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旦賜
(浙江理工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早在流媒體時代之前,當唱片店統領著音樂界時,翻看專輯封面通常是購物者在瀏覽展架時必須繼續進行的工作,封面作品是進入其中音樂的窗口。音樂與視覺藝術有著許多共同的想法和主題。例如重復、節奏、和聲、音調、形狀、空間、比例、線條、紋理和顏色是音樂和視覺語言的通用術語。如Joy Division樂隊選擇以黑色背景為中心的無線電脈沖星信號的簡單數據圖可視化方法,完美體現了《Unknown Pleasures》專輯里冷酷的后朋克音樂,對于所有這些音樂專輯來說,當視覺與高度個人化、情感化的聲音共鳴,并加以印刷工藝形成實體,將極大的觸發聽眾與音樂的關聯。
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現代爵士樂成為美國文化中被廣泛認可的一部分,20世紀50年代,他們的音樂通過唱片開始接觸到更廣泛的受眾,并向許多其他的音樂家介紹了這種新的風格。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最先推出唱片封面。1939年加入并擔任藝術總監的亞歷克斯·斯坦維斯是唱片封面的發明者,他開創了專輯封面藝術化的概念。這個大膽的創新不僅改變了傳統唱片產業,更使數月內銷售額增長超過800%,掀起了唱片銷售風潮。此后,一大批藝術家都相繼為唱片設計封面,包括安迪沃霍爾、里希特、勞森伯格等。專輯設計與一代又一代的音樂家,藝術家和圖形設計師一起發展,繼而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對大眾文化有影響的作品。
1.傳達性。音樂無國界,并且具有大量的流派和子流派、新流行和舊經典,數字時代的音樂專輯數量正在井噴式的不斷增加。視覺藝術家將對歌曲、唱片的氛圍、唱片的標題以及對音樂家的介紹可視化形成專輯封面,專輯封面使視覺與聽覺形成交叉宇宙,為音符創作出另一種語系。那些優秀的封面圖像讓擁有者在開啟專輯之前,便能聽見視覺的歌唱。
幾乎所有樂隊和音樂人都希望觀眾能集中對他們音樂的注意力。這也是專輯封面是任何音樂專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的原因,它是一種引人注目的捕捉器,甚至可以鼓動消費者購買不那么感興趣的音樂。
2.商業性。從商業角度來看,可以說專輯封面藝術是音樂本身的補充產品。換言之,專輯封面藝術為錄制的音樂增添了價值。為此,重新發售舊專輯時,常常以專輯藝術的突出表現去包裝音樂專輯本身。在20世紀70年代,“名人攝影師”時代開始在搖滾圈和流行圈中占據主導地位。藝術家們開始邀請時尚攝影師來拍攝封面。消費者希望獲得有關所購買專輯中歌曲和樂隊成員的詳細信息,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樂隊開始意識到如何使自己具有很高的適銷性,商品銷售的興起以及良好的反饋幫助樂隊變成了品牌。
隨著傳統的音樂產業轉向現場音樂活動,例如舞臺設計或涉及空間,聲音和空間的裝置,藝術家協同音樂人以喚起人們的情感體驗,有時甚至是宣泄的體驗,音樂和藝術的不斷交匯,并不斷地以創新的形式展示著新潮的視聽盛宴,同時,這也極具商業價值。
3.記錄性。專輯藝術記錄著我們現實世界中從未見過的場景。用圖像記錄著當時著爵士樂、搖滾樂的黃金時代。到60年代末,唱片的封面幾乎就像雜志一樣,它們反映著當時的社會和藝術問題。
近年來,視覺藝術家的作用范圍發生了巨大變化,因為音樂行業生產和交付零售產品的方法已經從在硬紙板套筒,盒式磁帶和8軌錄音帶中包裝的12英寸黑膠唱片上提供模擬音樂到數字音樂,已經轉變為數字音樂,這種現象從本質上而言也是一種記錄,但不管專輯藝術是否以實體的形式出現在大眾視野,它獨特的視覺性和故事性仍然還有很大的實驗空間,它將繼續記錄著新興音樂世界的變化與發展。
4.互動性。觀眾同樣熱衷于作為創作著參與到屬于自己的專輯封面設計中。Sigur Ros在2002年發行的專輯,由八首無標題的歌曲構成,結果是,但是,通過反復聆聽,粉絲可以聽到關鍵性字詞,并在空白的襯紙音符中自行注明。由于沒有正式的專輯封面,歌迷大量參與了聆聽體驗,這使其體驗更加個性化。
超現實、充滿想象力又富有極強感染力的拼貼藝術在很多音樂作品的表達上有著不謀而合的交集,而解構及拼貼的特質也日益成為后現代社會的獨特徽章。
21世紀頭10年涌現出來的最具代表性的樂隊,一定少不了Animal Collective。他們是新迷幻首當其沖的領軍樂隊,在新聲音挖掘上堪稱奇特,不按常理出牌,特立獨行,所有招數都讓人接不住,好玩而且有趣。這張專輯如封面一樣,是各色人物、各色聲效(包括動物的聲音)、各色奇妙體驗大薈萃。Panda Bear的作品非常重視個人體驗,《Take Pills》用優美旋律的講著“吃藥”那些感覺,《Bros》是兄弟之間的親切對話,《Search for Delicious》非常曼妙地展開聯想,Panda Bear的作品像一些沒頭沒腦的現代詩歌,夢囈一般,卻是最契合迷幻音樂本質的東西。

2.創意攝影。通過創意攝影或直接采用藝術家肖像照片往往會吸引更多聽眾。粉絲對藝術家的手勢,面部表情,時尚感和美學印象深刻,從而可以增強聽眾或潛在購買者的同情和認同感。更不用說它比“無名”的圖形更快地識別音樂人的效果,考慮到市場上不斷涌入的新專輯,這一點非常重要。除了音樂人本身的品牌效應外,層出不窮的創意攝影為專輯帶來了巨大的收藏價值。

民謠搖滾創作歌手安溥以制作人與歌手身份帶來的第一個小巨蛋現場收錄專輯作品。乍看為黑色的包裝,實則采用透明PVC堆疊而成,一拿到手仿佛回到了當天的舞臺現場,一塊塊方形銀幕從天而降閃爍著奇幻的圖像與音樂相互應,三個層次的透明片堆疊,從漆黑圖紋到彩色照片,仿如曲目安排般的視覺序列,細膩而溫柔的再現了專場中所感受到的創作意念。
3.節奏與情調。演奏Jug Band與Swing樂風的泥灘地浪人,現場總是歡笑與舞蹈不斷,讓人不禁隨之搖擺。專輯概念來自于美國19世紀中期開始流行的、一種融合演出與賣藥的娛樂秀,仿照當時特效藥的裝幀設計,插畫與字體表現了濃濃的時代氣氛,內裝的中英文歌詞以報紙形式的排版,運用不同氣質的字體表現歌曲歌詞,眼睛與耳朵都能感受這股從美國流傳到臺灣的復古寶島情懷。
4.材質與觸感。美秀集團使用自制樂器「炫炮」創作的實驗搖滾樂隊,曲風隨處可見經典臺灣歌謠元素。首張專輯《電火王》完整的延續了舞臺上的演出風景,整張專輯使用高度對比的色調處理,圖像來自「炫炮」的電路板,層層堆疊的線條配上燙金版的紋理,以及仿佛似曾相識卻又看得出設計心思的字體搭配,完整的表現手法從封面到內里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美秀魅力。


隨著數字音樂下載服務的日益普及以及專輯制作成本的成本的不斷增長,專輯封面的目的和主導地位正在逐步發展。盡管音樂行業試圖跟上技術和文化的變化,但包裝和唱片封面在不久的將來將在消費音樂銷售中扮演的角色尚不確定,數字化包裝形式將繼續崛起,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替實體包裝。許多音樂播放軟件都可以包含嵌入式數字專輯插圖。專輯藝術仍然被認為是許多人聆聽體驗的必要條件。盡管數字圖像的物理性較差,但仍有許多收藏家在交易封面藝術價值極高對實體專輯。真正的藝術家無論使用哪種媒介創作的作品,都能與人類靈魂的復雜性和音樂包含的宣言交織在一起,期待日后會有更加出色的專輯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