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
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農村小學生最大的特點是學習缺乏興趣,數學學習上表現為機動靈活不夠、盲目性比較大、主觀能動性不高、數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在新課程改革的體系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正在發揚農村學生數學學習的優點,解決學生思想認識上、自主思維上、合作探究上等各方面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目的、態度、方法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和較大的進步。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因材施教,靈活多變,有意識地給教學注入一些興奮劑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下面,我就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談幾點體會。
一、 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巧妙設置問題,發展興趣
在正式講授教學內容之前,教師創造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意境,提出有關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創設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因而在學生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從而使其注意力、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富有情趣地把學生引入學習的情境,引發學生探求知識奧秘和愿望。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展規律,設計出有趣的情景。如:創設童話、動畫情景、創設表演情景,創設游戲、活動情景等,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回答,以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二、恰當的表揚評價,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榮譽感特別強,在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正確、恰當的表揚。在學生回答問題時,眼睛注視著他們,以一種期待的眼神鼓勵他們大膽發言。要注意不失時機給予表揚、鼓勵,哪怕是一句表揚的話、幾個鼓勵的掌聲、一朵小紅花,都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待學習較吃力的學生,應適當降低標準,側重表揚,鼓勵其進步。表揚是教師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的具體體現,也是保持學生興趣,允分發揮學生潛能的重要手段。
三、聯系生活實際,引發學習興趣
數學學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羅輯性,我們數學應從小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從生活中“找”數學素材和多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找”數學,“想”數學,使學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利用學生身邊的實際實為背景,結合生活實例引入數學,就會使學生感到親切,從而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數學課的學習中去。這樣“身臨其境”地學數學,有利于保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課外活動,發展興趣
課外活動比課堂教學更具有開放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擴大學生視野、擴寬學生知識面,發展其特長。教師在組織各種數學課外活動時,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如:低年級可以組織講數學故事,做數學游戲,猜數學謎語等;中高年級可以組織數學課外活動小組,開展數學知識競賽,建立數學園地,出數學墻報或小報,閱讀數學課外讀物,舉辦介紹中外數學家的故事會,開設數學專題講座等。讓學生在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外活動中,不斷培養起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利用各種有效教學手段,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體會到學習中的樂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而掌握知識,增強技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積極地游弋于數學知識的海洋,才能品味學習數學的情趣,才會有展示自我數學能力的欲望。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