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根林

摘 ?要 ?宜興均陶這一古老的技藝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均陶藝人的傳承之下,煥發出頑強的生命力,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藝術享受,許多朋友在探尋紫砂奧秘的過程中,對于均陶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逐漸為之傾倒入迷。從整體上來看這件宜興均陶作品“松鶴長青”,可以看出作者對于均陶技藝的把控是非常嫻熟的,同時又特別地善于把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的題材巧妙地融合起來,創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品力作。這樣的藝術精品可以代表宜興古老的陶瓷藝術,又可以凸顯出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的藝術審美,讓我們在陳列欣賞的同時,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其中濃濃的祝福之情。
關鍵詞 ?宜興均陶;松鶴長青;藝術設計;吉祥寓意
江南宜興自古以來就有著“中國陶都”的美譽,7 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這里開始了陶器的制作,在歷史上流傳著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后,攜帶美女西施歸隱泛舟于太湖之上的故事,他們在日常生活實踐的過程之中發現了燒制陶器的奧秘,于是帶領這里的人們改進燒制技藝,提高成品率,深受人們的愛戴,于是范蠡被尊稱為“陶朱公”,直到今天他們的雕塑依然聳立在丁蜀大地之上,人們永遠銘記著他們的功績。如今,除了紫砂藝術,均陶這一古老的技藝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均陶藝人的傳承之下煥發出頑強的生命力,特別是人們的藝術審美品位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高,均陶的優點更多地凸顯出來,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藝術享受,許多的朋友在探尋紫砂奧秘的過程之中,對于均陶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逐漸為之傾倒入迷。
1 ?宜興均陶“松鶴長青”的藝術設計
宜興均陶作品“松鶴長青”(見圖1)采用了傳統的器型和題材,把均陶的特點展示得淋漓盡致,充滿了濃濃的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情,同時又讓人為其中精湛的工藝和精美的釉色而嘖嘖稱贊。這件賞瓶腹部鼓起,非常圓潤飽滿,瓶頸部收攏,口沿向外延伸,瓶底部置圈足,讓整體顯得更加和諧自然。從上端到底部的堆花工藝把此瓶裝飾得非常華美,主要的元素就是松樹和仙鶴,再輔助以祥云、福祿形態的葉子等等。在瓶口裝飾黃色的葉子,紋理清晰,細節非常逼真,經過頸部的過渡之后,一圈祥云紋飾銜接腹部的主要內容,栩栩如生的仙鶴頂部紅色、頸部黑色、羽毛和翅膀為黃色,腿部又是暗紅色的設計,經過不同顏色的搭配,讓我們感受到了鶴舞九天的靈動自然,在仙鶴的中間又分別搭配著松針和祥云的形態,松針每一枝都是那么的細致入微,綠色點綴,把四季常青的特征彰顯出來,祥云則是或團團圍繞,或者如同長了翅膀一般想要飛翔,在許多的藝術形式表現之中,松鶴題材也是經常可以看到的,但是像這樣充分地利用了器型周圓的形態特征,把原本松樹挺拔多姿的形態融入到其中的還是比較少見。
從整體上來看這件宜興均陶作品“松鶴長青”,可以看出作者對于均陶技藝的把控是非常嫻熟的,同時又特別地善于把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的題材巧妙地融合起來,創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品力作。這樣的藝術精品可以代表宜興古老的陶瓷藝術,又可以凸顯出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的藝術審美,讓我們在陳列欣賞的同時,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其中濃濃的祝福之情。
2 ?宜興均陶“松鶴長青”的吉祥寓意
在我們傳統的藝術形式之中,松鶴是常用的表示吉祥的組合之一,在書畫、陶瓷、紋飾等等之中都可以看到。松樹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傲霜斗雪、卓然不群,松樹樹齡長久、經冬不凋,經常被用來祝壽考、喻長生。鶴,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之中的丹頂鶴,被視為出世之物,高潔清雅,有飄然仙氣。從古至今,健康長壽就是我們人類一直向往的事情,青春永駐也是古代帝王不懈努力、尋仙問道想要達到的,所以以美好祝福、吉祥如意為題材的松鶴長青圖案,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流傳相當廣泛。在宜興均陶的創作題材之中,以接地氣的、民間喜聞樂見的內容而著稱于世,特別是均陶堆花的工藝搭配秘制的釉色,經歷歲月的洗禮之后更加的顏色動人。在過去,宜興均陶多被用來制作成為較大的器型,諸如水缸、花缸、桌凳等等非常實用,在園林和庭院之中被廣泛地用到,和周圍的環境設計緊密地結合起來,把實用性和藝術性融合得非常到位,彰顯出主人不凡的審美品位。在今天,宜興均陶在政府的高度重視之下,在傳承匠人的不忘初心堅守之下,器物也逐漸地偏向于藝術欣賞,器型也呈現出小巧化趨勢。這件宜興均陶作品“松鶴長青”就是區別于大件的作品,采用了比較小巧的設計,褐色打底的胎色端莊穩重,加上黃色、紅色、綠色的點綴,使得整件作品又呈現出美輪美奐、雍容華貴的感覺,讓人觀之愛不釋手,同時又能夠一目了然地感受到其中的吉祥寓意和美好內涵。
3 ?結 ?語
世人都知道宜興紫砂聞名遐邇,其實來了宜興之后就能夠發現,宜興陶瓷藝術的“五朵金花”各有特點,均陶、彩陶、精陶、青瓷和紫砂在傳承歷史的過程之中兼容并蓄,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之中精益求精,特別是隨著人們藝術審美的發展,宜興均陶以獨特的魅力征服了人們挑剔的目光,在越來越多的藝術展覽和市場上受到廣泛的青睞和關注,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參 考 文 獻
[1]周步芳.宜興均陶堆花工藝的研究現狀與意義[J].陶瓷科學與藝術,2020(6):87-88.
[2]王京成,龐勇,汪銘.宜興均陶拇指堆塑工藝的紋飾設計創新芻議[J].美術教育研究,2020(1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