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興,胡鵬鑫,蔣 益
(常州市城市防洪工程管理處,江蘇 常州213000)
水利樞紐建設完成后會導致外部環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例如,河道沉積導致河床變化。外部條件改變會對水利樞紐工程安全產生一定影響。因此,適時復核水利工程安全是十分必要的[1-3]。影響水利樞紐正常使用的重要條件包括滲流和穩定性。結合常州市大運河東樞紐節制閘工程,分析變形觀測成果以及復核滲流及穩定性問題。
大運河東樞紐為常州運河北片大包圍主要口門建筑物之一,是常州市水利分區運北片的重要防洪控制工程。樞紐地處常州市中心城區,位于距丁塘港河口520 m的大運河河道上。北側毗鄰常戚公路,由一座2×16 m節制閘和一座100 m3/s的排澇泵站組成,其主要功能是防洪、除澇和改善城市水環境。節制閘為兩孔,單孔凈寬16 m,采用下臥式平面鋼閘門,液壓啟閉機操作。

圖1 大運河東樞紐
至2017年11月平均累計位移量為1 mm,其中最大的5 mm,最小的為0 mm,抬升的有4點。底板的最大累計位移量為2 mm,位于底板西北角,相鄰最大不均勻量為3 mm,其歷時3年。翼墻最大累計位移量為5 mm,位于翼墻中部,相鄰最大不均勻量為3 mm,其歷時3年。通過以上數據分析說明,大運河東樞紐垂直位移總體較趨于穩定。
河道斷面從2014年開始觀測,共設8個斷面,外河側共設4個斷面,內河側共設4個斷面,所有斷面樁均在河道兩側采用不銹鋼標志進行固定,并進行斷面樁頂高程的考證。為能在河道斷面圖上進行沖淤量比較,以首次測量斷面為標準斷面,沖淤量比較表中的計算水位采用設計標準(外河側5.95 m,內河側4.8 m)。
引河河道斷面觀測數據定性和定量分析如下。
外河側:本年度汛前及汛后兩次觀測結果與去年基本保持一致,無突發性不合理變化。由于水流影響,本年度汛前斷面在C.S.1上0+050位置表現為河道底部與去年保持一致,兩側邊坡有0.1 m~0.2 m淤積;汛后兩側邊坡淤積更為明顯,與去年相比兩側邊坡淤積量達到0.1 m~0.3 m。斷面C.S.2上0+100及C.S.4上0+200位置汛前斷面與去年相比河道底部有0.2 m沖刷,河道右側邊坡基本一致,左側邊坡有0.2 m淤積。汛后斷面基本與汛前保持一致。斷面C.S.3上0+15位置汛前斷面與去年相比河道底部基本保持一致,左右兩側邊坡有0.1 m~0.2 m沖刷,汛后斷面與汛前斷面相比無明顯變化。
內河側:本年度斷面C.S.1下0+050及C.S.2下0+100與去年相比均表現為河道底部及左側邊坡基本保持一致,右側邊坡有0.1 m~0.2 m淤積。汛后斷面與汛前斷面基本保持一致。斷面C.S.3下0+150位置汛前斷面與汛后無明顯變化,與去年相比,左岸邊坡基本保持原狀,河道底部及右側邊坡有0.1 m~0.3 m沖刷。斷面C.S.4下0+200位置汛前斷面與汛后基本保持一致,與去年相比,河道底部基本不變,兩側邊坡有0.1m~0.3m淤積,初步分析是由水流引起的。
由實測數據及以上分析可知,大運河東樞紐垂直位移較穩定;河道固定觀測斷面在汛前及汛后與去年相比無突發性變化。
3.1.1 水位組合
大運河東樞紐節制閘滲流復核計算水位組合見表1。

表1 水位組合
滲流計算采用上下游水位差最大時的水位,故取工況3(正向)進行滲流計算。上游側水位為5.95 m,下游側水位為4.00 m,水位差為1.95 m。
3.1.2 防滲復核
(1)驗算滲流長度
閘基地下輪廓布置見圖2。地基持力層置于灰、褐黃色粉質粘土、重粉質壤土層上,因此,根據規范粘土的允許滲徑系數取為2~5。

圖2 閘基地下輪廓布置示意圖(單位:高程m;長度cm)
其實際長度:L實=30.16 m;ΔH=1.95 m;
C=L實/ΔH=30.16/1.95=15.47>[C]=2~5;
故閘基底板防滲長度滿足規范設計要求。
(2)滲流計算
采用改進阻力系數法計算,得到地下輪廓簡化和分段,見圖3。
①計算地基有效深度:L0=26 m;S0=1.2 m
L0/S0=26/1.2=21.67>5
Te=0.5L0=0.5×26=13 m
閘基土質均勻,閘基滲流的影響范圍以有效深度Te控制。
②計算各典型段的阻力系數:
各典型段阻力系數計算公式如下:
進出口段:

式中:ξ0進、出口段的阻力系數;S板樁或齒坎的入土深度,m;T地基透水層深度,m。
內部垂直段:

式中:ξy內部垂直段的阻力系數。
水平段:

式中:Lx、ξx水平段長度、阻力系數;S1、S2進出口段板樁入土深度,m。
進出口段水頭修正h0"=β"h0

式中:h0、h0"修正前、后進出口段水頭損失值;β"阻力修正系數;S"底板埋深與板樁入土深度之和,m;T"另一側透水層深度,m。
上閘首各典型段的幾何特征及阻力系數計算見表2。
②各典型段滲壓水頭損失計算

表2 阻力系數計算表

表3 各典型段末滲壓水頭損失計算表 單位:m

表4 各典型段末滲壓水頭損失修正表 單位:m
④滲透坡降計算
滲流計算采用上下游水位差最大時的水位,故取工況3運行水位進行滲流計算。上游側水位為5.95 m,下游側水位為4.00 m,水位差為1.95 m。
持力層為灰、褐黃色粉質粘土、重粉質壤土,滲透坡降系數為J0[]=0.5~0.60;Jx[]=0.25~0.35。
滲流出口最大滲透坡降:

水平段最大滲透坡降:

故閘基底板滲流出口坡降滿足要求,水平坡降都滿足要求。
3.2.1 閘室結構
節制閘為整體塢式結構,取節制閘一孔為計算對象,閘底板順水流方向長26 m。閘底板上游底面高程為-1.6 m,下游底面高程為-1.5 m,底板厚為1.8 m,閘墩頂高程為6.8 m。
具體閘室結構圖見圖3。

圖3 閘室結構布置圖(單位:高程m;長度cm)
3.2.2 計算工況
大運河東樞紐節制閘工程節制閘計算水位組合見表5。

表5 節制閘穩定復核計算水位組合表
3.2.3 計算荷載
計算考慮的荷載為結構自重、水重、水壓力、揚壓力、浪壓力、地震慣性力等。大運河東樞紐節制閘工程所處場地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 g,相當于地震基本烈度7度。地震烈度為7度時,須進行抗震計算。地震荷載主要考慮地震慣性力、地震動水壓力。閘室承受的水平地震慣性力按下式計算:

式中:Fi作用在質點i的水平地震慣性力代表值;ah水平向設計地震加速度;ζ地震效應折減系數,ζ=0.25;GEi集中在質點i的水平向地震慣性力代表值;αi質點i的動態分布系數。
3.2.4 計算方法
(1)閘室抗滑穩定安全系數按下式計算:

式中:Kc安全系數;∑G作用于閘底以上豎向荷載;∑H作用于閘室水平荷載;φ0作用于閘室基礎底面與土質地質之間的摩擦角(依據地質資料);
(2)地基應力計算按下式計算

3.2.5 計算結果
根據以上方法,在各計算工況下大運河東樞紐節制閘的抗滑、抗浮穩定安全系數、地基應力及其不均勻系數的計算成果見表6。

表6 大運河東樞紐節制閘工程節制閘穩定復核計算成果表
表6復核計算成果表明:由地質資料可知,大運河東樞紐閘室底板底高程在-3.3 m,持力層為粉質粘土、重粉質壤土層,地基承載力標準值130 kPa,故地基承載力、地基應力不均勻系數、抗滑穩定安全系數在各工況下均滿足要求。
(1)通過分析垂直變形和河道變形成果可知,大運河東樞紐垂直位移較穩定;河道固定觀測斷面無突發性變化。
(2)通過滲流復核計算,不同水位組合下節制閘防滲長度、滲透坡降等滲流參數均滿足規范要求。
(3)通過穩定性復核計算,不同荷載組合條件下節制閘的抗滑、抗浮穩定安全系數、地基應力及其不均勻系數均滿足要求。綜合分析可知,節制閘整體穩定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