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鵬
市場方面,很少有券商公開看空行情,日前開源證券發布投資策略,其認為,當下驅動行情的交易力量已經出現了轉向(北上交易型資金5月28日至6月7日一共凈賣出188.6億元,而以中央匯金持有為主的ETF也正被逐步贖回),盡管交易因素并不是行情的主導原因,但投資者應該關注環境的悄然變化:過去一個月,高估值資產經歷了基本面+政策+海外流動性環境上的順風,但這一有利組合邊際在發生變化,商品價格在供需關系下重新上行、7月1日正在臨近(從歷史復盤來看,歷次重要10周年7月當月市場表現要遠弱于6月)和美國TGA賬戶壓減臨近尾聲。市場是否還剩最后的銅板甚至黃金不得而知,但是這不是從風險收益角度出發的最佳參與時刻。

市場面對的估值與盈利之間的矛盾并沒有在過去1-2月內化解,無論是從收益率ROE還是CAPE(周期調整市盈率)的視角來看,投資者手中持有的部分資產(以大盤成長和創業板指為主)的“透支程度”甚至已經重新回到2月初時的水平,“還債時刻”仍然是這些資產揮之不去的陰影。
考慮到當下政策逆風正在逐步消除,投資者此時更應該關注的是經過了一輪回調之后風險收益比更好的周期。市場對經濟的韌性與斜率的問題正在從恐懼走向更確定的認知。調整后行情將重新回歸景氣度。
西部材料(002149)是國內新材料行業領軍企業,主營業務包括鈦制品、稀貴金屬材料、金屬纖維及制品等,其中鈦制品是公司最核心的業務。公司的看點主要在于:1)國內高端鈦材景氣向上,航空航天等高端市場將引領需求快速增長;2)受益“十四五”國防軍工規劃及“國產替代”雙力推動,軍品業務占比提升;3)新產能年底前釋放;4)非鈦業務穩健發展。
從行業角度看,2019年國內鈦行業合計消費量6.89萬噸,同比增長20%,2016年-2019年復合增速為16%,年復合增速能常年保持雙位數增長的行業一般景氣度都比較高。
但從消費結構來看,我國鈦消費偏中低端,下游最大的應用市場在化工,占比高達51%,而航空航天等高端市場消費占比只有18%。美國和俄羅斯等軍T強國2017年在航空航天領域的鈦消費占比就達到了64%和65%,數據上對比看,我國高端領域鈦消費存在較大的成長空間。
直觀而言,確實也是如此:一方面是國產大飛機C919和支線飛機APJ21的量產,二者的單機用鈦量分別高達3.8噸和1.2噸,隨便造個幾千架,航空領域的鈦消費占比一下子就上去了。另一方面,在軍用市場,鈦合金主要用在戰斗機的機體結構和發動機等部件上,由于擁有重量輕、強度高、耐高溫及腐蝕等特點,越高級的飛機對其需求量越大。隨著戰機迭代,單機用鈦量在上升,以美國為例,F16的用鈦量占比為26%,而F22上升至41%,國產戰斗機也是這一趨勢,殲10是4%,殲11是15%,到了殲20則提到了20%。
除此之外,核電、海洋工程等領域對鈦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在這些高端市場需求增長推動下,據券商測算,到2025年國內鈦材使用量將達到12萬噸,規模為2018年的2倍。
西部材料是國內鈦材加工的龍頭企業之一。目前鈦材行業前三甲分別是寶鈦集團、西部材料和富士特鈦業,2019年CR3約為44%,相比2017年的36%顯著提升,其中西部材料鈦材產能市占率約11%。
公司一開始的鈦材產線以民品為主,2012年曾有過一次產能技改,不過因為產能不匹配,一直發展受阻,直到2016年鈦材技術穩定性提升,公司又通過戰略調整,聚焦中高端鈦材領域,民用市場規模才得以迅速擴大,同時憑借穩定的技術優勢,公司鈦材在軍品市場也同步起量,2019年軍品收入占比達到15%,公司在此前調研中提到,2020年的軍品訂單交付約50%-60%,2021年的軍品訂單量同比會有較大提升,預計全年軍品業務收入占比將提升至30%以上。中信證券測算,預計隨著十四五規劃推進,2022年公司的軍品業務占比有望提升至65%的高度。
公司產能處于瓶頸期,為滿足日益增長的軍品需求,去年4月定增募資7.85億元用于“高性能低成本鈦合金材料生產線技改項目”,新技改項目預計2021年底產能能夠完全釋放,屆時將增加鈦錠產能7000噸至1.5萬噸,對應鈦材產能增加4000噸至9000噸。
公司即將投產的是高附加值產能,平均單價40-50萬元/噸,毛利率30%,凈利率15%,遠高于2020年21%左右的毛利率和4%左右的凈利率,主要是里面有部分高盈利的軍品產能,投產后將顯著拉高公司盈利能力。
公司旗下有七家參控股子公司,除了聚焦鈦制品的西部鈦業、優耐特和莊信,剩余的4家也是各有看點,天力子公司是國內唯一核電用稀有金屬復合材料供應商,西諾子公司是國內唯一核電用控制棒供應商,瑞福萊子公司主要負責鎢鉬材料研發,菲爾特則是國內最早從事金屬纖維研發并批量生產單位(前身為西北金屬研究院粉末冶金研究所)。難得的是,天力、菲爾特和西諾均已具備穩定盈利的能力,去年11月三家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掛牌后作為獨立融資主體,業務發展會更順暢。
公司作為一家地方性國企,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股權激勵,已掛牌的三家子公司均有員工持股計劃在身,此前公司也表示會適時推出上市公司層面的股權激勵計劃。國資類上市公司有股權激勵加持,成長動能會更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