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濤
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比較差。我想:學生不會說,不會道,怎能寫好文章呢?才能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呢?出于這種考慮,我計劃一步一步由淺入深的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從而提高其作文水平。
一、激發說的興趣
為了打消學生講故事難的思想,我首先為學生做了示范,用通俗的語言,給學生講了《雷鋒的故事》等故事,從而使學生懂得:講故事并不難,用通俗的話照樣能把故事講好;老師能講,我們也能講。就這樣我的示范打消了他們他們認為將故事難的思想,引發了他們講故事的興趣,所以有些學生一聽說要開故事會,就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決定舉行第一次故事會,為此,我做了充分準備,首先選了幾個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讓他們先在我面前試講,學生邊講我邊指導。稍后叫他們課后自己練習。由于準備充分,第一個故事會開得比較成功,幾個登臺的學生,講起來聲情并茂,非常感人,在學生中產生了良好的影響,使大家深受啟發。
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講的機會,這次故事會以后,我發動學生用聽、看、
記的形式,搜集大量故事素材,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舉行故事會,小組故事會上,同學們個個講,人人練,然后各組選出講得好的,到班級故事會上講,這樣一次連著一次,經過多次鍛煉,他們登上講臺不再心跳,終于敢講了,并且講的興趣也逐漸濃厚了。
二、組織學生進行口頭詞語接龍活動
雖然同學們敢講了,但有不少同學講起來口頭語過多,大腦向口舌輸送的
思維信息供不應求,所以講起來很吃力,為了克服這一點,我就組織同學開展這一活動,以求學生文思敏捷。如果誰連得最長,并且別人不能再連,我就把誰譽為“詞語接龍紅旗手”,登在教室后面的光榮榜上,給予表揚鼓勵,由于這一活動無一格式,無一定向,不可能聯的別人不能再聯,往往出現高峰就要攀上,“紅旗”就要到手時,第一個同學可能從大腦思維網里捕捉出新的字眼,使接龍活動再度增光生色。這樣,你聯上一部分,我聯上一部分,你差出一個頭,我差出一個頭,形成了此起彼伏,爭艷斗齊,相持不下的蓬勃局面。這項活動牽扯的同學多,同學們的思維范圍大,涉獵的成語、詞語廣泛,所以學生的文思逐漸敏捷起來,口頭表達的障礙逐漸減少了。
三、指導學生復述課文
為了使學生豐富語言,鍛煉口才,我注重了對學生復述課文的指導,只要是
記人敘事的文章,我都要求學生有表情的讀熟,然后抽出一節課的時間進行復述,組織學生復述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簡說法,即用三言兩語把課文的內容梗概復述出來,以鍛煉學生的口頭概括能力;第二種是縮說法,即有詳有略,抓住重點進行復述,課文的非重點部分,只交代文章的脈絡,略說梗概即可,而重點部分要復述的詳盡細致。第三種是換說法,即除去課文中的地點、時間、人物、事件外,其他的話盡量做到遷詞移句,變成自己的話進行表達,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提高了他們的口頭表達的靈活程度。
四、組織學生演講
這項活動我采用兩種方法。第一是“課前三分鐘的演講”,即每在授課前,
針對班級課間十分鐘里所發生的一件小事或一種不良現象,讓學生運用兩三分鐘的時間進行議論,分析它的原因,談出它的危害。第二是我間周組織一次演講競賽,比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舉行演講比賽時,我出題目,各小組學生舉手搶說,我根據說的質量給以打分,然后按照分數確定小組名次和學生名次,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演講命題盡量使學生所理解,有話說。我要求學生演講要力爭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言之有物,并表達出自己愛什么,恨什么,反對什么,贊揚什么,例如:我們演講的題目有《我們應該自覺搞好衛生》、《我們應該自覺維護好班級秩序》等,有時還針對前一個同學的演講,讓同學們發表自己的看法,評論前一個同學的演說論點是否正確,論據是否充分,論證是否條理、得力。這樣的演講很有意思,有點“爭鳴”,不僅能提高同學們的認識能力,也有效的鍛煉了同學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以上所述,是本人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進行口頭表達的幾點嘗試,同學們經過訓練都終于敢說了,都比較會說了,作文也好起來了。不過,今后我還要繼續做好這項工作,逐步引導學生向說得對,說得準,說得藝術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