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去年秋天,全新的服務全省農業農村工作的專業電視媒體平臺——黑龍江公共·農業頻道全新起航!同時,農業產業深度專題欄目《產業振興看農投》在黑龍江公共·農業頻道精彩開播。《產業振興看農投》欄目全面立體展現龍江農業產業大發展、快發展的新標桿。以農投集團“明德、奮斗、創新、卓越”的核心價值觀為理念,采用電視專題片的紀實手法輔以相關政策和資料解讀,圍繞典型人物、農投集團以及下設企業、產業振興部署及舉措等內容,集中展現農投集團在農業產業全鏈條、食品為主導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方面的進程以及取得的成績。本期《產業振興看農投》開啟農投種業篇,展示農投種業如何助力種業創新與用種安全。
倉廩實,天下安。農業是利國之本,實業是發展之基,糧食事關國計民生,糧食安全更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筑牢糧食安全防線,端好中國飯碗,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意義重大。糧食是社稷之本,種業是糧食之基,作為世界第二大種子大國,我國種業市場規模接近千億元。近些年我國種業有很大進步,農業生產用種安全是有保障的,風險也是可控的。
目前我國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已超過95%,特別是兩大口糧——水稻和小麥,100%自給,外資企業僅占我國種子市場份額3%左右,進口種子用種量只有0.1%。盡管如此,我國種業自主創新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一旦一些領域出現極端斷供,將會影響農業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我國種業領域杰出科學家袁隆平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他心里一直有著這樣的夢想。他說:“這個方法要牢牢地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第二個夢就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
即便是已經研發出被西方專家稱為“東方魔稻”的高產雜交水稻,袁隆平仍然沒有停止攀登科學高峰的腳步。他帶領的科學研發團隊正努力朝全新方向積極進發,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默默奮斗著。
袁隆平院士說:“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我們搞農業的一定要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盡我們的努力。”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關系著中國人的飯碗安全。而我國種業自主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特別是核心技術創新不足,仍急需加大育種核心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完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經濟工作。2021年8項重點任務,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四是全面推進改革開放;五是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六是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七是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八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明年(2021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我們要堅定必勝信心,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2020年12月18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2021年經濟領域的8項重點任務,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被列為其中之一。
會議指出,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
在農業大省黑龍江,當地農技人員正在對一批水稻新品種進行加工倉培育,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
保障糧食安全,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那么,如何藏糧于技呢?我國耕地數量有限,糧食生產關鍵之舉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而種子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所以會議提出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解決好種子問題,瞄準的是14億中國人的超大內需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在一粒種子上下更大的功夫,做更大的文章,不只是要把飯碗端得更牢,也是為了讓14億人吃得更好。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發展迅猛,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取得歷史性的17連豐,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國家糧食安全根基的進一步夯實,對于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黑龍江省農投生物科技(種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銘豐:“糧食安全首先是要種子安全,農業生產是由一粒種子開始的,種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糧食的產量。種子安全對我們國家農業生產十分重要,近年來特別是‘十三五’期間,我們國家也大力地積極地推進我們國內育種事業的發展,育成了一大批優質高產的品種投放到農業生產中,為我們國家糧食連年增產做出巨大的貢獻。但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國際種子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沖擊。現在好多企業紛紛進入國內,與國內的公司進行聯合實驗、育種,計劃把國外的種子引到國內,替換掉國內一些目前我們自有的品種,對我們國內的糧食生產構成了一定的威脅。因為種子是受知識產權保護的,如果我們失去了對種子的控制,意味著失去了對農業生產糧源的控制、種源的控制,這樣的話如果我們大面積推廣國外的品種,將來我們會面臨著巨大的國際種業公司對我們知識產權的訴求,導致我們國家糧食生產成本一路抬高,直接危害國家的糧食安全。”
在農業的豐產中,種子的貢獻率達到30%以上,是決定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關鍵因素。種子的安全與否直接決定了糧食生產是否安全,影響著糧食供給。
中國是種子需求大國,而種子作為農業產業鏈中的源頭,則是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持續發展的一個基礎產業。
李銘豐:“良種良法直接影響糧食產量,可以說我們國家糧食增產,種子貢獻率是非常大的,種子的豐產性直接對糧食生產有決定性的作用。我們國家近年來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產品種,使我們國家糧食總量持續上升,這也為這些年我們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穩定的支撐。”
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這根弦不能有絲毫放松。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全力以赴抓好糧食生產、穩住“三農”基本盤、保障糧食安全有著特殊的意義。
李銘豐:“我們國家已經很早就意識到糧食對我們國內發展的重要性,首先要解決口糧的問題,我們國家是14億人口的大國,口糧問題是直接影響到我們國家、民族發展的重要關鍵問題。近年來我們國家十分重視糧食安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發展農業生產,鼓勵農民多種糧、種好糧。比如說在土地上,我們出臺了黑土保護、休耕輪作、中低產田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等等一系列政策,在種植上也給予了一系列的補貼,種植補貼、輪作補貼,同時還有整地的補貼等等。各地方政府出臺了好多相應政策和配套政策,鼓勵農民積極種植糧食,同時對科研單位、研發單位給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持,投入大量的資金給科研單位用于新品種的培育及技術研發。良種良法的結合,再加上對土地的整理、地力的提升,共同促進了我們國家糧食近年來的持續增長。”
富饒黑土地,中國大糧倉。位于中國東北部的黑龍江省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黑龍江省的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在全國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重要任務。
李銘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種子和耕地的問題后,黑龍江省積極響應,及時召開了一系列會議,研究如何發展種業,其中我們省對種業發展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要加大龍頭企業的培育,對大豆、水稻、玉米三大作物同步推進的戰略方針,以及加強種業和科研單位的產學研相結合,引進一些優勢的品種,使黑龍江種業迅速壯大,能夠進入全國種業第一方陣,都給予了非常具體明確地指導。”
黑龍江省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聚焦涉農涉糧主業,聚力“中國糧食、中國飯碗”使命,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以打造食品產業支柱為目標,以品牌、營銷為“兩輪”驅動種得好向賣得好轉型,以科技、資本為“兩翼”,帶動龍江農業資本化升級,著力打造大科技、大糧貿、大食品、大數據、大資本和大產融等六大板塊。其中,黑龍江省農投生物種業公司作為大科技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科技為支撐,致力于推動全省種業資源整合,打造完整種業產業鏈條,構建高質量現代種業產業體系,以及推動全省種業研發創新,構建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發展模式,和龍江良種科研成果市場轉化平臺等方面的工作。農投生物種業公司還著力培育和推廣寒地黑土粳稻、玉米、大豆高產品種,助力龍江農業強省,擔起“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戰略重任。
李銘豐:“作為農投集團種業公司,我們也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投身到種業發展中去,為國家糧食安全保駕護航。目前我們省有國家‘育繁推一體化’大型種業企業三家,墾豐、富爾和龍科,這三家種業是黑龍江省種業發展的支撐企業,省里要求這三家企業要做大做強,爭取在國內種業占有一席之地,同時也要求這三家種業公司各具特色地發展。對龍科來說,我們確立了主攻大豆、穩推水稻和積蓄玉米的戰略方針,以大豆為主、做中國最大的大豆種子企業為目標,進行企業戰略思想的勾畫。同時要求進行產學研結合,與科研單位、高校相結合,積極轉化他們的科研成果和好品種,縮短他們品種的轉化周期,使他們育成的新品種能迅速地投放到生產中去,引進優勢品種、優質品種。同時積極鼓勵我省種業企業做大做強,能夠進入我們國內種業發展的第一方陣,在優質品種推廣上給予大力支持。”
黑龍江省龍科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始創于2005年,并于2019年劃轉到黑龍江省農投集團,是一家集科研、生產、營銷、服務于一體的科技服務型種業企業,是省內僅有的三家國家育繁推一體化大型種業企業之一。作為龍江種業的排頭兵,龍科種業有著豐富的資源優勢、先進的技術設備以及強有力的研發團隊。
李銘豐:“省農投集團對龍科種業的發展非常重視,將它作為農投集團六大板塊之一科技板塊的重要載體,并將龍科種業納入農投集團‘雙L’戰略發展企業,賦予龍科種業新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我們一直把用全球化視野打造優質的民族種子企業,助力龍江農業生產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我們的遠景目標,同時提出了‘一粒好種子,一倉安全糧’的歷史使命和擔當,以正心正念做好種子企業為價值觀,全心全意地服務黑龍江農業生產。”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以保障安全為前提,以科技自立自強為支撐,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不難看出從解決好種子這個小問題上折射出的,其實是新起點上以新發展格局應對世界變局的大戰略。
李銘豐:“我們要做好種子的繁育、田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工作,具體的工作手段就是要繼續優化、整合、擴大和做實。”
龍科種業立足龍江農業,深耕細耕省內市場,逐步擴大市場份額,實現絕對優勢的市場占有率。同時依托龍江農投產業、資本、文化、市場等多方面優勢,著重整合農科院及行業優勢育種研發資源,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黑龍江省龍科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勝偉:“種子質量就上游企業糧食安全而言,它極具戰略意義。”
龍科種業要如何通過核心技術研發破解種源“卡脖子”的問題,如何實現為龍江種業發展提供長期的源頭供給,又該怎樣求發展補短板?下期《產業振興看農投》精彩內容繼續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