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蔓
消費電子電池指給消費電子產品提供電力的儲能工具,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環壽命長、充放電性能好等特點,主要為鋰離子電池,應用領域集中在智能手機、TWS耳機以及筆記本電腦。未來,這三大領域都存在一定上漲空間,帶給電池產業充分紅利。
與此同時,下游應用的技術革新也在催促電池電量進一步擴容。如何平衡電池體積與電量,將是相關廠商長期的研究重點。
在后期發展中,智能手機、TWS耳機與筆電三大領域都將帶給消費電子電池增長空間。
智能手機方面,前幾年由于智能手機市場趨于飽和、疫情等因素,造成出貨量減少。但今年以來,在5G技術帶動下,市場需求開始緩慢復蘇。信通院數據顯示,中國2021年1月至4月智能手機累積出貨1.25億部,同比增38.4%,其中5G手機出貨量9126.7萬部,占比達72.7%。多機構認為智能手機后期將持續升溫,5G滲透率逐步提升。浦銀國際預計,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2021年和2022年分別同比增長6%和4%。
除了5G,制造方案的更新換代也在助力提升手機電池的平均售價。例如雙電芯電池與異性電池,兩者都具備更高的安全性和功率,目前已成為蘋果、華為等知名手機廠商的主要技術方案。據國金證券測算,采用雙電芯設計的iPhone x電池價值量比iPhone 8(單電芯)提升了62%,采用異形單電芯電池的iPhonell ProMax電池價值量比上一代雙電芯電池更高,提升約17%。
國金證券預計,2020年至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電池Pack市場規模將達526億元、654億元、755億元,同比增加2%、24%、16%。
TWS耳機方面,自2016年被第一代AirPods引燃市場熱情后,TWS耳機銷量就一路猛增。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TWS耳機市場出貨量僅為0.1億部,到2019年時已上升至1.3億部,年復合增長率為142%。預計2022年全球TWS耳機出貨量將增至6億部,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66%。
其中,耳機電池包括一對紐扣電池和充電盒的鋰電池。中國產業研究網預計,2021年TWS耳機電池全球市場規模將達141億元。
相比前兩個領域,筆電稍顯遜色。受新冠疫情影響,居家辦公、遠程教育需求大幅增加,加之全球筆電升級換代,強烈刺激了市場需求。根據IDC數據,2019年全球筆電市場出貨量為1.71億臺,但后期將有所減緩。IDC預計,2024年筆電全球出貨量將增至1.94億臺,年均復合增長率僅有3%。
但在這之中,軟包電池迎來較大機會。隨著筆記本電腦便攜要求凸顯,軟包電池逐漸成為最佳配備方案。TSR預計,2021年全球筆記本電腦市場軟包電池滲透率將達到90%,較2019年上升15個百分點。另據國金證券估算,全球平板、筆電電池2021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408億元。
綜上可得,在三大應用領域助推下,消費電子電池2021年市場規模可破千億。
在智能手機領域中,5G給電池帶來增長空間的同時,也對電池電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5G信號的波長更短,基站覆蓋面積也小,手機會面臨長期處于網絡切換的狀態,且目前手機高刷新率屏幕已成為主流,通常為90Hz與120Hz,還有廠商已實現144Hz。同時5G手機結構也較4G更為復雜。在網絡切換與屏幕刷新頻繁、5G手機元器件增多、芯片功耗變大下,手機所需電量自然也就更多。
目前,手機廠商已在致力于提升電池電量。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蘋果iPhone 12 pro max電量為3687mAh,較iPhone 11 pro max提升了19%。此外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稱,iPhone 13系列的四款機型可能繼續會采用容量更大的電池,續航能力或有所提升;安卓機方面,2018年與2019年HOVM機型平均電量分別上升至3413 mAh與3833 mAh,同比提升了12%。
不過,相比于4G時代,5G智能手機電量仍略遜一籌,導致續航時間下降。Toms Guide測試數據顯示,iPhone 12/Pro在4G狀態下的續航時間分別為10小時23分鐘與11小時24分鐘,而在5G狀態下則降至8小時25分鐘與9小時6分鐘。續航時間均降低約20%;另據Phone Arena測試數據,三星、OPPO等5G機型在120Hz高刷新率下的續航時間均比60Hz刷新率情況下的續航時間短,降幅約在20%至30%。
需要提及的是,在智能手機輕薄化已成趨勢的情況下,電池廠商在擴展電量的同時還需兼顧體積。郭明錤表示,iPhone 13系列在電量擴大的同時,其重量無疑也會有所增加。如何進一步優化電池容量,依然是制造廠商后期的研究重點。
電池產業鏈分為四個環節,包括電芯制造原材料、電芯組成材料、消費電芯與電池Pack。
電芯制造原材料主要包括鈷錳鎳、鋰、石墨等。A股相關上市公司有華友鈷業、方大炭素、西藏礦業等;電芯組成材料主要包括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等,A股上市公司有容百科技、貝特瑞、恩捷股份、天賜材料、星源材質等;消費電芯則被日韓巨頭壟斷,包括LG化學、ATL、村田、三星SDI等,國內尚無頭部企業。
電池Pack是最受市場關注的環節,欣旺達、德賽電池為兩大龍頭。
欣旺達鋰電池模組應用領域涉及手機、筆電、汽車等多個領域,據公司透露,其目前動力電池業務發展勢頭良好,尤其在汽車領域有著較大突破。2020年,欣旺達營業收入達296.92億元,同比增長18%;歸母凈利潤達8.02億元,同比增長7%。
值得一提的是,欣旺達也在積極布局消費電芯業務,其子公司鋰威已進入華為、小米等企業供應鏈。今年2月25日,欣旺達還發布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39.37億元,用于公司消費類業務產能擴張。其中擬投資14.5億元,建設年產1.25億只消費類鋰離子電芯生產線,項目建設周期為2.5年。此次募資擴產有望進一步增強欣旺達消費電芯業務競爭力。
德賽電池發展勢頭同樣不錯,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194億元,同比上漲5.2%;凈利潤達7.4億,同比上漲10.5%,其大、中、小型鋰電池業務均穩步增長。招商證券認為,德賽電池鋰電池手機端業務營收有望保持穩定,非手機端業務則保持較佳增長趨勢,同時,公司擬整合ATL旗下Pack廠NVT,有望與ATL形成“Pack+電芯”協同優勢,市場競爭力和份額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