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瑛

摘 ?要 ?在宜興的紫砂壺手工制作中,不乏有以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作為創(chuàng)作題材的,這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分支,之所以能夠發(fā)展起來,是因為紫砂陶藝人對大自然的熱愛。親近自然是文人表達自我修養(yǎng)、品格和性情的方式,同時也體現(xiàn)了其對大自然的一種認識和體會,歷史上紫砂陶藝人利用大自然作為創(chuàng)作題材的有很多,本文以紫砂“木瓜壺”為例,來談談它的自然具象。
關鍵詞 ?紫砂;木瓜壺;自然具象
1 ?紫砂“木瓜壺”自然具象的介紹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富有生命氣息的,對于天象、氣象以及形象,人們對其尤為地注重觀察,前面兩者大家或許還有所了解,而對于形象則并不是很了解,它主要指的是生物學現(xiàn)象,其中包括了兩大類,分別是抽象和具象,抽象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代表的是生命的符號,就是對于生命的結果是以另外一種較為特殊的方式進行觀察,而抽象最終觀察所得出來的結果是以文字符號進行表示的,這些文字符號又可以叫做抽象詞,比如陰陽、八卦等等。具象指的便是一些具體的事物,比如瓜果蔬菜、花草樹木、五谷雜糧等等,由此可見,抽象與具象之間還是存在著一些共同點的,那就是都具有能夠感受到的東西;再者,在人們的衣食住行方面,植物是人們主要依賴的物品,因此具象中包含的基本上都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除此之外,觀察、想象和揣摩這些具象也都擁有,因此生活氣息十分濃烈,具象也正是因為憑借著這一特點,才能夠滲透到各大藝術領域之中,得到了不斷的發(fā)展。
而在紫砂文化中,具象文化的滲透是最為明顯的,在紫砂壺中有很多以具象為基礎進行制作的復雜的造型,比如“竹段壺”、“洋桶壺”、“一粒珠壺”等等,都賦予了生命符號。這一款紫砂“木瓜壺”(見圖1),它的具象是木瓜,所體現(xiàn)出來的生命符號是愛情,相信很多人都讀過“詩經(jīng)”,在這里面“木瓜”便是最廣為流傳的文章之一,木瓜作為一種信物,通過贈答的方式來表達彼此的濃厚情意。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別人贈送木瓜,我以瓊琚來回報,兩者的價值顯然是不對等的,后者所回報的價值要比前者昂貴的多,這也足以看出后者對彼此之間情意的珍視程度,同時也將自己的愛慕之情表露了出來,這里所重點表達的生命符號便是木瓜,因此不僅僅是為了答謝你,而是為了彼此之間能夠永存珍重的情意。
2 ?紫砂“木瓜壺”的造型
紫砂“木瓜壺”與我們平常所見的紫砂壺有著很大的區(qū)別,這種款式流行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紫砂“木瓜壺”比一般的紫砂壺要高,高昂的同時壺身又比較的飽滿,有著與別的壺不一樣的氣勢,彎曲的壺嘴和壺把,自然流暢的線條十分優(yōu)美,上面所突出來的節(jié)疤也并沒有崎嶇不得體,對于上面的枝干也都盡量用心地去進行雕刻,使之猶如強健有力的枝干一樣,與此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壺蓋的形狀是以重疊的木瓜葉制作而成的,壺鈕則是一個小小的枝干,摸上去也并不會覺得突兀,充滿了品玩的趣味,對比起光潤潔滑的壺身來說,也并沒有失去協(xié)調與和諧。
3 ?紫砂“木瓜壺”的陶刻裝飾
在紫砂“木瓜壺”的壺身上,一側是陶刻了“博古通今”這四個字,而另一側則是陶刻了梅花與山水,將文人的氣息展露得淋漓盡致,梅花精神在經(jīng)歷了千百年的歲月錘煉之后,早已經(jīng)在我們中國文化的血脈中扎根了,是我們謳歌高尚品德及暢想精神境界時候的一個元素,梅花文化使我們的情操得到不斷的陶冶與熏陶,梅花與其它百花相比,一直都是我們所熱愛和敬仰的,梅花都一直見證著我們民族的成長,而梅花的價值是多元的,從最普通的對梅花種植食用,到現(xiàn)在對其作為藝術素材的應用,甚至是贊美與歌頌,梅花文化不斷地變得具有豐富的內涵,更具有其個體的風格特征。紫砂“木瓜壺”上陶刻的梅花裝飾,其所體現(xiàn)出來的風韻之美,讓人們對梅花有了更加強烈的喜愛之情,人們由此感悟到梅花所蘊含的優(yōu)良品格,也能體會到其中的精神意韻。在紫砂“木瓜壺”的壺身上還有寥寥幾筆的山水陶刻,與梅花結合在一起,給人怡情養(yǎng)性的視覺感受,而這剛好與紫砂壺的情趣相得益彰。
4 ?總 ?結
綜上所述,紫砂壺的價值除了是一種在生活中較為實用的飲茶器具外,更是一種生命符號,是紫砂陶藝人生活情感的流露,將紫砂壺的藝術價值以具象的方式表達出來,傳達給更多的人,也只有這樣,紫砂壺才能將其藝術價值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喝上一壺由紫砂壺所泡出來的茶,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浮躁的心情也能夠沉靜、舒緩下來,與此同時,讀懂紫砂壺的人文內涵,獲得精神和心靈上的愉悅。
參 考 文 獻
[1]朱旭庭.淺談“木瓜壺”的生命符號[J].江蘇陶瓷,2012,45(2):35.
[2]劉洪芬.詩清只為飲茶多——兼談“木瓜山水詩文紫砂壺”[J].江蘇陶瓷,201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