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軍

2020年結束,如何規劃明年乃至更長時間的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如何決策和落實,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課題。
要順應大勢做決策
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的發展正面臨三大趨勢的影響:一是國際范圍內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加;二是中國正處于新的發展階段,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三是國內消費需求已經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但供給結構升級嚴重滯后于消費需求的升級。
同時我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存在三大優勢:一是在新冠疫情的深刻影響下,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可以有效化解外部沖擊,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二是經濟發展穩步復蘇,為農業品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第三,從2017年1號文件推出“區域農業品牌”至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相關指導思想、政策措施,為區域農業品牌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有利保障。我們一定要研究和審視大勢再進行決策。
要搭建平臺聚要素
大國小農是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已經跟不上形勢發展的要求。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依靠人口紅利、資本投入、國際市場等方面的拉動,未來將主要依靠智能、創新模式,尤其是經過優化組合的平臺來拉動。
企業過去以原料為王、資產為王、資金為王,現在應以品牌牽引下的平臺為王。
只有搭建起能夠聚集品牌發展所需一切要素的現代化平臺,才能更好更快發展中國區域農業品牌。應當抓緊搭建品牌信息服務、品牌發展創新、品牌營銷推薦、品牌農業交流等平臺。
要做好溝通抓落地
要按照中央關于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要求,謀劃和建設區域農業品牌。政府和企業,品牌建設者和消費者多方面結合,共同推動區域農業品牌的發展。
由政府+企業雙輪推動,政府一方在頂層設計、宏觀調控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發揮指導和協調作用,包括制定規劃、人才培訓,協調重大問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安排專項資金、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提供優質服務,撬動社會資本;加強品牌監管和保護,嚴格執法監管,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企業一方應在與政府充分溝通和銜接基礎上,搞好市場的深度調研,做好品牌的培植規劃,領建或參建品牌發展平臺,充分發揮企業開拓市場的主力軍作用。
(摘編自“2020中國區域農業品牌發展論壇”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