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美娜
當今,多媒體憑著其獨特的優勢越來越多地運用在語文教學中。她直觀形象的優點,為改革語文教學方法,優化語文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便利。所以,我們的語文教學和多媒體已經融為一體,形影不離了。當然,在多媒體在廣泛應用的同時也凸現出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現淺談如下:
一、運用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節成功的課離不開一個好的開頭。所以,精心設計一個學生置身于其中的情景,對一節課的成功至關重要。運用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形、動畫、音像等多種方式來顯示教學信息,多重刺激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受,從而為學生創造了有利于自主學習的環境。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學習氛圍
語文學科具有文學性的特征,名篇名作的文學美,只有憑借聲音美、畫面美才能展現出來。傳統的教學使用單調的“粉筆+黑板+笨拙的誦讀”的教學手段,已經成為了過去。多媒體軟件集圖像、聲音、文本于一身,它可以提供美妙的音樂、標準的發音和令人陶醉的誦讀,聽起來真是一種享受,再加上錄像、動畫,使學生進入了語言美與文學美的氛圍中,耳朵里所聽到的、眼睛所看到的都與語言美、文學美有關,無形中加強了戲劇、小說的感染力量。
三、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習效率
所有教學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運用多媒體也不例外。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同時接受刺激,全面開發各種感官的潛力,讓學生久久不能忘記。語文科的知識面廣,內容繁雜瑣碎,中心思想、文章結構、人物性格特征、寫作手法等等,零散地分布在各篇課文之中,如果采用多媒體技術,對這些知識進行歸納梳理,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就能讓學生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做到過目不忘,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盡管多媒體教學有著相當多的優點,但是我們不應忘記它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應該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取代真正的教學。
有一位專家曾經評價過現在的多媒體教學:“有的教師忙于點擊,忽視了與學生互動交流,師生互動課成了人機互動課;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學課件搞成多媒體成果展覽,語文課變成了動畫課;有的教師怕操作失誤,為圖方便,就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這樣上出的課便是流水課。”說的真是太精彩到位了!
所以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不能主次不分。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以,課堂上應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人翁地位,以學生活動為主,從讀課文到整體感知到精讀賞析課文,都應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
(2)要注重實際效果,實實在在。多媒體教學的前提是備好課,備課是“尋找、搜索、構造,備選教學方法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檢驗、評價,挑選滿意的教學方案的過程。”不能片面追求多媒體輔助教學,甚至形成“無多媒體不成公開課”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謂多媒體課件,只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夠實現的。所以,我們要注重實際效果,實實在在。
(3)要尊重教學規律,不要拔苗助長。眾所周知,各學科教學都有其自身的規律,語文也一樣。有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現代手段,還要不要花時間讓學生多讀書呢?語文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學生由“初讀、再讀、細讀、精讀、美讀、熟讀”的順序,體現了學生以讀為主的主動讀書,由不懂到懂,到美讀品味,熟讀成誦的過程;另一方面,學生由“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熟讀成誦”的順序,體現了學生主動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至入情品味,熟讀成誦的過程。
如果語文課只注重多媒體課件的多種信息的融合,不注重學生多種語文能力的培養,那么就是不遵循學科規律,拔苗助長的做法,也應當反對。
總之,我們要利用好多媒體這個工具,讓她發揮自己的優勢,讓她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其中的弊端,盡量做到揚長避短,讓多媒體和語文教學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