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張麗艷,陶品月,梁 榕,莫園園,盧舒雨,陳 林,黃惠橋
(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理部,廣西 南寧 530007)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是一種新型傳染性疾病,主要經飛沫和接觸傳播,人群普遍易感[1-2],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傳染性強的特點[3-4],已對全球性的健康構成威脅。方艙醫院是指由一系列具有不同醫療或技術保障功能,能早期實施救治的方艙組合而成的臨時醫院[5-6]。為解決患者收治問題,有效控制疫情,我國首次將方艙醫院用于重大傳染病疫情防控[7]。醫院感染是新冠肺炎傳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嚴重威脅醫務人員的健康,關乎疫情防控的成敗[8-9]。有學者報道,早期138例新冠肺炎患者中,57例(41.3%)考慮為醫院感染,包括17例(12.3%)患者和40例(29.0%)醫務人員[10]。由于方艙醫院用于傳染病疫情防控尚無前期經驗借鑒,為保障醫務人員的健康安全,醫院創新建立了院感督導護士主導的院感防控監督機制,監督醫務人員個人防護過程,優化醫院布局,完善相關制度流程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現介紹如下。
武昌方艙醫院由武漢洪山體育館改建而成,是首批建設及收治患者的方艙醫院之一,設置病床748張。艙內分為A、B、C區,每個區域獨立運行,配置必要的醫療設施和藥品。每50張病床為1個醫療單元,每個單元配備4名醫生、12名護士。醫療團隊采取“國家隊+武漢地方隊”的方式組合,全院共有來自全國多個省市及武漢當地的15支醫療隊,共計868名醫務人員。
方艙醫院運行初期尚存在一些實際問題:醫院層面,存在硬件條件有限、院內區域劃分尚不明確、制度流程不細致、設施設備配備未完善等問題;醫務人員層面,因來自多個省市,每天出入方艙醫務人員流量大,人員構成復雜,院感防控知識掌握水平參差不齊;患者層面,存在基數大、對疾病有不同程度的恐慌等問題。醫院、醫務人員和患者三方面的問題綜合交織,為醫院感染防控工作帶來了較大難度。為保證院感防控工作有序開展,武昌方艙醫院成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下設院感防控工作小組,專門設置院感督導護士,主要職能是監督醫務人員防護過程及防護質量。其中A區院感督導工作由作者領隊的第二批廣西援鄂醫療隊負責,所有院感督導護士均由該醫療隊護士擔任。
院感督導護士資質要求:5年及以上工作經歷;優先選擇在原工作單位為院感護士,來自傳染科或呼吸科的護士擔任。A、B、C區各設組長1名。院感督導護士單獨排班,不參與臨床護理工作,上崗前給予統一培訓并考核,保證監督質量的同質化。
明確院感督導護士崗位職責,發揮監督職能規范的醫務人員出艙流程:從污染區依次通過污染緩沖區、潛在污染區、半污染區,按照脫防護服流程進行手消毒,脫掉防護服及防護用具(隔離衣、防護面罩、手套、防護服、護目鏡、口罩、鞋套、帽子),進入清潔緩沖區戴上清潔口罩后由清潔區離開。每日出艙醫務人員150~200人次,院感督導護士分為A、B 2個崗位,A負責監督清潔緩沖區醫務人員出艙防護過程,B負責監督潛在污染區、半污染區醫務人員出艙防護過程(潛在污染區、半污染區共同設置在一個大的房間內),見圖1。院感督導護士B崗位職責,實行4 h工作制,著裝要求:戴帽子→戴N95口罩→穿隔離衣→穿鞋套→穿防護服→戴手套(第1層)→戴護目鏡→戴防護面屏→穿隔離服(外層)→戴手套(第2層)→戴手套(第3層)→穿鞋套(外層)。工作內容及流程見圖3。

圖3 B崗院感督導護士工作流程圖

圖1 醫務人員出艙及脫防護服流程
2.1.1院感督導護士A崗位 實行6 h工作制,著裝要求:戴帽子→戴N95口罩→穿隔離衣→穿鞋套。工作內容及流程見圖2。

圖2 院感督導護士A工作流程圖
立足監督崗位,開展院感防控工作,院感督導護士每日召開小組會議,針對當日監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集中分析討論并協助院感防控小組落實整改。
明確醫院區域劃分,方艙醫院運行之初,雖滿足了“三區兩通道”的基本要求(三區:污染區、半污染區、清潔區;兩通道:工作人員通道、患者通道),但各區域劃分的具體界限及各類警示標識的設置還需完善。院感督導護士明確界定院內污染區、半污染區、清潔區區域(表1),并在院內醒目位置張貼公示,各區交界處設置醒目警示標志,指導醫務人員按規范流程出艙。

表1 方艙醫院院感區域劃分標準
2.1.2完善院感防控制度,規范操作流程 方艙醫院運行之初,只有較粗略的感控規范及流程,細節不夠完善,給醫務人員防護措施的落實造成困擾,而建立合理的院感控制流程,能使院感防控工作科學、規范[11]。院感督導護士協助院感管理委員會根據方艙醫院布局,嚴格按照《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見醫用防護用品使用范圍指引(試行)》等[12-13]文件要求,制定《入艙及出艙通道設置規范》《醫護及工勤人員個人防護分級標準》《環境清潔與消毒規范》《醫療廢棄物處置規范》《穿脫防護服規范步驟》《意外職業暴露的處置流程》及《方艙工作人員出現疑似感染癥狀的處置流程》等管理規定,將各項規范、流程張貼在顯眼的公共區域,方便醫務人員查看、學習。本研究團隊前期對方艙醫院臨床一線工作的護士進行的工作壓力情況調查研究發現,壓力負荷處于中等水平,壓力的主要來源有被感染風險、防護用品緊張、防護用品帶來的不適等。針對這種情況,院感督導護士在監督過程中給予重點指導,提供心理疏導,合理設置班次及輪換制度,防止醫務人員過度勞累,保證防護質量。
2.1.3開展防控知識培訓 研究顯示,院感知識培訓能有效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14-15]。方艙醫院醫務人員來自多個不同省市,人員構成復雜,院感防控知識掌握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安保及保潔等非醫學專業出身人員,防護意識欠缺,感染風險更高。院感督導護士協助院感防控小組開展同質化院感防控知識培訓,內容包括醫院感染防控相關制度、規范及流程,針對不同崗位設定培訓內容,所有醫務人員考核通過后才能上崗,針對安保及保潔人員等高危人群,給予反復多次培訓,重點監督。
3.1建立了一套科學、可行的院感防控監督機制,積累了傳染病疫情防控的管理經驗 通過反復的實踐探索,明確了院感督導護士人員設置標準,制定了詳細的工作內容及流程,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和借鑒價值,在武昌方艙醫院中應用良好,并在武漢其他方艙醫院中得到推廣使用。作為首次在重大傳染病疫情中啟動方艙醫院,在醫務人員個人防護監督中摸索出一套醫院應對傳染病疫情的管理經驗,制定了院感區域劃分標準,傳染病防控操作規范、防護流程,以及醫務人員培訓策略,積累了傳染病疫情防控管理經驗,為醫院管理者今后應對傳染病疫情提供了借鑒經驗。
3.2保障了醫務人員人身安全 各項傳染病防控操作規范、防護流程的制定和執行對醫務人員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該機制在醫務人員傳染病疫情個人防護過程中發揮了監督作用,保護了醫務人員的健康安全。在武昌方艙醫院運行中,累計監督醫務人員共計6 000余人次,實現了醫務人員“零感染”的最終目標。
3.3有效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止疫情的進一步蔓延 截至2020年3月10日武漢方艙醫院整體休艙,武昌方艙醫院累計收治患者1 124例,累計治愈出院833例,轉院291例,無一例死亡及二次返院病例。
綜上所述,院感督導護士主導的監督機制在方艙醫院新冠肺炎醫院感染防控中保證了醫務人員健康安全,制定了醫院區域劃分標準,傳染病防控操作規范、防護流程,以及醫務人員培訓策略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用效果良好,有較好的借鑒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