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禮、劉家川、曹新新、李甲申、程曉棟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北京航天城園區是支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探月、北斗、載人航天重大任務并舉的主要服務保障平臺,已成為我國乃至全球最具實力的現代軍工企業園區之一。園區產業聚集化與規模化效益突顯的同時,也帶來了資源供給需求加大、管理事項增加、管理成本提高等問題。研究院積極應對挑戰,提出以“三化、四通、五節”為核心的管理模型,打造切實有效的制度管理體系,形成專業化管理團隊,成功保障型號任務圓滿成功、職工幸福感持續提升,為研究院實現“一大核心、四大能力”布局、建成世界一流宇航企業奠定基礎。
當前研究院承擔的國家重大專項和重點任務多型號并舉,形勢要求航天城園區在研制生產保障任務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解決資源供給需求加大、安全可靠要求進一步提高等一系列問題。作為大型現代軍工企業集團園區,航天城在空間上較為獨立、封閉,需要在有限的空間內合理布置建筑群落、道路交通來保證高效的運輸交通;在科研任務量持續提高的情況下,園區的水、電、通信網絡需要滿足實時穩定不間斷供應需求;新的挑戰要求園區管理著力完善制度化、標準化體系建設工作,打造專業化管理團隊,前瞻性回應生產服務需求,高效服務科研生產,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為了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要求,研究院提出了高質量保證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務、高效益推動航天強國和國防建設的發展要求,力求建設綠色高效型企業,航天城園區作為承接研究院綠色、高效發展的重要載體,如何提升園區的服務質量、運行效率和發展效益成為日益重要的管理問題,迫切需要研究院進一步開拓管理思路,創新管理手段,在滿足基本服務保障的基礎上,遵循綠色發展理念,打造經濟高效型、環境友好型園區,不斷推動園區降本增效發展,解決在園區體量增大的背景下管理成本攀升、管理事項處置時效性偏低、管理人力投入增加、運營能耗明顯加大等問題,增強園區競爭力、提高企業軟實力,滿足服務高質量、管理高效率、運行高效益的發展需求。
隨著航天城園區各成員單位相繼進駐,園區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集聚與規模化效應明顯,生產效率顯著提高,形成產業特色明顯、產業鏈和配套能力完善的現代化軍工企業宇航產業研制基地。航天城園區體量不斷增大,管理要素不斷增強,管理幅度不斷擴展,管理精細化需求不斷提高,傳統的以人工管理為主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園區擴大發展的需要,需要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打造智慧園區,推動園區管理向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提高職工較為關切的辦公便利性,回應辦公辦事效率不高、就餐出行因信息不暢造成人員擁擠等問題,不斷提升管理效能和園區集聚效益。
研究院在建設高水平現代軍工企業園區運行管理的長期探索與實踐中,圍繞提升園區管理水平,做好科研型號任務保障、提供高質量職工服務,結合軍工企業園區占地面積大、封閉獨立性高、各成員單位關聯性強的特點,建立了“三化、四通、五節”管理模型(見圖1),為提升園區管理能力提供理論依據。三化是指以專業化為支撐、人本化為理念、信息化為手段的園區管理實現方法;四通是指以電力、水力、汽暖、道路暢通為重點的基本保障;五節是指以節成本、節時間、節人工、節消耗、節排放為核心的管控模式。統籌推進“三化、四通、五節”,著力實現安全園區、高效園區、智慧園區、美麗園區總體建設目標。
園區專業化主要體現在打造一支能夠熟練提供水、電、網、暖供應,提供可靠消防、安保保障,完成節點景觀建設、道路優化設計等高質量發展任務的園區管理專業隊伍,構建高效率、高效益專業化制度體系。園區管理人本化包括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的工作思路和細致耐心、服務為民的工作態度。信息化主要完成智慧辦公服務、運營管理服務、企業服務的信息化建設。水、電、汽暖通暢是指相關要素供應既要滿足實時保障需求,又要具有一定的應急儲備量。道路通暢是指道路布置合理、交通疏導有效,執行有力的交通管控以避免道路擁擠,提升交通便捷度。節時間既通過流程革新、技術創新等手段節約管理者時間,又通過簡化辦事流程縮短員工等待時間。節成本是通過高科技替代人工、高效化利用資源等手段,在高質量完成園區管理任務的基礎上節約管理成本。節人力是利用高新技術對多次、重復的工作進行替代,節約人力勞動。節消耗、節排放是在智慧化的管理模式下控制能量使用和加工廠、實驗室、汽車和生活排放等廢棄物排放。

圖1 以“三化、四通、五節”為基礎的園區管理模型
研究院明確園區管理責任主體,形成切實、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確立院領導—院職能單位—后勤保障單位層次明晰的決策—部署—執行組織架構。院領導為園區重大工程建設制定決策;院職能單位負責制定園區管理辦法,為園區管理工作的實施提供依據,并定期調研群眾建議、對群眾反映的園區管理問題的解決進行部署;后勤保障單位負責各項園區管理工作的具體實施。3個責任主體優勢互補、各有側重、互相促進、有機融合,充分發揮管理合力,增強監督的整體效能。
研究院整合后勤保障單位資源,設立動力行政保障部專門負責園區動力保障、安全保障等工作的具體實施,重組神舟實業總公司履行餐飲供應、環境美化、交通安全等職能。整合后的后勤保障單位不斷提高管理團隊專業性,積累技術經驗,形成涵蓋動力保障、安防消防、信息化建設、園林綠化等多個領域的專業化隊伍。
建設形成涵蓋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的系統及完整的管理制度體系。決策層制度文件《航天城園區運行管理辦法》是園區運行管理的總綱領,從頂層明確型號保障任務圓滿成功、職工幸福感持續提升的園區管理總體要求,并將園區運行管理權責劃分至相關管理層單位;管理層制度文件明確科研生產設備保障可靠、園區生態環境良好、職工便捷舒適度提高等各項管理事項和具體要求;執行層制度文件明確各項管理事項的具體實施細則和服務保障標準。權責明晰、分工明確、規定具體的制度體系有力保障了園區運行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航天城園區通過開展供應保障、道路交通保障、設備保障、安全保障、應急能力建設、景觀環境建設、便民服務建設等建設工程,實現水、電、汽暖、道路暢通,滿足建設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型園區要求,形成穩定的資源供應能力、高效轉運調配能力、專業設備管理能力、有力應急處置能力,從而有效支撐航天城園區運行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打造不間斷供應機制,形成穩定的資源供應能力。建立有力資源供應能力,實現水、電、汽暖24小時不斷供應;打造專業化維修團隊,具備定期設備檢測及妥善處置突發設備問題的能力;進行合理的資源儲備,保證停水停電不停產;實現穩定園區資源供應能力,全年實現安全供電13490 萬千瓦時、供水68 萬噸、供熱面積71萬平方米、最大供冷能力1.7 萬噸,滿足日常生產生活需求。
組路網、立交規、善布局、增設施,提升轉運調配能力。建立了“四橫兩縱”的園區主干道路網,完善了適應于功能模塊化建筑之間的支路道路網,道路擁堵程度降低,交通效率大幅提高;通過規范道路限速、違章查處等手段,園區交通安全秩序走向規范化;合理布局物品堆放及停車位置,高效利用園內空間,合理布局園區進出口位置,順暢承接外部交通,物資運轉出園更加便捷。
組建設備改造、維護專業團隊,加強設備管理能力。組建高水平設備改造、維護團隊,形成園區內全部設備全天候維護能力,生產設備性能改造提升能力;對科研生產關鍵設備實現24小時實時監控,建立應急處置小組,形成可靠的危險緊急處置能力;改造高壓系統、供暖管線,升級濕度自動檢測系統,持續滿足型號高標準要求。
制定應急事件處置預案,強化應急事件處置能力。航天城科研區基礎保障運行工作實行總調度機制,設立7×24h一站式用戶服務中心,隨時接聽試驗現場、辦公環境、公共區域等相關業務,對用戶反映的各類問題進行全程跟蹤記錄,確保接報任務得到妥善處理。
建設生態環境優美、節點景觀怡人的美麗園區。園區綠地改造11.4萬平米,種植樹木花卉近10萬棵,形成了春季賞花、夏季觀景、秋季嘗果、冬季有綠的優美生態環境。園區節點景觀設計怡人,精心布置“玉琮廣場”“望山園”和“飛天園”等特色景觀,為職工休閑娛樂提供便利。
打造辦公愜意,讓職工滿意的舒適園區。將便民服務系列工程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常抓不懈。園區建有2個職工食堂,環境舒適優雅,提供餐位3500多個,年均就餐達363萬人次;打造航天文化氛圍濃厚的工作環境,設置展板、宣傳畫、雕塑等文化設施,營造積極奮進的航天文化氛圍;投放共享單車800余輛,提高園區內部交通便利程度;園區建有展示中心大樓,已經成為展示研究院科研成就、單位實力的名片,傳承和弘揚航天精神的舞臺窗口。
構建安保消防高可靠,讓職工放心的安全園區。依托消防安防中控系統、視頻監控系統以及武警、保安等專業力量,實現全園區消防、安防力量聯動,累計24 小時不間斷值班近5萬人次;堅持消防設施完備、消防演練常態化、消防教育實戰化的消防工作要求,消防突發危機應對處置能力強大,形成堅固的安全屏障。
航天城園區運行管理充分依托研究院智慧平臺科技轉化成果,打造涵蓋智能辦公、智能保障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務平臺”,依靠要素實時監控、信息及時傳輸、數據快速分析能力,提高應急響應速度、縮短事項完成周期、節約人力成本、提升監管有效性,為職工帶來便捷化、一站式服務,確保科研生產保障各要素平穩運行、安全可靠。
“一站式服務平臺”可實時了解物業各要素信息動向,為調整物業管理措施提供準確決策依據。針對重點管理領域建立分系統,實時反饋園區運行情況,守住重點領域零事故的紅線。開發危機預警功能,采集、分析各項資源供給要素運行數據,對危機形成預判,促成供應保障由事前后監管向事前監管的轉變。
航天城園區運行管理的成功實踐,有力推動了研究院科研生產保障能力的飛躍,有效確保了園區由最初的年出廠3~4顆星船器研制能力提升至年出廠50個星船器、在研100個星船器能力,成為我國乃至世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軍工企業園區。園區安全生產建設效果明顯,實現安全工作閉環管控;園區質量管理建設成果突出,先后榮獲“第十八屆全國QC 小組成果一等獎”、全國和航天工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連續3 年榮獲北京市 “交通安全先進單位”稱號。
園區運行效率持續提升,節成本、節時間、節人工、節能耗、節排放深入人心。道路綜合治理效果顯著,園區交通安全秩序走向規范化;優化了水、電、汽暖供應方式,能量消耗、廢棄物排放逐年降低,園區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年均下降1%;信息化建設成果顯著,搭建起園區智慧保障運營管理系統,實現了對生產、辦公各領域設備、設施的智能監測與管控,核心領域監控覆蓋率達100%;人工、成本、時間要素不斷降低,治理成本大幅下降。
形成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園區管理服務滿意度顯著提升,生產辦公便捷度持續改善,形成辦事流程簡化、道路交通方便、辦公智慧化程度高的便利條件;綠色園區建設效果顯著,綠地率38.5%,綠化覆蓋率超過45%,獲得“全國綠化模范單位”稱號;職工舒適度穩步提升,形成用餐環境舒適、辦公環境整潔、生活辦公配套設施完備、景觀設置怡人、航天文化氛圍濃厚的良好局面,連續3年職工對園區管理的滿意率超過99%,職工群眾的幸福感不斷提升。▲(責任編輯 于維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