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家小組和管家團共商共議
天色漸晚,張家港市金港鎮塍德社區“解憂格子鋪”里透著光亮。“安家小組”結束了一天的“走親”,大家圍坐在一起,格子鋪里不時傳來討論的聲音。“我走訪時發現的那戶單親家庭,通過我們輪流上門做工作,小朋友開朗了許多,親子關系緩和了不少,下周社區活動,建議邀請他們也來參加。”說話的是網格員黃曉霞,她是塍德社區“安家小組”的一員,經常在網格內調解家庭矛盾糾紛,大家親切地稱她為“親塍格格”。
像黃曉霞這樣的“親塍格格”在塍德社區還有很多,每月的第一個星期四,是“親塍格格”們固定的“解憂夜談”,大家聚在一起分享“走親”經驗,討論“走親”難題,社區的“解憂格子鋪”里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味。

“親塍格格”開展“走親”行動
2020年,張家港金港鎮塍德社區打造“解憂格子鋪”,為居民提供了一個集傾聽民聲、收集民情、便民利民的網格化陣地。2020年年底,張家港市婦聯啟動基層社會治理安家工程,探索建立“網格+婦聯”工作模式,社區婦聯主席沈辰萌有了將“解憂格子鋪”打造成為開展“走親”行動、收集婦兒輿情、推進共商共議、調解矛盾糾紛的開放型婦聯陣地的想法。她立馬拉上社區婦聯執委、巾幗志愿者、樓道長等熱心群體“入伙”,在社區每個網格組建五人以上的安家小組,為她們取了一個親切的名字——“親塍格格”,“親塍格格”服務隊伍就此誕生。

解憂信箱

格子鋪一角
平日里,“親塍格格”們在社區內開展“走親”行動,小小格子鋪成了他們的落腳點和加油站,“格格”們定期在“格子鋪”分享經驗、說事議事、情景模擬,為提升調解、服務能力下了不少功夫。為更好地開展“走親”活動,社區巧用心思,讓“一張卡”實現走親“一條龍”。“走親”時發卡、有問題聯系、服務后反饋,“親塍卡”上不僅有“親塍格格”隊伍介紹、服務內容、聯系方式,還能一鍵預約社區婦聯活動、反饋服務評價,把娘家人的貼心服務延伸到網格中。
“走親”行動一開展就有不少居民求助,可區區幾個“格格”,如何能解決網格內上千戶家庭的問題?如果有些問題光靠“走親”發現不了怎么辦?這成了“安家小組”的難題。這時,社區解憂管家團進入了“安家小組”的視線。塍德社區是拆遷安置小區,社區內有很多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退役老兵、社區律師等得民心、有威望的能人骨干,分布在社區的各個樓道,時常也會發現問題、調解問題。久而久之,他們就像社區管家一樣,成了反映居民需求、幫助社區管理的重要幫手,于是解憂管家團應運而生。
管家團成員在解憂格子鋪每天定時輪崗,收集民情民意,一張張社情民意三聯單成了他們的工作日志,通過“居民點單、管家接單、組織派單”實現了“服務三連線”。一旦接到家庭矛盾需要調解,管家團立即接單報告社區,社區以派單形式聯系安家小組及時調解;安家小組在“走親”過程中遇到的急事、難事也會邀請管家團群商群策,共商共議,必要時請管家出馬,有時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有“悄悄話”不便當面反映的,居民也可以通過格子鋪外的解憂信箱投遞需求,管家團在接單后第一時間處理,切實做到“解憂無死角”。
“別看這小小格子鋪,作用可是大大的哩。真的要謝謝你們,經過你們調解之后,我和兒媳婦關系好了不少,平常也說說心里話了,自個兒心情也舒暢了!”同王阿姨一樣的受益居民還有很多。管家團的黃老師時常說:“居民朋友的一聲感謝,便是對我們工作最好的肯定。”通過調動各方力量,依托解憂格子鋪,社區做到了組織在家門口發力、幸福在家門口升級。
為深入實施基層社會治理“安家”工程,2021年塍德社區婦聯實施“格格花開·幸福家”巾幗服務進網格項目,以“愛筑小家”“互學齊家”“幸福大家”的“家立方”行動為主要抓手,開展曬家風家訓、網格PK賽、解憂夜市等主題活動,將“安家小組”的暖心服務與基層社區治理相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社區婦聯協同多方資源,挖掘優秀家庭典型,以小家帶動大家進而引導文明和諧的社會新風尚,實現以家的立方行動,傳遞愛的次方溫暖。
圖片由張家港市金港鎮婦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