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莊
(山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710065)
糧食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資源,對作物區改、擴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當地農民收入,維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飛速發展[1-3]。水資源是限制農業發展的一大因素,灌區水資源分析可為灌區規劃合理性分析提供參考。只有足夠量的水資源,灌區改、擴建工程建設才能成為可能。灌區水資源平衡分析,需要收集大量的資料,獲取當地降雨量、徑流量等參數[4-6]。
項目區供水主要是地表水、地下水、回歸水以及現狀工程翻水站的翻引水量,需水主要是農業灌溉、工業用水及鄉鎮、農村生活用水和生態環境用水等。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規劃區位于睢寧縣嵐山鎮、官山鎮、邱集鎮,這三個鎮位于徐沙河及新龍河沿線,地表水通過徐沙河、新龍河沿線的沙集閘、凌城閘、魯廟閘、高集閘、朱西閘等水閘節制灌溉,外來水水源主要通過沙集站、凌城站翻引徐洪河水進入項目區,因此項目區水源有保障。
(1)降水量
根據睢寧縣氣象站1951年~2014年連續降雨資料統計,年降水量在568.4 mm~1360 mm之間,平均降水量869 mm。降水集中在每年6月~9月,與作物生長期一致。汛期降水量在289 mm~1012 mm之間。
(2)徑流量
根據64年實測資料,徑流量在110 mm~663.2 mm之間,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23 mm。汛期徑流量在77 mm~586 mm之間,平均徑流量為190 mm。
(3)蒸發量
項目區多年水面蒸發量898.1 mm~1371.6 mm之間,平均蒸發量為1043.3 mm。
3.2.1 水平年、代表年(典型年)的確定
根據睢寧縣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選定現狀、規劃水平年為2015年、2020年。
根據降雨資料計算并適線,見表1。不同保證率設計雨量、徑流量見表2。各種代表年的降雨量、徑流量見表3。

表1 降雨徑流統計參數

表2 設計雨量、徑流量成果

表3 各種代表年雨量、徑流量統計表
3.2.2 水資源利用量計算
水資源包括當地地表水、地下水及可以利用的上游來水量。
(1)當地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資源量是工程流域水資源的地表徑流量,不同保證率地表水資源見表5。此次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規劃區屬于平原地區,徑流調蓄能力差。
由于本項目區屬平原地區,對徑流的調蓄能力較低,需考慮徑流可利用率的影響。項目區土壤保水性差,保證率50%、75%、85%的徑流可利用率分別為0.35、0.40、0.46。隨著項目區節水配套改造工程的實施,徑流可利用率逐步提高,2020年保證率50%、75%、85%的徑流可利用率分別為0.45、0.50、0.55。不同保證率徑流計算見表4。

表4 各種保證率的地表徑流計算成果
(2)過境水可利用量
過境水量是項目區的主要水資源,本項目區主要調引徐洪河水,可利用過境水量,見表5。

表5 項目區過境水可利用量表
(3)水資源可利用總量計算
獲取地表水、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后,扣除重復水量,即得水資源可利用總量,計算結果見表6。

表6 水資源可供水總量統計表 單位:萬m3
3.2.3 需水量計算
項目區用水需求主要分為農業和非農業需水量兩種類型。
(1)農業需水量
農業需水量主要根據農作物種植面積和作物凈灌溉定額確定,經計算農業需水量見表7。

表7 2015年農業需水量
(2)非農業用水量
非農業用水量主要為灌區內村鎮居民生活用水、牲畜飲水及生態用水,單位居民生活用水定額為60 L/d,項目區現狀人口25010人,現狀人口用水量為0.06×25010×365=54.9萬m3。
牲畜用水量31.4萬m3,生態用水量為10萬m3,合計非農業用水量41.4萬m3。不同來水頻率、不同水平年非農業用水變化不大,且占總用水量的比重不大,因而不考慮其變化。
3.2.4 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應考慮各種可利用水量和各項需水量。2015年項目區水資源供需平衡結果見表8。表8反映了2015年水平年灌區可利用水資源的供需平衡關系,本項目區當地可利用水資源只占需水量的60%左右,其余農業灌溉主要依靠外來水(徐洪河),但外來水受調度的限制,外來水可利用量會比預計的需求要少,因而有必要采取節水措施,盡量節約寶貴的水資源。

表8 2015年水資源供需平衡
4.1.1 灌區人口發展預測
灌區現狀總人口為25010人,本地區人口增長率為3%,預測2020年灌區人口為28993人。隨著小城鎮建設的發展,鎮村人口的比例將逐年提高,2015年鎮、村人口比例為18%,2020年鎮村人口比例上升到30%,項目區人口預測見表9。

表9 項目區人口發展預測
4.1.2 灌區農業發展預測
1)作物種植面積發展預測
本項目區設計灌溉面積2萬畝,隨著經濟發展,農業節水水平的提高,灌溉用水量有減小趨勢(鄉鎮工業用水及居民生活用水有增加趨勢)。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各種作物的種植比例會有改變,預測各種作物種植面積見表10。

表10 作物種植面積發展預測 單位:萬畝
2)灌溉用水定額預測
灌溉定額與灌水技術發展水平有關,隨著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灌水定額有減小的趨勢,根據現狀灌水定額及灌水技術發展趨勢,預測灌區內各種作物灌溉用水定額見表11。

表11 灌區內各種作物灌溉定額預測 單位:m3/畝
4.2.1 規劃水平年可供水量預測
規劃水平年可供水量見表12。

表12 水資源可供水總量統計 單位:m3
4.2.2 規劃水平年需水量預測
(1)農業用水量
目前灌溉水利用系數約為0.55,通過防滲渠道防滲及發展管道灌溉等,渠系水利用系數會逐步提高,2020年項目區灌溉水利用系達到0.65。各種作物不同水平年灌溉面積及灌溉定額分別見表10和表11。由此計算得各種水平年各保證率情況下的灌溉用水量,見表13。

表13 2020年農作物灌溉用水量預測 單位:萬m3
(2)非農業用水量
非農業用水量主要為灌區內村鎮居民生活用水、牲畜飲水及生態用水,據調查本項目區無工業用水量。單位居民生活用水定額為60 L/d,睢寧縣人口增長率取1.003,項目區現狀人口25010人,規劃水平年人口28993人,規劃人口用水量為0.06×28993×365=63.5萬m3。
預測牲畜用水量20.4萬m3,生態用水為5萬m3,合計非農業用水量88.9萬m3。不同來水頻率、不同水平年非農業用水變化不大,且占總用水量的比重不大,因而不考慮其變化。
4.2.3 規劃年水資源供需分析
2020年灌區供需水量平衡分析見表14。

表14 2020年水資源供需平衡 單位:萬m3
計算結果表明,在實行了灌區改造和推行了節水灌溉后,50%、75%年型不缺水;85%年型基本平衡,在確保居民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增加河道預蓄水量及地下水開采量,適當壓縮農業用水,以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
通過大量資料的收集分析,分析了現狀年2015年和規劃年2020年項目區水資源供需平衡?,F狀年項目區可供水量僅為需水量的60%,用水供給靠徐沙河調度,但外來水調度往往受限;因此,必須采取節水改造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改造后,規劃年2020年水資源利用效率提升,農作物種植面積增加,在保證率P=50%、75%情況下不缺水,85%條件下需要節約農業用水,以緩解用水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