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春凌 傘學龍 代瀅蕓(黑龍江省糧食信息和技術中心)
2020年我省玉米生產情況受國家補貼政策影響較強。由于近幾年我省大豆生產者補貼大幅高于玉米,去年是大豆補貼256元/畝,相比之下,玉米補貼僅在30元/畝。此外,不少地方開始輪作大豆,加上政策給予的輪作補貼150元/畝,大豆補貼累計可達400元/畝左右,遠遠超過玉米的生產補貼,農戶種植積極性偏低,受此影響,2020年我省玉米種植面積繼續調減。加上新季玉米生長階段,我省連續遭受“三次臺風”的突襲,部分地區倒伏現象較重,單產受損,總產量隨之下降。

2016-2020年黑龍江玉米生產情況統計表 單位:萬畝、萬噸、斤/畝
2020年新冠疫情讓糧食市場購銷按下了暫停鍵,省內各地區封村封路,糧食外運通道受阻,市場供應持續縮減。同時,隨著國內生豬市場產能恢復,生豬飼料消費大幅提升,支撐飼用玉米消費增加,供需形勢發生明顯變化,市場供應始終處于緊平衡狀態,支撐現貨價格持續攀升,玉米市場價格趨勢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月期間基層種植戶受變現需求影響,售糧心態積極,市場面臨季節性供應壓力,玉米現貨價格經歷過短暫下跌,但隨著春節臨近,市場購銷時間持續縮短,部分加工企業年前備貨力度不斷加大,新糧需求有所增加。同時降雪天氣導致玉米市場上量持續減少,年前物流運輸壓力較為緊張,運費成本提升,支撐價格持續上漲。2月份后疫情導致各地交通運輸監管嚴格,物流運輸受阻,玉米流通較為困難,多數企業復工時間延期,市場購銷基本停滯,而加工企業庫存消耗加快,庫存水平迅速降低,市場供應偏緊,玉米現貨價格應激性上行。
3月份后市場購銷逐漸恢復,受疫情持續影響,深加工企業經過長時間消耗,玉米庫存水平持續降低,剛性補庫需求不斷提升,企業提價搶糧現象突出。中儲糧直屬糧庫持續上調玉米收購價,對市場行情起到利好支撐。5月28日臨儲玉米首次拍賣異常火爆,且溢價空間較大,一度超過300元/噸,超高溢價進一步推高出庫成本,提振了貿易商繼續挺價的信心,手里有糧的貿易商惜售情緒提升,現貨市場提漲熱情再次被點燃,加上臨儲玉米出庫節奏偏慢,市場階段性供應表現偏緊,市場主體收購難度仍然較大,支撐加工企業玉米收購價格一路高歌猛進,大幅拉漲。
8月開始省內玉米價格逐漸企穩,因為國家通過提高保證金、縮短出庫周期,同時限制部分出庫率偏低的企業參與交易等措施對臨儲拍賣進行調控,導致臨儲玉米成交率及溢價雙雙下滑,貿易商對后市繼續看多逐漸減弱,主體火爆參拍局面有所降溫,加上新季玉米上市臨近,部分貿易商需要為新季玉米進行騰庫收購,走貨積極性有所提高,玉米出庫速度加快,市場供應緊張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不過受前期連續幾輪臺風天氣影響,新季玉米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倒伏,部分地塊倒伏嚴重,市場對新作減產炒作持續加重,貿易商惜售心理增強,加上自9月16日開始,省內部分大型加工企業正式啟動新產玉米收購工作,且新糧開秤價格同比偏高,對現貨行情支撐較為明顯。
10月份我省氣溫整體仍較偏高,新季玉米收割進度緩慢,而開秤收購新玉米企業陸續增多,且開秤價格持續攀升,支撐基層農戶囤糧惜售情緒不斷增強,貿易商也對后市利多預期漸濃,提價搶收意愿普遍較高。11月中旬后,省內降雪天氣逐漸增多,交通物流運輸受到影響,導致新玉米上市速度偏慢,疊加中儲糧陸續開庫收購,入市采購主體增多持續提振現貨行情走強。12月份我省進行的兩次臨儲玉米定向拍賣,成交情況較為理想,最高溢價超過200元/噸,對現貨價格存在利好提振。同時,受前期收購成本較高支撐,貿易商低價走貨情緒并不積極,市場供應出現階段性偏緊,加工企業廠門到貨量偏少,整體收購量有限,而隨著雙節臨近,主體囤糧建庫需求大幅提升,快速拉漲玉米市場價格。
2020年5月28日臨儲玉米拍賣拉開帷幕,市場參與熱情持續升溫,相對于上一年的高開低走局面,今年的臨儲拍賣著實給市場演繹了一場“搶糧大戲”,溢價幅度屢刷新高,黑龍江玉米溢價一度超過300元/噸之后,超高溢價進一步推高出庫成本的同時,亦提振市場信心,貿易商紛紛入場參拍,前13拍均以100%成交率收尾。但由于8月底臨儲第十四拍,新增16、18年產玉米進行投放,底價大幅拉升,成本跟漲,市場參拍熱情減弱,加上新季玉米收獲期日益臨近,主體觀望心態不斷增強,導致成交率及溢價幅度持續下滑。截至9月3日,國家臨儲玉米共投放5995.7萬噸,實際成交5684.4萬噸;其中黑龍江臨儲玉米投放3028.3萬噸,實際成交3018.7萬噸。
然而自新糧上市后,開秤價格仍延續高開高走行情,且主體惜售情緒較強,為了緩解市場供應壓力,制衡玉米市場價格,國家自11月24日至12月24日,先后進行了6輪臨儲玉米拍賣,共計劃投放180萬噸,實際成交171.4萬噸;其中,進行了2輪黑龍江臨儲玉米定向銷售167.1萬噸,實際成交158.9萬噸,成交率達95%以上。但由于成交均價仍然偏高,對市場限制作用極為有限。
隨著我省玉米價格持續攀升,以及立冬過后,氣溫不斷降低,玉米水分保持相對穩定且脫粒工作較為順暢,基層農戶逐漸接受市場價格,逢高走貨心態不斷增強,支撐玉米收購進度較往年略有提高,但大部分玉米進入貿易環節,而貿易商受“賣跌不賣漲”的心理及前期高收購成本支撐,對后市保持看漲預期,挺價惜售心態較強,走貨積極性不高,導致省內加工企業廠門到貨較少。截至4月10日,黑龍江省玉米商品糧累計收購2315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73萬噸;其中,加工企業僅收購729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241萬噸;貿易企業收購1586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414萬噸。
隨著非洲豬瘟疫情日漸消退,國內生豬價格恢復性上漲和國家出臺多項舉措刺激生豬生產,養殖企業補欄積極性提高,生豬出欄體重增加,飼料玉米消費需求恢復。2020年我省生豬存欄1371.2萬頭,同比增長16.9%,已恢復到2017年的96%,超出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能繁母豬存欄136.8萬頭,同比增長22.0%;生豬出欄1790.0萬頭,同比增長5.2%。
2020年受東北產區玉米價格持續上漲支撐,加上疫情導致物流運輸不暢,北方港集港量有限,而南方港口替代品相對充足,進口谷物持續到貨,庫存維持高位,南北玉米發運持續倒掛,導致我省玉米外運難度較大。據統計,2020年1-12月份我省玉米外運總量為1780.5萬噸,同比上年減少284.1萬噸,僅6-10月份受已成交的臨儲玉米持續出庫支撐,我省玉米外運量有所好轉。
由于中國近幾年大量拋售國儲庫存,導致臨儲庫存耗磬,而去年東北產區接連遭遇臺風襲擊,損害了玉米收成,基層種植戶惜售,加上國內養豬業從非洲豬瘟疫情中復蘇,生豬存欄量恢復性增長,飼料需求大幅提高,導致國內玉米供應緊張,提振玉米價格屢創新高,加工企業受加工成本影響對國產高價玉米有所抵觸,進口玉米價格優勢顯現,促使中國加快玉米及替代谷物進口。另外,中美在去年1月份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也促使中國加大采購美國農產品。
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國際國內大宗商品供需兩端均面臨挑戰,在全球各國金融持續“放水”的助推下,全球范圍內大宗商品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玉米作為兼具飼用和工業用途的大宗農產品,價格也出現明顯上漲。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玉米指數最高達到2867元/噸附近,走出近乎單邊上漲的行情,漲幅超過830元/噸,達到44%。
同時,CBOT美玉米指數受玉米出口需求強勁,以及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持續提供利好支撐,也出現21%的年度漲幅,但其先跌后漲,2021年4月8日達到了最高點579.75美分/蒲式耳,如果從2020年內低點算起,本次美玉米指數漲幅高達55%。
展望2021年度,玉米市場主要關注點仍是玉米種植面積、政策糧結轉庫存、替代谷物比價關系以及進口量、生豬養殖存欄、深加工需求。
從供應端來看:政策方面,受玉米與大豆之間種植效益對比、市場價格變化等因素影響,新年度玉米種植面積或難下降。在日前我省最新印發的《黑龍江省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中也重點明確了將落實糧食面積產量任務,適度增加玉米種植面積,確保糧食產量穩定提升。2021年要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15億畝以上,其中玉米9000萬畝以上、大豆6000萬畝、水稻6000萬畝,確保糧食總產量1500億斤以上。另外,國家臨儲庫存壓力已經消失,也就是說每年的一大供應主體——政策糧投放渠道已不復存在,供需缺口或仍然存在。
從需求端來看:能繁母豬存欄量、生豬養殖利潤、非洲豬瘟疫情幾個角度推斷,2021年生豬存欄量大概率繼續恢復,玉米飼料需求持續增加,預計玉米飼用消費量同比有所增長;但深加工企業由于整體行業產能較大,尤其是臨儲庫存“清零”之后,企業必須考慮全年玉米供應問題,如果需要不同程度建立庫存,只能通過高價來限制區域內糧源外流,加上受原料價格上漲沖擊,資金壓力加大,消費增長空間有限。
綜上所述,預計新年度玉米供需呈現緊平衡狀態,供應相對維持穩定,下游需求穩步增長,支撐玉米價格中長期維持上漲的趨勢。但需要警惕的是,伴隨著玉米價格快速上漲,玉米價格已經遠高于往年同期50%以上,并且在一致的上漲預期下,基層收糧困難,企業都在尋找如小麥和脫殼稻谷等玉米替代品,疊加1月份最低收購價小麥成交數量超過1200萬噸,春節后陸續出庫供應市場,由于小麥玉米價差處于高位,小麥性價比高,替代空間巨大,將會擠占節后玉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