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
公共機構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財政性資金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既是能源消費的重要主體,也是節能工作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全社會節能的領導者、倡導者和組織者。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公共機構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積極開展節能減排工作,更應以優異的成效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承擔起節能減排、低碳發展決策者、倡導者、踐行者、引領者的責任。
一、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現狀
截止2019年,全國公共機構共約167萬家,能源資源消費總量約1.8億噸標準煤(其中電按等價法進行計算),約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3.7%,用水總量120.18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生活用水總量的13.79%,是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之一。
(一)組織管理體系逐步健全
2008年10月1日國務院《公共機構節能條例》頒布實施,管理公共機構節能成為各級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的法定職責。全國32個省(區、市)和生產建設兵團都明確了公共機構節能管理部門,80%的地、市成立了公共機構節能專職管理科室,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明確了負責公共機構節能管理的內設機構。
(二)能源管理基礎工作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國管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統計、能源審計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29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臺了公共機構節能政府規章,持續推進能耗統計,報送統計數據的公共機構數量達到70余萬家;出臺了節約型機關、學校評價導則等8項國家標準。結合地方實際出臺了計量統計、監督考核、能源審計等地方性制度或標準;各級機關事務管理部門推動公共機構按照分戶、分類、分項計量的要求,完善能源資源計量器具配備,實現對電力、水等主要消耗品類逐步實現分戶、分樓棟、分區域的三級計量要求。7300余家公共機構建設了能耗監管系統,實現了在線計量和能耗數據監測。
(三)組織創建試點示范
國管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制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及公共機構能效領跑者評價標準》,依此標準規范創建了2050家國家級示范單位、2300余家省級示范單位、1400余家地市級示范單位,形成了完整的示范梯次。從國家級示范單位中遴選出184家能效領跑者。這些示范單位涵蓋了公共機構的各個層級和各個領域。通過開展試點示范和典型引導,推動了公共機構節能整體水平的提升。
二、公共機構能源使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溫室氣體排放統計體系尚未建立
大部分公共機構未開展過溫室氣體核算工作,僅有很少一部分納入重點用能單位的公共機構開展了溫室氣體核算,目前公共機構缺乏全國統一的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沒有進行碳排放數據的收集核算工作,因此缺少溫室氣體核算基礎數據。
(二)能源計量和統計數據基礎薄弱
目前,雖然已有近萬家公共機構建立了用能監管系統,實現了在線計量和能耗數據監測,但能源分項計量和監測覆蓋范圍占公共機構總量的比例仍較低。因此,推動節約型公共機構建設的能源計量基礎薄弱,統計分析及挖潛改進的數據依據缺失嚴重。
(三)技術系統集成水平落后
當前,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所必需的技術產品比較單一,尤其是技術集成水平落后,缺乏經濟性最優化的關鍵技術與產品。節能改造技術應用多以業主的主觀認識或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以單項技術改造為主,集成度不高,系統性不強。缺少成套的節能改造技術集成體系用于指導公共機構整體節能改造。
(四)節能改造市場化和節能改造內生動力不足
長期以來,公共機構節能改造一直缺乏與市場化方式的有機結合。全國既有公共機構建筑幾十億平方米,每年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節能及維修改造,既日益加重了財政負擔,也使節能改造內生動力不足痼疾難改。2019年,部分地區開展縣(區)集中統一組織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試點,推動建立完善的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制度和財稅政策,引導公共機構采用市場化方式開展節能改造工作。但有效的激勵約束政策和市場化運行結合的機制尚未廣泛形成。
三、公共機構節能減排政策建議
(一)建立并實施全國統一的公共機構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
建立公共機構碳排放核算方法,開展公共機構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明確碳排放總量和控制目標,將碳排放指標納入公共機構管理與考核指標,從根本上倒逼能源結構和消費方式的轉變、低碳技術的進步與低碳發展意識的提高。建議沿用現有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統計制度,在現有能源資源消費統計的基層報表中增加“公共機構碳排放量計算表”等表格,逐步形成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和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
(二)完善能源計量、監測系統,全面覆蓋全國公共機構
實現能源資源分類、分項、分級計量,能耗在線采集,實行用能定額管理,確定不同類型、不同地區公共機構能耗限額標準,完善用能監測預警。加強能源審計,增加節能診斷功能。提高用能管理智能化水平,建立以省級公共機構節能管理信息平臺為基礎,中央、省、市、縣貫通的全方位公共機構節能監管系統。為大數據分析奠定基礎;定期發布公共機構能效數據,廣泛推動公共機構計劃用能、節約用能。
(三)加強公共機構系統節能,推動采用整體節能技術方案
開展國家機關超低能耗建筑建設試點,制定公共機構超低能耗建筑技術標準。通過標準引領和技術示范的方式,建立不同氣候區超低能耗機關辦公建筑示范,推動采用先進、適用的成套技術產品,全面推動公共機構實現整體性和系統性節能改造解決方案,以保證最優化、可持續性提升的節能減碳效益。
(四)積極采用市場化方式,推動公共機構低碳技術應用
鼓勵采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運用市場機制,引導利用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機構節能項目。合同能源管理包括節能效益分享型、節能量保證型、能源費用托管型以及混合型等模式,可根據機構類型、地區、技術類型等差異選擇適宜的模式。深圳市在公共領域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確立了依靠市場手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標準體系、科學規劃路徑等“四位一體”的工作思路,在項目申報、立項審核、集中采購、效益支付等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形成了適合地方實際的操作模式。鼓勵投融資和工程實施模式創新,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對同類項目采取統一融資、統一招投標、統一實施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質量。公共機構按合同能源管理改造合同支付給節能服務公司的支出,視同能源費用列支或計入相關支出。
(作者單位:國家節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