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關乎著糧食安全保障,也關系到國家與社會的安全穩定。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被列為2021年經濟領域的8項重點任務之一,黑龍江省對此積極響應,召開一系列會議,重點研究探討我省種業發展以及產業化等工作。
黑龍江省農投生物科技(種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銘豐:“農業生產是由一粒種子開始,種子的好壞直接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糧食的產量、百姓的收入,國家糧食的安全。”
2019年劃轉到黑龍江省農投集團的龍科種業,是省內僅有的三家國家育繁推一體化大型種業企業之一,作為排頭兵,龍科種業的發展與壯大,對于夯實“黑土糧倉”的根基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李銘豐:“對龍科來說,我們確立了主攻大豆、穩推水稻和積蓄玉米的戰略方針,以大豆為主、做中國最大的大豆種子企業為目標,進行企業戰略思想的勾畫。同時要求進行產學研結合,與科研單位、高校相結合,積極轉化他們的科研成果和好品種,縮短他們品種的轉化周期,使他們育成的新品種能迅速地投放到生產中去,引進優勢品種、優質品種。同時積極鼓勵我省種業企業做大做強,能夠進入我們國內種業發展的第一方陣。”
黑龍江省龍科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產、營銷、服務于一體的科技服務型種業企業。從2005年創立至今,龍科種業幾經改革轉制,最終在2019年,依據黑龍江省財政廳關于國有股權劃轉批復,劃歸黑龍江省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由農投集團持有龍科種業50.95%股權,大北農持有49.05%股權。
李銘豐:“劃轉到農投集團之后,省農投集團對龍科種業的發展非常重視,將它作為農投集團六大板塊之一科技板塊的重要載體,并將龍科種業納入農投集團‘雙L’戰略發展企業,賦予龍科種業新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以保障安全為前提,以科技自立自強為支撐,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不難看出,從解決好種子這個小問題上折射出的,其實是新起點上,以新發展格局應對世界變局的大戰略。
李銘豐:“2021年我們龍科種業制定的全年目標,那就是我們在主攻大豆方向,要加大優質大豆種子的推廣力度,同時將優質的水稻品種填充到我們的銷售體系內。在玉米上我們要積極培育和尋找更好的更優的品種加入,豐富我們的產品線。”
優化組織機構,細化部門職能,創新管理模式,激發員工動能。在企業管理上,龍科種業積極適應農業新發展的節奏和步履,充分利用三項制度改革的契機,強化公司自身實力,推進公司的市場化進程。
黑龍江省龍科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璐:“首先調整了組織機構,將原有的生產部分解成了生產部、加工部、檢測部,將原有的推廣團隊按區域劃分調整為按照作物劃分,將原有的研發部我們分解成了水稻研發部、玉米研發部以及大豆和特種作物研發部,并增設了電商事業部,大客戶事業部。”
根據我省農作物種植的區域特點以及市場需求,龍科種業大膽創新,以事業部的形式,將原設機構有目的的進行拆解,充分優化整合資源,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王璐:“我們調整了人員編制,將原有的人員編制調整為62人,能夠更加合理地開展各項工作。第三,修訂了各項制度辦法,制定了人力制度管理相應的制度和辦法,擬定了勞動合同和崗位合同,在員工簽訂勞動合同的基礎上,同時簽訂崗位合同,對崗位要求能夠更加的明晰。第四我們建立了任職考評機制,實現員工能上能下。”
此外,龍科種業對勞動用工制度還進行了改革,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用工總量,優化人員結構,實現員工能進能出。全新的市場化經營管理機制,促進了全員勞動生產率和人工成本利潤率的顯著提升,有力地支撐了公司的全面可持續發展。龍科種業立足龍江農業,深耕細耕省內市場,逐步擴大市場份額,實現絕對優勢的市場占有率。同時依托龍江農投產業、資本、文化、市場等多方面優勢,著重整合農科院及行業優勢育種研發資源,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李銘豐:“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對我省發展種業產業的重要指導意見,龍科種業在農投集團的領導下積極響應,及時做了戰略部署。首先將大豆種子作為主攻方向,加大了大豆種子的繁育、生產和銷售力度。截至目前,我們大豆種子已經銷售兩萬六千噸。水稻方面我們積極引進優質品種,引進了農科院的松粳28以及吉源香1號兩個優質米品種,這兩個優質品種都紛紛在我省大米節上獲獎。”
在本屆(2020年)大米節上,松粳28與日本越光大米在食味值評比中打成了平手,共同獲得了粳稻組的銀獎,也開啟了后稻花香時代的新篇章。松粳28大放異彩的同時,各大企業也紛紛瞄準了這一品種。
黑龍江省農投食品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馬波:“松粳28這個品種現在已經定為黑龍江的大米,我們將這個大米推向全國,讓全國的消費者知道東北大米和黑龍江大米的區別,同時也保證每年當季的大米能到消費者的餐桌上。”
李銘豐:“我們帶來了松粳28和吉源香1號兩個優質的水稻品種磨成的大米參展,分別獲得了銀獎,這也堅定了我們今后做好優質水稻品種開發的信心。在后稻花香時代,黑龍江需要有更多更好的優質水稻品種推向市場,推向社會,龍科種業今后也將在優質水稻品種開發上加大力度,將更多更好的優質水稻品種推向社會,推向生產。”
種子的生產加工是種業生產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龍科種業公司的加工檢驗區位于綏化市,團隊秉承質量優先戰略,高標準的執行、檢驗等品控流程,嚴把質量關。
黑龍江省龍科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勝偉:“種子質量就上游企業糧食安全而言,它極具戰略意義。種子的質量總體上來說分四個方面,第一個是品種種植方面的安全;第二個方面是種子供應數量的安全,這也涉及到國計民生;第三個方面是種子自身的質量安全;還有第四個方面是種子整體產業上的安全。”
從一粒種子下地到秋季回倉,龍科種業針對整個產業鏈實施全流程監控,在實驗室成品檢驗方面做到及時準確反饋。
郭勝偉:“隊伍方面的建設,公司選派最得力的干部組建強有力的監管隊伍,這是人的方面。第二方面就是物的方面,我們搭建了國內最先進的實驗室,不斷地更新檢驗設備,以此為抓手來保證種子的質量安全。”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發展迅猛。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取得歷史性的17連豐,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國家糧食安全根基的進一步夯實,對于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用全球化視野打造優質的種業企業,助力龍江農業生產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龍科種業的遠景目標。一粒好種子,一倉安全糧,正心正念做好種子企業,全心全意服務黑龍江農業生產,則是龍科種業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李銘豐:“我們對龍科的發展目標方向以及戰略遠景進行重新定位,也規劃了龍科優化、龍科發展和龍科上市三步走的戰略發展方向,同時把主攻大豆,穩推水稻和積蓄玉米作為龍科近期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我們同時加大了對科研單位的科企合作力度,與農科院進行了全方位的戰略合作。”
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如今龍科種業已經擁有我省著名育種專家和一流的科研成果,具有豐富的育種經驗和技術儲備。
李銘豐:“種業產業是高門檻的,它需要有強大的科技、專家的支撐,沒有專家沒有新品種就沒有種業的發展。”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種子質量安全是農業生產的基石,而種子品種的研發則是農業發展的前行動力。因此,積極開展科企合作,貫徹落實科技興農戰略是我省種業企業所面臨的新形勢。
李銘豐:“龍科種業誕生之初是由農科院一些研究所組成的,應該說當時具有天然的一個科技支撐作用。劃轉到農投之后,農投集團也非常重視與省內科研院所、高校的一個合作。去年我們農投集團與省農科院、八一農大都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龍科種業也與農科院的16家科研院所簽訂了框架協議。我們在聯合育種、品種權轉讓,以及聯合進行市場開發方面,都進行了積極有效地探索,轉化他們育成的優質高產的品種。龍科種業自己也積極地進行自主創新,組建了自己的研發中心。”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在育種領域,一項技術便能夠創造一個奇跡。欒曉燕,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所主任,行業專家,主要從事大豆遺傳育種、分子育種方面的研究。從業35年以來,她帶領技術團隊所完成的大豆育種品種多達47個。
欒曉燕:“科企合作這種模式應該是未來推動整個農業快速發展的一個很好的方向,科企合作也可以說是一種強強合作,科研單位有品種和技術積累的優勢,但是我們也有不足的地方,科研的推廣能力相對比較差,好東西在我們手里可能放久了也就不好了,沒能在生產上及時發揮作用。與企業合作能夠發揮企業的優勢,企業在品種營銷方面還有市場管理上優勢都比較強,能夠把好東西盡快推廣下去。合作能夠實現‘育繁推-加工’一體化,促進農業或是大豆的全產業鏈發展,對成果轉化還是有積極推動作用的,可以推動產業的發展。”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質資源是芯片的核心。在當下科技興農的發展時代,科企合作已成為實現科研成果轉化的新途徑和新方式。那么科企合作該怎樣有效銜接,又該在哪些領域加強互動與融合?
欒曉燕:“農科院與龍科種業的合作在大豆品種推廣方面應該說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我們農科院的黑河43還有黑農84,都是在龍科種業的營銷下成為生產上的主栽品種。黑河43是我們農科院黑河分院育成的一個品種,它的生態區在黑龍江省的3-4積溫帶,目前它已經成為3-4積溫帶的主推品種,是咱們黑龍江省的第一大品種。黑農84是我們大豆所育成的一個品種,它在3-3積溫帶表現比較突出,現在在龍科種業的運作下,已成為黑龍江省2積溫帶第一大主推品種。我覺得科企合作有效地推動了品種的推廣應用,為生產服務。”
龍科種業將政策、資本、市場優勢與省農科院各分院所人才、成果、科技資源優勢有機結合,圍繞農作物品種選育、科研成果開發轉化、作物種植、栽培、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產品深加工、農業大數據搜集等方面開展合作,實現人才資源共享,形成企業和科研單位戰略綜合體,同時探索資本與科技融合以及農作物種子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李銘豐:“現在由于政策瓶頸,好多科研單位大多從事基礎性研究較多,應用研究的品種轉化也是通過交易平臺進行轉化,這樣無形中延長了品種的推廣周期,使好的品種不能及時地應用到市場中去。同時企業也迫切需求一些好的品種能夠投放到市場,用于經營,可以說這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代溝,沒有緊密地銜接到一起。”
科企合作是加快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成果快速轉化的有效方式,如何讓科技融合滲透,怎樣發揮各自優勢從而推動農業發展,這已經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李銘豐:“現在我們國家鼓勵科研人員在企業兼職兼薪進行創業,那么如何兼職兼薪,如何讓科研人員放開手腳在企業里進行創新進行合作,在政策層面上我想可能還需要給一些具體的指導意見,讓科研人員能夠安心地從事科研,能夠積極地與企業合作,同時也能夠把自己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投放出來。”
保證種子安全就是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保障了人民生活的根。龍科種業集團怎樣才能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未來又該如何進行全產業鏈發展?下期《產業振興看農投》精彩內容繼續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