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瀅蕓 王春凌(黑龍江省糧食信息和技術中心)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要調整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穩定農民基本收益。農業農村部2月份印發的《2020年種植業工作要點》中也提到,要確保三大谷物面積穩定在14億畝以上、口糧面積穩定在8億畝以上,確保2020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億斤以上。在國家指導方針和政策托底的雙重影響下,黑龍江農戶選種水稻的積極性較高,同時2020年部分休耕地塊開始恢復利用,黑龍江水稻種植面積較上年有所增加。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數據顯示,2020年黑龍江水稻播種面積5808萬畝,同比增加89.2萬畝,增幅1.6%。
產量方面,自8月底開始黑龍江西部產區先后經歷了3次臺風天氣,盡管大風和集中降雨導致水稻收割難度增加,但未給產量和質量帶來實質性影響,同時省內其他產區的光溫條件和土壤墑情良好,有利于水稻豐產。2020年黑龍江水稻總產量增至2896萬噸,同比增加232.5萬噸,增幅8.7%。

2016-2020年黑龍江省粳稻生產情況統計表 單位:萬畝、萬噸、斤/畝
2020年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入推進的一年,當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20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要保持基本穩定;要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調整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要推進稻谷、小麥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水稻總產量21185.7萬噸,同比增加224.7萬噸;新增供給量21535.7萬噸,同比增加216.6萬噸。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近年來國內居民對副食品的需求增加明顯高于主食,主食消費量有所下降。但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餐飲行業剛性采購需求恢復,同時考慮到人口的增加,2020/21年度我國稻谷食用消費與上年度基本持平,預計為15850萬噸,同比增加50萬噸;其中黑龍江稻谷年度食用消費預計為426萬噸,同比增加1.4萬噸。2020年國家繼續加大稻谷去庫存力度,特別是在全國玉米市場行情大幅走高的背景下,大量超期存儲的稻谷流入飼用和深加工領域,2020/21年度國內稻谷飼料及工業消費預計為4400萬噸,同比增加850萬噸。

黑龍江水稻供需平衡表 單位:萬噸

國內水稻供需平衡表 單位:萬噸
2020年1月末開始,受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影響,黑龍江省內大部分地區實行“封村”、“封路”措施來防范疫情,基層糧食購銷基本停滯,農戶賣糧受限,國儲庫也面臨收購困境。對此,國家將東北地區2019年中晚稻最低收購價預案執行截止日期延長至2020年3月31日;黑龍江省糧食局還印發了《黑龍江關于有序恢復秋糧收購工作的通知》,統籌安排加工企業復工復產,組織售糧農民與收購企業有效對接,并督導各收儲庫點嚴格落實國家收購政策和質價政策,對符合國家預案規定質量要求的稻谷敞開收購,不限收、不拒收。隨著疫情緩解,2月末省內臨時封閉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全部解除封閉,糧食流通逐漸重啟,基層糧食購銷逐步恢復。據黑龍江省糧食局統計,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全省入統企業累計收購粳稻3020.5萬噸,同比增加56.5萬噸;其中托市收購于3月31日截止,累計收購粳稻1432.5萬噸,同比增加76萬噸。
2020年11月12日,全國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在黑龍江省率先啟動,由于后期其他省份均未啟動執行預案,黑龍江省成為了當年唯一一個啟動中晚稻托市收購的省份。盡管黑龍江托市政策啟動的時間較上年提前了一個月,但由于省內庫點分布不均,且倉容有限、入庫標準嚴格,糧庫開庫數量和實際收購量均偏少于上年。特別是在2020年大豆、玉米市場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背景下,種植粳稻的農戶大多對市場稻價和托市價格不認可,惜售情緒濃郁,這也是托市收購量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全省入統企業累計收購粳稻2142.5萬噸,同比減少754.5萬噸;其中托市粳稻累計收購570萬噸,同比減少862.5萬噸。
2020年初,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工作不斷升級,黑龍江省積極發揮“北大倉”優勢,多次運送成品糧油馳援一線,2月份大米鐵路外運量同比明顯增加。3月下旬開始,由于國外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加重,部分大米出口國陸續傳出限制出口的消息,而我國國內個別投機商為謀取私利借機炒作,導致南方銷區居民出現不理性采購行為,民眾大量囤米使得下游需求激增,南方市場對黑龍江粳稻和粳米的需求量均有所增加。特別是進入4月份后,蘇皖產區余糧基本見底,國儲粳稻于4月17日加入拍賣序列,黑龍江2014-2015年產陳稻以其低廉的價格優勢得到南方省份的青睞,米企參拍熱情高漲,大量采購黑龍江臨儲粳稻,隨著成交糧源陸續出庫,黑龍江稻谷鐵路外運量于5月份達到峰值。
9月末,黑龍江2020年產新糧收獲上市,而此時南方秈稻價格一路走高,與東北粳稻價格形成明顯倒掛。10月下旬蘇皖產區新季粳稻上市后,價格更是逐步漲至歷史高位,南方加工企業和經銷商對黑龍江新季稻米的需求依舊高漲,四季度黑龍江粳稻和粳米鐵路外運量均同比增加。2020年黑龍江稻谷全年鐵路外運總量264.3萬噸,同比增加236.6萬噸;大米全年鐵路外運總量476.5萬噸,同比增加149.9萬噸。
2020年4月17日,國儲粳稻進行了當年的首次拍賣,拍賣時間較上年提前了一個多月時間,主要是由于國家為避免疫情影響下出現“賣糧難”問題,將2019年東北地區中晚稻最低收購價預案的執行期延長了一個月,至4月份基層余糧已基本售罄,此時投放政策糧有助于改善市場供應階段性偏緊的局面。拍賣初期粳稻成交火爆,特別是黑龍江產糧源出現了明顯的高成交量、高溢價情況。隨著供應壓力得到緩解,用糧主體參拍熱情減退,政策糧成交量和成交價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但黑龍江2014-2015年產粳稻憑借低價優勢保持著高成交率,特別是2014年產糧源近乎100%成交。截至10月30日,黑龍江粳稻累計成交548.8萬噸,同比增加22萬噸;其中2014年產粳稻成交135.7萬噸,2015年產粳稻成交377.1萬噸,2016年產粳稻成交4.6萬噸,2017年產粳稻成交2萬噸,2018年產粳稻成交28.8萬噸,2019年產粳稻成交0.1萬噸。

2016-2020年臨儲稻谷競價銷售情況統計表 單位:萬噸
一季度(1月~3月),省內市場最低收購價政策托底作用明顯,圓粒粳稻價格始終圍繞2600元/噸的托市價格波動。隨著春節臨近,年底物流停運導致市場整體購銷基本暫停,而節日提振作用也逐年弱化,粳稻價格缺乏上行動力。春節后疫情突發,各地實施交通管制使得原糧運輸不暢,特別是在2020年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啟動時間較上年晚了一個月的背景下,農戶手中積壓了大量余糧,售糧進度明顯落后于上年。2月下旬開始,省內交通梗阻逐步打通,國家也將托市收購期延長了一個月,政策信號再度釋放利好,基層余糧快速下降,3月份產區稻價出現不同幅度反彈。
二季度(4月~6月),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初、高中學校陸續開學,勞動密集型企業也大多恢復生產,銷區市場集團性粳米采購開始恢復,支撐稻價上漲。同時產區余糧基本見底,市場可流通優質糧源供應偏緊,大中型加工企業為確保上量小幅提價,稻花香、長粒香等優質品種稻價保持堅挺。盡管4月中旬臨儲粳稻開始投放市場,但近端稻谷拍賣底價較高,對產區價格的利空作用并不明顯,其中成交較好的2018年產黑龍江粳稻成交均價一度高達2675元/噸,高于部分地區市場收購價,一定程度上利好省內圓粒粳稻行情。
三季度(7月~9月),黑龍江粳稻價格經過前期的上漲后進入修正階段,整體保持震蕩調整走勢。進入7月份,國儲稻谷拍賣常態化進行,市場供應充裕,基層稻價上行乏力。而此時銷區市場處于傳統消費淡季,居民對主食消費的需求大幅下降,各大專院校相繼進入暑假后,市場剛性需求降低,終端大米市場整體處于供大于求狀態,經銷商備貨謹慎。本就充裕的原糧市場,缺乏來自下游的利好支撐,黑龍江省內粳稻價格整體平穩,局部地區窄幅震蕩。9月中旬,部分中長粒早熟品種收割上市,嘗鮮消費刺激企業收購新糧,一定程度上利好市場。自9月14日開始,國家全面暫停2014-2017年產政策性稻谷投放,這意味著陳糧逐步退市,采購重心將由陳轉新。
四季度(10月~12月),黑龍江省新季粳稻陸續收獲上市,各大加工企業相繼掛牌收購,市場整體開秤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但新稻上市前省內稻價持續低位運行,特別是前三個季度的長粒粳稻價格明顯低于上年,無法滿足農戶心理預期,惜售情緒導致大集團上量困難,個別企業為保證開機提價收購,帶動部分地區長粒稻價小漲。11月12日,國家率先在黑龍江啟動托市收購,圓粒粳稻行情逐步轉為政策主導,稻價圍繞“天花板”價格波動,企業掛牌收購價小幅回落。
1.最低收購價
我國人口眾多,糧食安全一直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水稻作為主要口糧作物之一,其儲備是糧食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04年以來,國家通過水稻最低收購價配合補貼政策引導水稻增產,2020年粳稻最低收購價保持在1.3元/斤,與上年持平。盡管基層農戶對最低收購價認可度較低,但政策啟動后仍為省內市場提供底部支撐,特別是在2020國內新冠疫情突發的背景下,最低收購價政策在調控市場、穩定生產、避免谷賤傷農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2.競價銷售
4月17日,2020年國儲粳稻拍賣拉開帷幕,拍賣時間較上年提前了一個多月時間。政策糧投放市場緩解了粳稻供應偏緊的局面,有助于避免可流通糧源不足導致的價格大幅上漲。9月中旬國家適時暫停國儲粳稻拍賣,陳糧逐步退出市場,為即將上市的2020年新糧讓路。
2020年我國大豆、玉米價格大幅上漲,而政策市影響明顯的水稻價格卻未出現明顯上漲,基層農戶對市場價格和最低收購價均不認可,持糧惜售情緒較重,加工企業為確保上量被動提價,一定程度上支撐粳稻行情。2021年春節后,隨著產區氣溫回升,水分較高的粳稻保管難度加大,加之春季備耕全面展開,農戶售糧意愿增強,市場供應階段性增加抑制粳稻價格上行。
2020年受疫情影響人口流動性較低,4月份疫情得到控制后國內初、高中學校才陸續開學,銷區市場集團性采購有所增加,但下游需求尚未完全恢復。6月份銷區市場又進入傳統消費淡季,特別是在近年來居民對主食消費需求大幅下降的背景下,終端大米市場整體處于供大于求狀態,銷區利空因素逐步傳導回產區,抑制稻價上漲。
2020年,在國家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的指導方針和最低收購價政策引導下,黑龍江省粳稻播種面積有所增加。盡管西部產區作物生長后期出現了臺風天氣,但省內整體光溫條件和土壤墑情狀況良好,2020年黑龍江粳稻畝產明顯提高,總產量同比增加。此外,在國家持續推進稻谷去庫存工作的背景下,2020年我國最低收購價稻谷共計投放1.08億噸,其中黑龍江產粳稻共投放1756.74萬噸,市場供應整體寬松,加上終端需求持續疲軟,產區粳稻價格上行乏力。
2020年南方產區連續降雨天氣對中晚秈稻造成不利影響,優質糧源減少,各方主體入市搶糧在抬高稻價的同時,也加劇了農戶惜售心理,導致中晚秈稻上市后價格高開高走,一度漲至歷史高位。蘇皖產區粳稻產量和質量同樣因生長期洪澇災害有所下降,持糧主體看漲后市,挺價心理支撐行情大幅走高。相比之下,黑龍江圓粒粳稻更具價格優勢,南方用糧企業和儲備庫深入黑龍江產區進行收購,去除運費后依然有利可圖,糧源外流一定程度上利好黑龍江省內行情。
自2004年至今,我國連續17年實施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保障農民種植收益,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植積極性。為推進種植結構調整,2017年國內稻谷最低收購價開始全面下調。

2004年以來稻谷最低收購價統計 單位:元/斤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中晚稻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僅在黑龍江省啟動,且收購量降至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截至2021年3月31日累計收購570萬噸,同比減少1638萬噸,黑龍江省內同比減少862.5萬噸。盡管2021年粳稻最低收購價將維持上一年水平不變,但市場看空情緒并未因政策托底有所松動,政策對行情的干預力度明顯減弱,稻谷市場收購格局正逐步向托市收購為輔、市場化收購為主過渡。
2020年底,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黑龍江省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2021年初,黑龍江省委農辦主任、黨組書記、廳長王金會在《穩固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一文中表示,2021年要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15億畝以上,其中玉米9000萬畝以上,大豆6000萬畝,水稻6000萬畝。此外,盡管2020年國內大豆、玉米價格全面上漲,黑龍江省水稻種植戶對稻價整體平穩的行情難以接受,但2021年農戶改種旱地的意愿較低。一方面最低收購價政策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收益,另一方面水改旱難度較大,改種后三年內的作物收成都將嚴重不及預期,因此2021年黑龍江省水稻種植面積預計將保持穩定。
經過近年來的持續推進,我國稻谷去庫存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14-2016年產政策性稻谷已所剩無幾,部分超期存儲糧源通過定向銷售方式投放到飼料領域使用,未來2017-2019年產稻谷將成為拍賣主力。

品種2021年4月12起執行 2020年6月1日起執行糧源 銷售底價(元/噸) 糧源 銷售底價(元/噸)2020年產 2445 2019年產 2440 2019年產 2435 2018年產 2410 2018年產 2420 2017年產 2380 2017年產 2370早秈稻

數據來源:國家糧食交易中心
2021年稻谷拍賣底價已于4月12日公布,粳稻是當前稻谷政策性庫存量占比最大的品種,在本次公布的拍賣底價中下調幅度也最大,2017-2019年產秈稻銷售底價下調幅度為5-15元/噸,而粳稻下調幅度則在10-30元/噸不等。銷售底價的大幅下調,將有助于提高用糧主體參拍積極性,加快粳稻去庫存節奏,進一步優化稻谷市場購銷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