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遵義『獨竹漂』的傳承人,因為她穿著漢服,在獨竹漂上跳舞的樣子特別美,所以被游客們親切地稱為『水上仙子』。
但少有人知道:從站上獨竹漂到能夠在竹竿上跳舞,她整整練習了17 年。




楊柳最早是學舞蹈的,但因為她是班里個子最矮的,集體表演時常常上不了臺,老師就安排她負責放音樂,同學們都叫她DJ楊。這讓她很自卑,后來,還是奶奶發現了她情緒不對勁兒,了解情況后,奶奶就鼓勵她去練習獨竹漂,一則是強身健體,二來是希望她找回自信。
因為瘦小,她在練習獨竹漂上有天然的優勢。可是,真要想駕馭這項絕技,還有無數困難在等著她呢。
第一步就是站穩,因為水是流動的,想要站穩哪怕一秒都很難,更別提長時間站立如松,為了能在竹子上站穩,楊柳成百上千次摔到水里。
那時候的楊柳才不過七八歲,湖水冰冷刺骨,每一次摔下去都面臨淹死的風險,就連岸上的奶奶都替她捏了一把汗,但她是個倔強的小姑娘,認定了的事決不放棄,她不哭不鬧,掉到水里,就自己游到岸邊重來。
第二步就是舞蹈動作,在一根竹竿上,一邊保持平衡,一邊表演動作,簡直比登天還難。
為了表演時動作不僵硬,能呈現出曼妙的舞姿,她在家里搭了一根竹竿,每天堅持“竿上”練習2個小時,這個習慣一直保持了17年。楊柳笑著說:“只要還干這行,我就會堅持練下去。練習這個其實還蠻辛苦的,要用腳趾和腳掌牢牢抓住竹子,不能摔倒,雖說竹子是圓潤的,但也有鋒利的地方,有一次我練習芭蕾中那個踮腳尖的動作,不小心摔倒了,把竹子都摔斷了,腿上還被刮出個大口子,走路一瘸一拐,得奶奶攙扶著才能走……”
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直到12歲那年,楊柳在長沙的一個景區里第一次正式登臺表演。她如踏浪仙子,從水上翩翩而來,載歌載舞,如夢如幻,博得了觀眾的一片驚呼,從此一舞成名。
“‘獨竹漂’就是我的舞臺,它讓我重拾自信。我要把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此后,楊柳嘗試把更多種舞蹈元素融入“獨竹漂”里。她專門去學了民族舞、現代舞和芭蕾舞,準備了各種民族服飾、古代漢服和西方神話故事中的服裝,結合不同劇情,站在竹子上為觀眾表演。
“學著、練著,我逐漸長大了。我慢慢開始明白‘獨竹漂’也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承載著赤水河兩岸人民千百年的記憶。這時候,‘獨竹漂’開始慢慢融進了我的血脈,它就是我一生追求的事業。”楊柳現在有一種使命感,“我要讓水上‘獨竹漂’舞蹈演繹‘漂’出國門,走向世界,讓全世界為我們驚嘆。”
因為現在會獨竹漂的人越來越少,楊柳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她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