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余娟

摘 ?要 ?宜興紫砂壺始于宋代,其制作技藝發展至今歷經幾百年風雨洗禮已漸成體系,在這過程中文人的參與使紫砂壺也兼具了人文載體的功能。紫砂壺的器型大致有三類,即光器、花器與筋紋器,每種器型都有其獨特的技藝特色,并承載著各自的人文內涵,紫砂“四方聚財壺”主體屬于混四方光器,同時又引入了雕塑的藝術語言,雕器同塑,與壺體以金繪技法裝飾,營造整體視覺效果。意象上以四方造型為載體,引“方孔圓錢”與“金蟾”兩大元素入壺,以獨特的藝術語言,以象化道,表達了共同蘊含的“四方聚財”的情感寄托,是一款兼具觀賞價值和文化內涵的紫砂作品。
關鍵詞 ?四方聚財壺;光器;雕塑;金繪
據相關資料考證,宜興紫砂壺在宋代已開始出現雛形,到明代飲茶習俗的革新,對茶器提出了適應性選擇的要求,紫砂壺內在的適茶功能加上質樸而又不失高雅的外觀,很好地契合了當時的飲茶方式及茶文化氛圍,于是迅速成為茶器的首選得以勃興。宜興紫砂制作技藝發展至今歷經幾百年風雨洗禮已漸成體系,在這演變中文人的參與使紫砂壺也兼具了人文載體的功能。
紫砂壺的器型大致有三類,即光器、花器與筋紋器,每種器型都有其獨特的技藝特色,并承載各自的人文內涵,紫砂“四方聚財壺”(見圖1)主體屬于混四方光器,同時又引入了雕塑的藝術語言,雕器同塑,并壺體以金繪技法裝飾,營造整體視覺效果。意象上以四方造型為載體,引“方孔圓錢”與“金蟾”兩大元素入壺,以獨特的藝術語言,以象化道,表達了共同蘊含的“四方聚財”的情感寄托,是一款兼具觀賞價值和文化內涵的紫砂作品。
1 ?紫砂“四方聚財壺”的技藝特色
紫砂“四方聚財壺”主體屬于光器,壺身借鑒傳統經典壺型“混四方”創作而成,方中寓圓、方圓相濟,曲面收放自如、內蘊張力。壺體自上而下沿弧度向外展開漸成壺體,止于壺肚下部內收,形成圓底,整個壺體形制端重又不失靈巧。壺蓋面弧線微隆,嵌蓋入壺口,既通轉自如,又嚴絲合縫。壺蓋與壺體曲線過渡流暢,恰到好處地在視覺上融為一體。一金蟾雕塑作為壺鈕輕落壺蓋中央,拿捏舒適,其形態刻畫細膩、細節精致逼真,雙目炯炯有神緊盯前方,神態栩栩如生,顯示出對目標物的渴望,成為作品的視覺焦點,也是點睛之筆。紫砂雕塑是作者的創作強項,以金蟾圓雕作為壺鈕,突出了作者的紫砂作品創作風格及技藝特征。壺腹二側各描金繪飾一串方孔銅錢,也是作品的創新嘗試,在意象上與金蟾相呼應,一起點明了作品的主題。三彎壺嘴自壺腹委婉伸出,形成柔美曲線,出水通暢有力。另一側壺腹一耳形壺把隨壺身而動,適于端握,其曲線形態、氣勢與壺嘴一脈相承。壺底乳釘足支撐起整把壺的高度與氣勢。
作品采用原礦紫泥全手工精制而成,色澤玉潤古樸。作品很好地融合了四方光器、圓雕貼塑及金繪等技藝,古樸中透出雅致、傳統中融入創新,整體布局簡潔而有內涵,具有獨特的技藝特征和審美效果。
2 ?紫砂“四方聚財壺”的人文內涵
紫砂“四方聚財壺”以紫砂特有的藝術語言,托物言志、借物抒情,集“混四方”器型、金繪“方孔圓錢”與“金蟾”雕塑三個意象于一體,共同架構了一個富有內涵的意境,恰到好處地點明了作品的主題,表達了“四方聚財”這樣十分樸素、美好的吉祥愿望。
“方孔圓錢”又稱“招財進寶花錢”,人們認為“盛世通幣”流通時久必得“天、地、人”之精氣,既是財富的象征,同時其納帝王之氣,五行屬金,性質剛,吸收氣場好,是“吉器”,具有鎮宅、化煞、轉運旺財、招財進寶的功能。方孔圓錢外圓內方表示天圓地方、天長地久,逐漸從一種貨幣演變成了傳統吉祥物,寄托了美好的愿望。
而神話中的“金蟾”是旺財之物,身上嵌滿了金銀珠寶,能口吐金錢,寓意招財進寶。傳說中蟾蜍也是月宮中的瑞獸,所以經常用“蟾宮折桂”來比喻高中狀元、官運亨通。此外金蟾的壽命長、繁殖能力很強,因此金蟾還有健康長壽、子孫滿堂等美好寓意。所以“金蟾”與“方孔圓錢”在中國民間習俗語境下是兩個吉祥元素,在文化藝術作品中往往被借用來表達美好的情愫。而紫砂“四方聚財壺”選用“混四方”的造型,除了帶來賞心悅目的器型美感外,也引入了“四方”這一元素,使“四方聚財”的語境更加豐滿生動。作品意象架構獨特,寄托了人們對富有、安康生活的期盼,其人文意蘊極為豐富。
3 ?結 ?語
宜興紫砂壺制作技藝歷經幾百年的風雨洗禮已漸成體系,在這演變中紫砂壺通過在坯體上陶刻詩、書、畫及貼塑等紫砂藝術語言被賦予了獨特的文化內涵,紫砂壺也兼具了人文載體的功能。紫砂“四方聚財壺”通過獨特的造型及裝飾設計,取傳統經典“混四方”器型為載體,以紫砂光器、花器雕塑及金繪相結合的紫砂技藝雕器同塑,工藝精致、色澤清雅、胎質溫潤,融傳統吉祥元素“方孔圓錢”與“金蟾”于一體以象化道。作品意境高逸深遠,生活哲理豐富,表達了人類追求富有、安康、幸福生活的人文愿望。
參 考 文 獻
[1]史國平.招財進寶臻佳瑞 ?合家無慮保安存[J].江蘇陶瓷,2016(0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