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見華,孫桂琴,楊芳,胡永德,孔德剛
(江西農業工程職業學院,江西 樟樹 331200)
贛中地區是江西省傳統植棉區。近年來,由于棉花的收購價格在低位運行,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以及棉農改種其他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等因素,江西棉花種植面積不斷下滑[1]。為了提高江西棉農的經濟收入和植棉的積極性,穩定贛中地區棉花生產面積,江西棉花產業技術體系栽培崗位團隊選種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選育的中熟棉花新品種贛雜棉0906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選育的早熟棉花品種中棉425,引進適合贛中地區種植的荷蘭豆品種,在棉花收獲后期套種荷蘭豆,利用棉稈作攀援支架來降低物化成本。通過棉花與荷蘭豆套種模式及輕簡化栽培技術方案的實施,提高了當年土地復種指數,增加了農民收入。因此,棉花與荷蘭豆套種是一種經濟效益較好的輕簡化栽培模式[2]。
實施棉花與荷蘭豆套種模式及輕簡化栽培技術的茬口安排很重要,要保證兩季作物充分利用光溫資源正常生長,以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頭茬作物棉花播種時間最遲為6月2日,力爭要做到7月蕾,8月花,9月鈴,10月絮[3]。長江中下游地區直播棉花能夠充分利用7~8月份最佳光熱資源,發揮出這一時期光合效率高、成鈴強度大的特點[4],直播荷蘭豆在10月中下旬直播,翌年3~4月成熟。
棉花品種選用株型緊湊、結鈴性強、豐產性好、抗病、抗逆性強、吐絮暢而集中、生育期100~110天的中早熟品種,如中棉425、贛雜棉0906等適合江西種植的優質棉花品種。
棉花是需肥量大的高產作物,宜選擇沙壤土棉田[3]。田塊宜選擇集中成片,肥力適中,地勢平坦,且有一定排灌條件,不易受漬害的地塊。將地面整平,開溝作畦,整成廂面寬1.2 m、廂溝寬0.4 m,待適墑播種。
5月15~30日選擇晴好天氣播種,當表層5 cm土壤持水量50%~60%時,距溝邊0.2 m處(廂面上留0.8 m寬的預留行用于棉花后期直播荷蘭豆),用手推便捷滾輪式播種器或者棉花精量播種機直播,棉花種植兩行,行距80 cm,株距15~16 cm,每穴播2~3粒,播種深度2~3 cm,不間定苗,確保棉花保苗數在80000株/hm2左右。
2.4.1化學除草
在棉花播種后出苗前,選用33%二甲戊靈100 ml加20%草銨膦100 ml兌水15 kg通過人工電動噴霧或者無人植保機噴灑封閉性除草劑。在6月中下旬土壤表面干爽露白后,在微風晴天,用20%草銨膦100 ml兌水15 kg,使用電動噴霧器,并壓低噴頭,對準行間雜草定向均勻噴霧。
2.4.2施肥管理
整地前將48%(氮磷鉀有效養分含量均為16%)硫酸鉀型復合肥450~525 kg/hm2和鈣鎂磷肥375~600 kg/hm2、硼肥15.0~22.5 kg/hm2以及硫酸鋅肥22.5~30.0 kg/hm2混合均勻撒施到棉田中,前茬荷蘭豆收獲后將荷蘭豆鮮秸稈、雜草和棉稈打碎旋耕翻入地中,耕翻深度以25 cm為宜。棉花見花時一次性于廂面撒施48%復合肥450 kg/hm2及硼肥和硫酸鋅各15 kg/hm2。無水源條件的應趁雨追肥。
2.4.3水分管理
澆水要視情況而定,天氣不是特別干旱和蕾期不建議澆水。施花鈴肥后,如天旱無雨,要立即適量澆水,但不可大水灌溉?;ㄢ徠谑敲藁ㄐ杷P鍵期,要時刻注意棉花的需水情況,當棉花缺水時,及時澆水,而土壤過于濕潤時,要采取措施進行排水,降低土壤的濕度。
2.4.4化學調控
用縮節胺、保鈴豐等藥劑進行棉花株型調控,以塑造理想株型。化學調控可增加棉田通風透光、促進生根、合理分配干物質及產量、加快棉株生長中心的及時轉移,提高同化物利用率,從而使棉花產量增加。一般從棉花現蕾期到吐絮期,結合4次化學施藥防病蟲加入縮節胺調控株型,用量分別為15 g/hm2,30 g/hm2,45 g/hm2,60 g/hm2,兌水300~450 kg/hm2進行葉面噴施[5-6]。棉花旺長應適當增加用量,棉花長勢弱要減少用量或者不噴施。
2.4.5病蟲防治
棉花植株生長發育期間特別容易受到病蟲的侵害,若播種前氣溫較往年偏高,棉花害蟲將提早出現,要做好棉花的病蟲防治工作。棉花在生育期重點防治棉蚜、紅蜘蛛、盲蝽象、煙粉虱和棉葉蟬等主要害蟲。根據病蟲預測預報蟲害種類及發生規律,在害蟲的卵期至低齡期進行精準防治。采用高效、高性能新型植保施藥機械,如植保電動機、植保無人機等重點做好四次防治工作[7]:第一次重點防治時間為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防治對象為刺吸性害蟲,可選擇啶蟲脒22.5 g/hm2加阿維菌素6 g/hm2防治;第二次重點防治時間為7月中下旬,防治對象為鱗翅目類及刺吸性類害蟲,可使用茚蟲威30 g/hm2加阿維菌素6 g/hm2防治;第三次鞏固防治時間為8月中下旬,防治對象為鱗翅目類害蟲,可用茚蟲威30 g/hm2防治;第四次鞏固防治時間為9月上旬,防治對象為鱗翅目類及刺吸性類害蟲,可使用茚蟲威30g/hm2加阿維菌素6 g/hm2防治。
2.4.6漬害、干旱防控
贛中地區6~7月份雨水過多,棉花容易受澇害,要求棉田做到不積水,更不能淹水,因而要及時排澇。8月下旬以來,贛中地區以晴熱高溫少雨天氣為主,要灌水一次,但9月中旬后一般氣溫和雨水適宜,不需要灌水。
2.4.7脫葉催熟
10月中旬棉花吐絮率達35%~40%時,用80%噻苯·敵草隆225~300 g/hm2和40%乙烯利2250~2700 ml/hm2混合噴施[8],使用施藥無人機或其他噴霧機械進行全株噴霧,做到噴霧均勻,促進棉鈴成熟。待棉鈴全部吐絮后,搶晴天一次性采摘籽棉,并晾曬入庫,有條件的集中連片棉田可于脫葉催熟后用大型采棉機一次性采收。
江西種植的荷蘭豆品種應選擇抗寒力強、耐低溫、抗病、早熟、豐產、莢嫩品優、外型美觀、適合棉田套種的優良品種,如中豌4號、奇珍76、食莢甜脆豌3號、臺灣小白花、蘇豌4號等優質品種。種子質量要求純度和凈度≥98.0%,水分≤12.0%。
荷蘭豆播前化學除草一般選擇在10月中旬或播種前1周進行,用500 g/L乙草胺1200~1500 ml/hm2加草胺磷 3750 ml/hm2并兌水450 kg/hm2噴在棉花畦面雜草上[9],噴藥時均勻噴霧于土壤表面,但不要在雨前或有大風天氣進行噴藥。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精選粒大、色純、健壯飽滿且無病蟲害種子,趁土壤墑情較好的時候在距離棉株20 cm的位置進行等行距機械化條播,兩行棉花中間播種兩行荷蘭豆,荷蘭豆行距為40和120 cm寬窄行,株距為15~18 cm,下籽均勻,播行要直,穴深3~5 cm,每穴2~3粒,播后覆土嚴實,蓋土厚度3~5 cm,密度為15000株/hm2。
播種前施有機肥7500~15000 kg/hm2和磷肥225~375 kg/hm2作底肥?,F蕾期前進行人工除草,通過松土培土,以改善土壤養分供給狀況,促進植株對養分的吸收。開花結莢期保持土壤濕潤,防止水分不均引起落花落莢。抽蔓始期,追施尿素150 kg/hm2。嫩莢開始采收時,追施三元復合肥225 kg/hm2。結莢期根據植株長勢,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2 g/L和硼砂1 g/L溶液,以促進籽粒飽滿。
荷蘭豆病蟲害主要有白粉病、銹病與黑潛蠅、潛葉蠅。病害防治以選用抗病品種、田間疏蔓透光等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白粉病可用420 g/L苯菌酮懸浮劑300 ml/hm2兌水噴霧防治1~2次;銹病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3000 g/hm2兌水噴霧防治1~2次;褐紋病在發病初期噴500 g/L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67 g/L 溶液噴霧防治2~3次;豆稈黑潛蠅應在荷蘭豆苗期重點防治,可采用18 g/L 齊螨素乳油(阿維菌素)2000倍液,或500 g/L 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80 g/L 樂斯本乳油1000倍液灌根或噴霧防治,噴霧防治要間隔1周連續防治2~3次;豆象和潛葉蠅可用25 g/L 溴氰菊酯或200 g/L 氰戊菊酯2500倍液噴霧防治1~2次。上述方法在防治適期噴藥均能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但荷蘭豆采收前7~10天要停止施用農藥。
采收過程中要保護莖葉免受損傷,以防影響后期產量。贛中地區荷蘭豆嫩莢采收主要集中在3月初至4月中旬,籽粒采收為80%的植株莢果呈現枯黃色時一次性收割。
農作物采用套種種植,土地復種指數增加,產投比增大,提高了作物產量和經濟收入。從表3可以看出,在棉花與荷蘭豆套種中,套種產值比棉花單作提高47.1%、比荷蘭豆單作提高10.8%。因為套種模式中的荷蘭豆在整個生育期施肥次數減少,利用荷蘭豆蔓對棉稈側枝的依附性,減少荷蘭豆人工支架環節,棉花荷蘭豆套種經濟效益比棉花單作提高59.5%、比荷蘭豆單作提高2.84%,其套種模式的投入減少,提高了棉農的經濟效益,因此從投入產出情況綜合考慮,棉花與荷蘭豆套種模式更加適合江西贛中地區應用,且可以在其他產棉地區適度示范推廣。

表1 棉花與荷蘭豆套種與單作的成本和效益對比
棉田套作荷蘭豆充分利用荷蘭豆豆蔓對棉稈側枝的依附性,實現棉花采收后棉稈再利用,減少人工設置荷蘭豆支架的環節與成本,減輕棉農勞動強度,提高棉農的經濟收入。實行棉花與荷蘭豆套種栽培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棉農經濟效益,有利于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棉花與荷蘭豆套種栽培模式的優勢有以下幾點:一是改良土壤理化性質,增強通透性,提高地力,并減輕病蟲草害;二是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熱等資源,合理安排套作時間及合理利用農資資源,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三是荷蘭豆3~4月上市便可收獲和騰出土地,有利于下茬棉花生產用地[10]。因此,在江西植棉區,隨著棉花單作經濟效益的下滑,在棉花中套種荷蘭豆的栽培模式,值得勞動力充裕的地方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