性退行性病變的一種疾病[1]。主要臨床表現為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并且隨著時間推移會日漸加重,重者會對日常的生活的自理造成影響。有相關專家指出,采用中醫治療對肩周炎具有較好療效,因此本研究中,對其應用了姜艾葛醇刮痧配合穴位貼敷療法治療,具體內容如下。
研究樣本為本院收治的100例肩周炎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齡42-70歲,均值(56.4±2.4)歲,觀察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39-68歲,均值(54.6±3.8)歲,兩組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對照組接受電針治療,調整患者俯臥位,消毒針刺部位,使用提插捻轉手法取采30號毫針進行針刺,垂直進針25-40mm,得氣后采用電針治療儀選擇疏密波進行治療,具體參數設置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進行調整。主穴位選擇患側肩部穴位肩貞、肩髃、肩中俞、肩髎、臑會、陽陵泉、天宗、風池、足三里、臂臑以及肩部的阿是穴。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取合谷、曲池、外關等穴位的針刺。每天治療1次,連續治療6天后間隔3天為一個療程,總計3個療程。觀察組接受姜艾葛醇刮痧配合穴位貼敷療法,(1)姜艾葛醇方劑組成:葛根、干姜和艾葉分別取25g,將其搗碎研磨成粗粉狀,在將乙醇作為溶媒使用滲漉法分別將三種藥材進行滲濾,分別調制成葛酊、姜酊和艾酊,將三種調制后的酊液按照1:3:1的比例相融合,在加入適量的甘油、氮酮、丙二醇、蒸餾水與三種酊液共同融合。(2)刮痧方法:指導患者呈坐位接受治療,對患者的肩部的阿是穴和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以及手太陽小腸經、肩背部少陽經和督脈、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相應穴位蘸取適量姜艾葛醇進行刮痧操作,應注意自上而下,刮板與皮膚角度呈45度傾斜刮拭,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掌握刮痧力度,應輕柔和緩,以局部皮膚出痧為宜,每條經絡刮拭時間3-5分鐘。(3)貼敷方劑組成:川烏和雷公藤分別取13g、莪術、防已、延胡索、白芥子、威靈仙、細辛、水蛭和青風藤分別取8g,將其搗碎研磨成粉末并過篩[2]。使用姜艾葛醇與上述藥材的粉末調制成粘稠的膏狀,將膏體放置在藥貼的空心圈內,貼敷方劑制作完成。(4)穴位貼敷療法,在患者的肩貞穴、肩髃穴、肩髎穴處進行貼敷,每天貼敷1次,每次8-10小時,連續治療6天后間隔3天為一個療程,總計3個療程。
對兩組的總治療率進行觀察,療效評價標準:治愈:治療后疼痛癥狀全部消失,肩關節活動功能恢復正常;顯效:疼痛癥狀基本消失,肩關節活動功能大幅度改善;有效:疼痛癥狀有所緩解,肩關節活動功能小范圍改善;無效:以上標準均沒有達到甚至更重。
統計學處理軟件SPSS20.0,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t、x2檢驗,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當P<0.05時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治療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總治療率[n,(%)]
中醫理論中,肩周炎可列為痹癥的范疇。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見關節疾病,主要病因是人到中年后陽氣逐漸減弱,氣血運行受阻,肝腎功能有所降低,無法給予筋脈足夠的滋養,在受到外界風寒濕邪侵害或者勞累過度等影響下導致機體的經絡不暢,氣血滯淤導致疼痛。而穴位電針和刮痧、穴位貼敷都是有效的調節經絡的治療方法。刮痧是通過刮痧板作用在經絡處將體內風熱濕邪以出痧的形式排出體外,達到通經活血,祛風止痛的效果。姜艾葛醇中的干姜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功效,葛根能夠直接擴張血管,使血管外周阻力下降,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艾葉能夠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將其與乙醇等物質結合進行配置,作為刮痧介質可達到溫經活絡的功用。與穴位貼敷療法同用可明顯將阻滯的經絡病源排出表,療效加倍,增強組織細胞得到充分氧氣和營養供應,擴張患部的血管,加速血流循環和代謝,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綜上所述,對于肩周炎的治療采取姜艾葛醇刮痧配合穴位貼敷療法可促進臨床癥狀的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臨床參考價值。
[1]金慧英,翟棟.耳穴貼壓、穴位貼敷、經絡艾灸聯合情志療法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9,17(02):168-171.
[2]李穎,裴雯,陳海燕,et al.自擬眩暈2號方聯合吳茱萸敷貼治療陰陽兩虛型原發性高血壓療效觀察[J].安徽醫藥,2020,024(003):579-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