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趙志紅,陳 麗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湖南 衡陽 421001)
臨床上為處理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脊液漏、顱內感染等疾病,需要持續引流腦脊液,腰大池置管引流術是神經外科常規應用的一種手術方式[1-5]。由于留置腰大池引流管較長、患者的不配合或引流管道滲液等情況造成意外拔管或敷料滲濕,容易引起顱內感染,甚至造成嚴重后果,導致患者預后差,因此,腰大池引流術后護理至關重要。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應用IV3000透明敷料無縫連接護理腰大池引流管道后取得良好的成效,減少了護理不良事件,降低了患者顱內感染率,患者預后良好。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61例行腰大池引流術進行治療的患者全部為本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因引流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44例,因引流腦室積血的患者10例,因腦脊液漏留置腰大池引流的患者7例。患者行腰大池引流術前,由醫生對有以下禁忌的患者進行排除。排除標準:(1)有腦疝征象者,屬絕對禁忌。(2)臨床診斷為顱內占位性病變,顱內壓增高明顯者。(3)穿刺部位的皮膚和軟組織有感染者,腰穿易將感染帶至椎管內甚至顱內。(4)開放性顱腦損傷或有感染的腦脊液漏,腰穿放出腦脊液可能會將感染吸入蛛網膜下腔。(5)穿刺部位的腰椎有畸形或骨質破壞。(6)全身嚴重感染(敗血癥)、休克或瀕于臨床休克者,或躁動不安不能合作者。(7)高頸段脊髓壓迫性病變,脊髓功能處于完全消失時,腰穿術后易使病情惡化甚至呼吸停止。兩組一般資料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情況
1.2方法
1.2.1儀器與材料 腰大池引流術置管使用美敦力公司生產的腰椎外引流及監測系統(型號:27303,腰椎外引流及監測系統,注冊證編號:20173660162)。長條形敷貼為麻醉穿刺包中的無菌敷料。IV3000透明敷料為美國Smith﹠Nephew Medical Ltd公司生產的透明敷料(型號:4008,規格:10 cm×12 cm,注冊證編號:20162644490)。
1.2.2術后護理及監測方法
1.2.2.1腰大池引流管保護方法 對照組:腰大池引流管置備好后,擦干凈背部皮膚,取長條形敷料固定引流管,皮膚穿刺處紗布覆蓋保護,引流管接頭處均予以無菌敷料包裹保護。試驗組:腰大池引流管置備好后,擦干凈背部皮膚,取無菌IV3000透明敷料固定引流管,皮膚穿刺處貼膜2張,貼膜時至少覆蓋前1張的1/5,做到無縫連接,連續貼至近肩部,引流管接頭處均予以無菌敷料包裹保護。
1.2.2.2術后基礎護理 術后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可適當翻身拍背,密切觀察神志、呼吸、血壓等生命體征。耐心、詳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持續腰大池引流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項,消除患者及家屬對腰大池引流管的憂慮和恐懼,同時詳細告知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注意事項。護理人員隨時詳細認真解答患者疑問,增強患者安全感。記錄腰大池引流出腦脊液的顏色、性狀及引流量,以利于觀察病情,保持局部引流部位干凈整潔,盡量避免感染。每4小時病房巡視1次,在飲食及生活各個方面給予指導。禁食刺激性食物,加強營養支持,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食物,適量飲水,保持出入量平衡,防止便秘。保持病房內空氣流通,定期進行病房消毒,嚴格控制探視人員數量。
1.2.2.3護理觀察及監測 術后每4小時觀察背部皮膚1次,若有敷料滲濕,及時更換敷料。同時,密切關注病情變化:置管期間不僅要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還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有無精神差、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神經系統體征出現,掌握病情的進展。每日引流量控制在200 mL/d以下,根據醫生醫囑隨時調整懸掛高度控制引流量;動態復查頭顱CT觀察顱內積血情況、引流袋內腦脊液是否清亮或每日醫生查房觀察腦脊液漏情況,決定拔管時間。
1.2.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入院時格拉斯哥昏迷指數評分(GCS評分)等基本資料,入院后根據病情及時行手術治療,病情穩定后轉入專科病房治療。觀察患者引流時間、腦脊液引流性狀、腦脊液生化常規檢測情況,評估是否出現顱內感染;記錄留置腰大池引流管期間,不良事件總發生率(非計劃性拔管、引流管阻塞)。出院后6個月門診或電話隨訪,評估患者生活質量,記錄GOS評分。

2.1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中性別、年齡及做腰大池置管病因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留置時間上試驗組較對照組相對較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顱內感染發生率、不良事件發生率情況比較 試驗組在留置管道時顱內感染發生率、不良事件發生率較對照組均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顱內感染發生率、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n)
2.3兩組入院時GCS評分、GOS評分情況 兩組入院時GC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6個月GOS評分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入院時GCS評分、GOS評分情況比較分)
3.1留置腰大池引流管的感染風險 腰大池引流術是解決蛛網膜下腔積血[1-2]、腦室積血[3-4]、腦脊液漏[5-8]、治療顱內感染[9-10]等問題的好辦法,但是由于術后需要留置時間較長,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由于外科手術使其處于高度應激狀態,自身免疫力低下,顱內感染風險本身較高。同時,患者需要長時間進行體外引流,腦組織間接(或直接)接觸外界,非常容易引起感染。相對于腰椎穿刺術,腰大池引流術導致顱內感染的發生率相對較低,其可能與腰大池引流術的特性有關。首先,腰大池引流術可以通過調整引流高度,較好地控制引流速度和顱內壓,腰大池置管引流本身對顱內感染和腦脊液漏具有一定治療作用。同時,腰大池引流術更符合人體的生理特性,避免了反復腰椎穿刺的同時,可以動態監測患者腦脊液性狀,極大降低了因穿刺導致椎間隙感染的風險。因此,只要神經外科醫生加強手術規范操作,強化對患者顱內壓力的監測頻率,隨時留取患者引流液進行檢驗,必要時還可以采取鞘內注藥的方式控制感染的發生。然而,長時間留置引流管對腰大池置管引流感染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需要加強對引流管進行日常的衛生護理,若引流管存在扭曲、阻塞等情況,易出現腰大池置管處腦脊液外滲,導致逆流性感染,需要及時進行引流管的更換或重新置管。由于美敦力公司生產的腰大池引流管價格偏貴,由于非計劃拔除引流管、引流管堵管等不良事件不僅造成浪費,還容易引起感染,因此術后護理非常重要。
3.2IV3000透明敷料無縫連接保護腰大池引流管的優勢 以往使用的長條形敷貼,寬度窄、粘貼強度差,而置管后反復翻身、小便失禁、汗濕、患者躁動等情況,容易造成敷料滲濕污染、意外拔管等問題,引起顱內感染,安全性低,風險大,神經外科醫生常常不敢留置時間過久[11]。從統計數據來看,使用IV3000透明敷料無縫連接護理的試驗組較對照組留置時間更長(P<0.05),更能達到神經外科醫生所期待的引流效果。試驗組使用IV3000透明敷料無縫連接固定管道牢靠,而且敷料之間沒有間隙,外界的水、尿難以浸入敷料與皮膚之間。而穿刺口處滲出完全透過整塊敷料需要一定時間,這個時間間隔在護理團隊觀察期內,一旦發現,及時呼叫醫生更換處理,也難以造成感染。由于多塊IV3000透明敷料固定管道,翻身等基礎護理動作不會導致管道脫落,除非使用嚴重暴力牽扯。從所統計的數據中可見,試驗組在留置管道時顱內感染發生率、不良事件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而神經外科醫生也有信心留置管道更長時間,達到預期療效,患者出院后6個月GOS評分較高(P<0.05)。
為預防腰大池引流術后患者發生感染,神經外科醫生和專科護理人員應提升操作或護理質量,盡量避免引流管污染的發生,減少非計劃拔管以及管道扭曲導致腦脊液外滲的可能性,并根據患者病情發展,在適當時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以減少術后腰大池置管引流患者顱內感染的可能性。
3.3護理體會 神經外科重癥患者出現顱內感染的因素有很多,留置腰大池管道引起顱內感染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作為一名護理人員,單從一個因素來討論加強腰大池護理來預防顱內感染具有一定局限性。但是,采取IV3000透明敷料無縫連接護理腰大池引流管道可以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顱內感染發生率、不良事件發生率均較低,醫生能更有把握留置相對較長時間,為患者取得更好的療效。同時,圍手術期的精心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和顱內感染的發生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