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龍嬌
(1.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科學研究院,安徽 蚌埠230000;2.安徽省水利水資源重點實驗室,安徽 蚌埠230000)
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監督管理是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基礎性支撐工作,是落實計劃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控制入河排污的具體措施。為深入貫徹節水優先方針,加快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水利部于2016年4月27日組織編制了《國家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第一批)》(以下簡稱《名錄》),并下發了《水利部關于加強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水資源[2016]1號),要求各流域機構,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建立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的監控名錄,逐步建立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管理體系。2018年水利部水資源司下發《水利部水資源司關于規范和加強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管理工作的函》(水資源[2018]44號)明確要求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管理工作的重視、加快落實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監管要求、嚴格工作責任,進一步規范和加快推進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管理。2019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聯合印發的《國家節水行動方案》要求到2020年,建立國家、省、市三級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到2022年,將年用水量50萬m3以上的工業和服務業用水單位全部納入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
本研究對淮河流域內山東省所有規模以上火核電企業,年用水量100萬m3以上的工業企業進行調研,摸底排查用水單位取水許可證信息、用水定額執行情況、計劃用水開展情況、取用水計量監測情況、主要用水設備等情況,調研企業詳見表1。并對山東省重點用水單位監督管理工作現狀進行梳理分析,結合水資源管理的最新要求提出一些關于加強監督管理工作的相關建議,為推進重點用水戶監督管理的標準化管理提供基礎工作,對支撐山東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表1 淮河流域山東省重重點用水單位調研企業匯總 單位:個
山東省淮河流域位于山東省南部及西南部,山東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308.1億m3,僅占全國的1%左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315 m3,不足全國的1/6,屬于北方嚴重缺水地區。近年來,通過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等措施,山東省水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2018年全省萬元GDP用水量27.8 m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1.3 m3,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6406。山東省用水效率主要指標優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時仍然存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節水工程體系不完善、高耗水行業占比大、非常規水利用率偏低、節水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全社會節水意識不強等突出問題,水資源利用效率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為深入觀測節水優先方針,響應國家加強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的要求,同時加強用水戶的監督和管理。山東省先后制定印發了《山東省水利廳關于轉發<關于加強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魯水資字〔2016〕1號)、《山東省水利廳關于公布山東省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第二批)的通知》(魯水資函字〔2017〕57號),并于2017年10月進行了修訂。另一方面,山東省也制定《山東省水資源計量監控監督管理方案》(魯水資字〔2016〕28號)要求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重點取用水戶和農業連片灌區取水遠程在線監控全面覆蓋。
在所調查重點監控用水單位中,非農用水計量管理工作比較規范,計量器具安裝率高,基本實現非農取用水全覆蓋,實時在線監控工作啟動早,重點的非農取水用戶均安裝了實時監控計量設施。實現了對50%以上的用水總量、80%以上的許可用水量的實時在線監控,對年取地表水1500萬m3、地下水500萬m3以上的非農業取水戶實現監控全覆蓋;農業取水戶監測能力亟待加強,用水量占比超過一半的農田灌溉用水監測設施覆蓋率較低,地下水監測網絡不健全,取用水監測方面存在諸多盲點,導致無論是直接監測還是計算分析得來的用水量數據準確性不高。
水利部率先把計劃用水納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山東省也把計劃用水工作擺在了水資源管理中的突出位置,各市把計劃用水效果作為地方政府政績考核、干部評估的重要依據。同時,山東省又把計劃用水作為完善水價形成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創造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模式,例如計劃用水的核定形成“淄博模式”。在所調查的重點監控用水單位中,計劃用水執行率達到100%;超計劃用水與超許可用水率分別達到31%、23%,超計劃用水、超許可用水多存在于縣級重點監控企業,且計劃用水頂格報、頂格批的現象也較為普遍。相比之下,國家、省級重點監控企業計劃用水與取水許可執行情況較好。
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對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取水工程驗收工作嚴格把控,對用水單位的取水過程加強監控,同時積極引導用水單位開展水平衡測試工作,提高了用水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以淄博市為例,淄博市每年開展水平衡測試的企業(單位)穩定保持在40~50家左右,截止目前累計已有467家企業(單位)開展了水平衡測試工作,開展次數最多的已達到9次;山東省在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中,堅持把新、改、擴建項目取用水是否滿足本行業先進的用水定額作為判定用水合理性的主要標準。在用水計劃核定中,把用水定額作為制定用水計劃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對用水定額(計劃)管理制度落實到位。
近年來,山東省水利廳聯合省直有關部門,積極開展節水型城市、節水型單位、灌區水效領跑者等節水載體創建工作。到2019年底,評選命名1308家省級節水型企業、社區,87家省級單位被命名為“山東省節水型單位”。按照水利部統一部署,在全省水利行業部署啟動節水機關建設,目前省廳節水機關建設全面完成,確定山東水務投資有限公司作為節水服務企業,并在4所高校開展合同節水模式試點,其中2所計劃今年暑期實施節水改造。但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的節水工作仍以政府投資和推動為主,與節水優先方針相適應的節水激勵和約束機制尚不健全,全省水權制度建設進展緩慢。調研發現,重點用水單位內生節水動力不足,同行業、同類型的企業用水水平對比分析不足,未能形成激勵新進,鞭策落后的節水氛圍。
通過對淮河流域山東省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典型企業進行調研,并對監督管理工作現狀進行梳理分析,山東省監督管理工作取得一些成效,針對重點用水單位監督管理工作中出現的超計劃用水、超許可用水等現象時有發生、取用水計量監控設施有待加強、節水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充分考慮山東省工業企業、城市供水企業、服務業以及公共機構的不同取用水特點,隨著節水行動的推進,不斷修訂《名錄》,實行動態管理,將更多的用水戶以及重要服務業及公共機構納入《名錄》管理,對發生遷址、兼并、破產等變化的用水單位及時進行管理,淮委應于每年3月底前對名錄進行修訂;將監控名單按照要求納入國家水資源管理系統,并完成監控數據復核、統計、報送、發布工作。
淮委對納入《名錄》管理的山東省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建立重點監控用水單位臺賬,對用水單位項目立項、取水許可、計劃用水相關文件以及取用水計量和監控設置安裝和運行情況,退水管理臺賬等相關資料收集整理,形成“一戶一檔”。要求納入《名錄》的用水單位年初上報去年用水總結和當年用水計劃,省級水行政部門根據上報材料下達年度用水計劃。
省級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省內水量監測點和水質監測站的巡查、運行維護及數據核準工作;開展水資源監控數據不同口徑和要求的實時數據動態分析工作,為水資源管理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和信息支撐;淮委對納入《名錄》管理的用水單位要做好取用水計量設施檢查、監控數據統計與分析、水平衡測試和計劃用水等日常監督管理工作,并且組織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及時上報取用水監控資料。
淮委對納入《名錄》管理的重點監控用水單位規范日常監督管理工作的同時要加強用水單位用水過程的監督,對重點監控用水單位每年實施1次隨機檢查以及1次定期年底總結檢查,檢查結果實行“一公開”,利用淮委信息網絡平臺及時將監督檢查結果向社會公布,其中隨機檢查主要采取“雙隨機”、“四不兩直”形式,檢查監督內容主要包括:取用水計量和監控設施、用水效率管理、水平衡測試工作。
結合節水型單位、節水型企業等載體建設,因地制宜采取財政資金補助、項目優先安排等措施,支持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實施節水技術改造。對節水工作成效顯著的工企業可保留其用水額度,作為其生產規模擴大時的備用水指標。對積極采用節水工藝、提高企業節水水平、減少用水量的建設項目,給予相應的資金扶持和政策傾斜。
水資源是基礎性很強的自然資源,對經濟資源具有戰略性的影響。重點用水單位具有用水規模較大、所處領域或區域影響力較強的特點。為系統推進和規范管理淮河流域山東省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監督管理工作,必須在用水計劃管理基礎上,建立名錄適時更新機制,建立重點用水單位臺賬,強化重點用水單位取用水監管,加強用水過程監督,明確監控任務和內容,扎實做好數據的計量、監測、統計和使用工作,掌握節水進程和行業用水水平,不斷提升重點用水單位監控管理水平,促進行業節約用水,將其作為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