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

摘 ?要 ?陶刻是紫砂裝飾中的技法之一,將中國文人獨具風骨的筆墨、高遠的情懷淋漓盡致地展現于紫砂制作的生活器皿上,使其充滿了金石韻味和書卷氣息,讓人感受到濃郁的歷史氣息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這套紫砂陶刻對瓶在用刀技法上繼承了民國時期的刀法,并與國畫筆墨相結合,刀法有筆意、力追書卷氣,畫面在章法、圖式上求奇忌平,點、線、面與疏密關系的運用,使畫面跌宕起伏、充滿活力,作品表現出清幽的自然氣息和寧靜致遠的情趣,給人以出塵于世外的閑情雅致,讓人放空心靈。
關鍵詞 ?紫砂陶刻;紫砂對瓶;書畫筆墨;人文意境
宜興紫砂自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成為中華藝術的一面旗幟,它與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血脈相融,不僅給人以優越的飲茶體驗,營造出優雅的茶空間,也給人以豐富的意境,讓人在喝茶品茗的同時說文論道,給人以深刻的人生啟迪,可見它生來就與藝術不可分割。中國人是極具創造力的,他們使一抔紫砂泥從最初的飲茶器具到發展出雕塑、擺件、花瓶,從簡素的光器到五花八門的裝飾,豐富的品類、精彩的造型讓紫砂成為人們生活中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線。紫砂陶刻是紫砂裝飾中最為常用的技法,無論是紫砂壺、品茗杯還是雕塑、對瓶,隨處可見其身影。
1 ?紫砂陶刻的刀法和布局
刀法是紫砂陶刻的基礎,賞識一件陶刻作品,首先要看刀功。刀功是陶刻表現的基礎,不同的刀法能表現出不同的意蘊,舒暢利落的刀法給人以清逸瀟灑之感,沉重深厚的刀法給人以古樸典雅之感,無論哪種刀法都要有深有淺、有疾有徐,節奏感恰到好處,要意到刀到。紫砂陶刻作品應和書畫作品一樣,取法要高,還要得法,書畫有筆法、筆鋒,陶刻作品要有刀法、章法。刀法和筆法不能偏重一方,也不能偏輕一方,要相輔相成。刀法、筆法要服從于章法,章法立意的高下取決于作者的書畫藝術功夫和文化素養。在紫砂陶刻上,需要根據壺型來布局和考慮空間比例的協調等美感。紫砂陶刻應根據作品的造型特點選擇適合的書畫,讓紫砂壺形成一種特有的風格,紫砂陶刻風格是作者本身的顯著特點,包括擅長書體、習慣畫別、常用落款、刀法特點等,再根據茶壺的壺型分析其布局,在有限的視域空間里將有關符號進行合理組織,使所表現的符號在作品中取得最佳的布局效果,以刻繪出不同的美感。紫砂陶刻將文學、書法、繪畫融為一體,所謂“字依壺傳,壺隨字貴”,陶刻的布局是作者表達思維的過程,是作品的精神和立意所在。
2 ?紫砂陶刻從業者的藝術修養
紫砂裝飾和紫砂成型在傳承方向方面有所區別,紫砂裝飾在繼承傳統的技法同時,還必須要跳出圈外、放眼全國,向優秀的專業書畫家學習。刀法只是技術層面的事,一般新手五至十年刀法都很熟練,從藝者要“由技入道”,接下來就是提升文化和藝術含量,要有原創精神。所謂“原創”精神就是一件陶刻作品的畫面不是七拼八湊的,必須是作者創作的,這樣的陶刻作品就避免了雷同。現在市面上的一些陶刻作品,陶刻內容與器皿不協調、字與畫內容不呼應,有些藝人幾十年如一日地重復幾個固定圖式,沒有原創作品,這主要是因為紫砂裝飾藝人重技輕藝,尤其是在陶刻這方面本末倒置,從業者一點書畫基礎都沒有,就直接操刀,這樣刻出來的陶刻作品呆板、僵化,缺少書卷氣,這些都對弘揚紫砂文化不利。因此,作為紫砂陶刻藝術從業者,在具備基礎陶刻刀功的基礎上,還應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和文化水平。如果說,刀功是基礎,那么藝術修養就是靈魂。作者的藝術修養和文化水平對于陶刻技藝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紫砂之所以能發展成一種藝術,在異彩紛呈的藝術世界中一枝獨秀,正是因為文人與藝人的合作、文化精神的注入,使得陶刻成為文化精神最深刻的體現。在進行紫砂陶刻時,只有將專業技能和藝術修養相結合,將師徒傳承與學院教育融合,集文人和巧匠為一體,才能將紫砂的魅力體現出來。
3 ?結 ?語
紫砂器皿的第一要素應是實用性,任何器皿只有“物以致用”,才能實現其它價值,這套紫砂對瓶(見圖1)既可以用來放置書畫卷軸,也可用來插花,陳設在書房或客廳都是不錯的選擇,既實現了收納的價值,又給人以藝術品位,提升了空間的整體格調。這套紫砂對瓶采用雙色泥料精制,以清水泥為主要原料,瓶身書畫繪面以段泥制作,清水泥的古樸與段泥的清秀兩相輝映,給人以古色古香的雅趣,鋪墊了整體氛圍,其造型古趣新意,四方瓶身平穩端莊又顯挺拔,線條曲直并用、剛柔相濟,極盡線條的藝術情趣,既沉穩周正又不失優雅清逸,左右兩側獸耳的塑飾使幾何瓶體產生了活力,瓶身留足了空面便于裝飾。在其造型滿足實用性的基礎上,又以陶刻的技法在瓶身輔以裝飾,四個畫面以山水、花鳥為題材,分別是:“樹繞村莊,水滿池塘”、“地占百灣多是水”、“誰家雙鴨逐蓮波”、“應寫黃庭換白鵝”,其陶刻畫面在用刀技法上繼承了民國時期的刀法,并與國畫筆墨相結合,刀法有筆意、力追書卷氣。畫面在章法、圖式上求奇忌平,點、線、面與疏密關系的運用使畫面跌宕起伏、充滿活力。
參 考 文 獻
[1]王祥.論紫砂人物賞盤的藝術境界[J].江蘇陶瓷,2020(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