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妝 張國華 周進國 毛 佳
互聯網+時代基于“智能手機+微信”的高校公體健美操教學模式構建研究*
陳淑妝 張國華 周進國 毛 佳
(韓山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廣東 潮州 521041)
文章以韓山師范學院為例,結合健美操的特征,針對教學存在問題如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保守、教學評價不夠完善等,從智能手機、微信的基本使用功能出發,利用其交互性強、移動方便、資源豐富、普及率高的優勢,建立“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公體健美操“智能手機+微信”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整合網絡技術資源與健美操課程學習,更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旨在為高校公體健美操教學在“互聯網+”時代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為健美操運動在我國普通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互聯網+時代;健美操課;智能手機+微信;教學模式構建;公共體育
“互聯網+”行動計劃,自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后,迅速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去,并深刻地影響著它們,已催生很多新的行業發展業態。教育概莫能外,微課、慕課、翻轉課堂、手機課堂、智慧教育等紛至沓來。但由于現代教學設備連接繁多、體積大、移動不便與體育實踐課教學特性相矛盾,在現實的體育實踐課中,極少有教師使用現代化手段教學。作為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健美操課,如何順應“互聯網+”時代的嬗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面臨著顛覆性的改革。針對當前高校公體健美操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保守、教學評價不夠完善,教師依舊是有計劃、有步驟、有秩序地按照教學大綱按部就班完成教學活動這一現象,在今天“互聯網+”時代,網絡技術的發展,智能移動終端設備及其軟件的普及和應用,健美操教學模式的改革必然要以互聯網和智能設備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簡單、便捷的方式融入多媒體系統,構建“互聯網+”基于“智能手機+微信”教學新模式。新模式旨在幫助學生更好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更好地提升健美操教學效果和質量,這是新時代對教育的訴求,亦是當前高校公體健美操教學模式改革面臨的迫切問題。
網絡技術的發展,智能移動終端強大的功能直接引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隨著Android智能手機平臺的推出,各大廠家陸續開發出各自的智能終端系統,并孕育了大批優秀應用程序,如騰訊QQ和微信、新浪的UC、移動的飛信等,智能手機以便捷、智能、娛樂等優勢進入尋常百姓家,人們的生活也因移動互聯網發生顛覆性的變化。信息時代的今天,無線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移動終端及其應用的普及,必將引發教學模式的變革和學習者學習方式的革命。
2010年7月教育部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改革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1]。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同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這標志著“互聯網+”已被納入國家戰略高度層面,也標志著人們的生活已步入一種全新的社會形態。在此大背景下,教育領域的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互聯網+”在教育行業的應用日益廣泛,經網絡技術與健美操課程教學相結合,微課、翻轉課堂、慕課等基于網絡的健美操課程應運而生,但礙于健美操技術本身的特質,教學效果收效甚微、未能得到廣泛推廣。而壓垮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這只“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有可能是再普及不過的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微信”的結合,將會更靈活、更智能,很好地達到“千里眼、順風耳”的效果,突破時空上的限制,在“互聯網+”時代,把它們應用在教學中,將為高校公體健美操教學模式帶來新的變革。
健美操教學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在教師科學指導和學生主動參與下,按照教學計劃和大綱的要求,使學生系統地獲取健美操知識、技術、技能;增進健康,提高身體素質;培養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品質的有目的有組織的雙邊活動過程[2]。信息時代,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創新型、個性化和差異化人才,墨守成規的人最終會被信息化的大潮拉下。健美操教學也是一樣,落后的教育思想適應不了網絡化教學需求,只有轉變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提到:“因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教育變革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培養大批創新人才”[3]。
長期以來,高校公體健美操的教學主流模式,以教師為中心,重視知識的傳授。教師按照大綱的要求,加上個人的設計理念對教學全盤控制。在整個教學過程,學生被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環境內被動地接受知識、機械地記憶,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較差,自由發揮的余地極少,主體性作用也無法充分體現。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1)受場地器材設施等條件的限制,教師無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2)教學內容相對固定,一直以第三套《全國健美操大眾鍛煉標準》,《一級操》和《二級操》為主,教材過于陳舊,不夠時尚,不能及時反映運動項目的最新趨勢,滿足不了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容易使她們對學習產生厭倦感。(3)目前韓師公體健美操仍采用傳統教學法——Follow me,無論從一開始的熱身,還是最后的拉伸,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方法過于守舊,沒有創新。埋沒了部分學生的才華,嚴重影響了她們學習的積極性。(4)韓師健美操選項課的教學評價依然是以課堂教學,采用終結性評價為主,缺少過程性評價,以教師評價為主,缺少學生的自評與互評;隨著教學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利用信息技術助力教學質量綜合評價,能使評價內容更全面,評價結果更客觀、公正。
體育教學與其它課程教學的不同點在于,其它課程的教學主要是通過思維活動掌握所學的學科知識、技能;而體育教學除了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外,學生在反復的身體練習中,通過身體活動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進行運動認知、掌握體育的知識、技術和技能[5]。作為學校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健美操是在音樂的伴奏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有氧運動為基礎,達到增進健康、塑造形體和娛樂目的的一項體育運動[6]。基于項目本身具有“健、力、美”的特征,它的技能教學有別與其它運動項目。健美操成套動作技術強,節奏快,由一連串的單個動作迅速連接形成不同的組合、套路,通過不同的方位和不同的身體姿勢或不同的肌肉用力在短時間內、在音樂的伴奏下,連續完成復雜和高強度的動作。因教學間歇周期長,課堂時間有限,況且學生自身素質、協調性參差不齊,在教學訓練中,“一氣呵成”“一閃而過”的動作示范,學生難于分辨每個動作細節,教師的講解也難以使學生獲得完整的動作形象記憶,影響學生正確技術概念的建立和形成[7]。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應用,根據動作技術的多變性,復雜性和特定性,創設教學“情境”——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和圖、文、聲并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這對形成和發展學生認知結構具有重要的作用。準確而連貫的技術示范動作的可觀察性、可分解性、可重復性不僅可以突出重點和難點,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技術概念,形成鞏固的運動技能動力定型[8]。
最早的掌上電腦并沒有手機通話功能,隨著用戶對于掌上電腦的個人信息處理方面功能的依賴的提升,而且人們不習慣于隨身攜帶手機和PC兩個設備,因此,廠商將掌上電腦的系統移植到了手機中,于是便有了智能手機這個名詞。
智能手機,是指“像個人電腦一樣,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件、游戲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通過此類程序來不斷對手機的功能進行擴充,并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絡來實現無線網絡接入的這樣一類手機總稱[9]。
隨著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智能手機媒體全方位、多層次地進入人們的生活,智能手機已突破傳統手機和電腦的范疇,成為除打電話以外承載著更多信息傳播的多媒體平臺[10]。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智能手機在硬件配置上不斷提高,在軟件支持上不斷豐富,特別是具有的程序安裝功能,使智能手機的功能可以得到近乎無限地擴展。智能手機傳承傳統手機質量輕、體積小、便于攜帶的優點,具有豐富的網絡支持功能,可以處理視頻、圖像、音樂等多種媒體形式,能使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多樣,資源的獲取更加方便快捷。智能手機價格的降低帶來硬件的迅速普及,并最終導向應用程序的繁榮。在不同的智能手機系統上孕育大批優秀的應用程序,微信就是其中的一個。與傳統功能手機相比,智能手機以強大的操作系統給人們帶來更多、更強、更具個性的社交化服務,是當今時代不可或缺的代表配置。
微信是騰訊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款面向智能終端的即時通訊軟件,它支持主流智能手機平臺,依托移動互聯網絡快速免費發送語音短信、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傳播方式,具有零資費、跨平臺溝通、顯示實時輸入狀態,同時還提供用戶朋友圈、微信支付、小程序、公眾平臺、搖一搖、搜一搜等服務插件,具有信息聚合、訂閱推送等功能、可實現資源內容的精確送達并保存,供閱讀者學習使用;提供城市服務、攔截系統等服務,與傳統的短信溝通方式相比,具有即時、靈活、互動性強、智能,節省資費等優點。微信豐富的功能和交流形式給用戶提供了良好的體驗,它不僅提高了通訊效率,降低了通信成本,還打破了傳統通信和移動互聯網的界限[11]。微信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國內外受到高度的認可,迅速擁有大量用戶,作為年青一代的大學生,是微信媒體使用的重要人群,微信已成為移動互聯網環境下一個新的學習平臺。
3.4.1 拓展延伸課堂教學,使健美操教學更富有彈性
在以往采用傳統模式進行健美操教學的時候,往往會受到課堂時間及教學場地的限制,導致教學任務難以完成的尷尬局面。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及其微信軟件的廣泛應用,學生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師生間互動方式更加快捷。通過智能手機建立微信群,學生可以在群內向老師請教問題,交流學習心得,分享課堂、課后練習作品(學生們以小視頻形式,錄制組合或套路動作),教師及時回答問題,及時對她們的動作進行指點,對好作品予以肯定、表揚,讓學生們增強信心;對有錯誤的指出并加以糾正,加深學生對動作要領的掌握。教師可用微信小程序的“群里有事”發布上課通知、布置課后作業,考試要求等各項事宜。健美操傳統的課堂模式徹底被顛覆,“智能手機+微信”由于具有方便、快捷,不限時空功能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健美操教學授課受時間、地點、內容約束的問題,促使健美操教學得以順利進行;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健美操動作在課后的交流中得以實踐并鞏固,課下的練習交流成了學生的第二課堂,學生學習的效率得到提升。
3.4.2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智能手機+微信”的應用,可通過圖片、文字、語音、表情、視頻等眾多功能工具,很好地解決傳統健美操課堂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式保守等不足之處,極大豐富健美操課堂教學。通過微信視頻的形式推送本次課的教學內容供學生們預習,鼓勵學生在課前進行動作演示,并得到老師的表揚。課后對學生們上傳好的作品要予以肯定,一個表情、一個手勢或許一句話,就足以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獲取心理的滿足感,激發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和動力。通過這一平臺,同時也解決部分學生因本身協調性差,存在畏懼、害羞心理,在課堂上難以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這一現象。通過課后小組間的協作學習,協調性逐漸得到提高,畏懼心理逐漸克服,時不時都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在健美操教學活動中,她們將會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3.4.3 滿足個性化,差異化學習需求
健美操選項課每個班一般都在四十五個人左右,在這樣一個大班制里面,學生來自于全國各地,身體素質參差不齊,而健美操選項又是他們的必修課之一,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同樣一套操的內容,對于本身協調性差,況且站在后面的學生來說,非常不利,時常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久而久之勢必對健美操學習失去興趣。教師使用智能手機,通過微信軟件來分享每個組合、不同風格操種的教學視頻、音頻,學生根據自身的個性化需要,不受時間和地點約束,通過微信平臺自主學習。也可隨時線上線下與老師或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知識分享,以解決自己在課后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這種模式無疑更具靈活性和互動性,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教師大班授課難以顧及每個人掌握動作情況,也解決學生因自身素質、協調性參差不齊,學習目標差異化等相關問題。
通過分析智能移動終端及設備對健美操教學的技術支撐,并結合其特點、功能及優勢,對互聯網+“智能手機+微信”支持下健美操教學模式進行構建如圖1所示。該模式主要包括前端分析、教學活動設計、學習效果以及反饋評價四個核心要素。
4.1.1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主要從健美操教學現狀、學生特征及學習環境三方面進行分析。
(1)教學現狀分析。健美操選項作為韓山師范學院非體育專業大二學生體育選項之一,是他們的必修課。目前健美操課仍采用傳統的教師教、學生看著學的教學模式,這不能完全順應當今信息技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智能手機+微信”的不斷普及和應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網絡資源與健美操課程,深化教學改革,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
(2)學習者特征分析。通過對所在班級的87位學生關于微信的使用情況、在線學習習慣,對健美操掌握、認知風格、學習偏好、身體素質等分析,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以便于更好地挖掘利用“智能手機+微信”學習的內在潛力。
(3)學習環境分析。通過對信息傳遞媒介、網絡學習設施、移動設備的選擇與分析,挖掘其可用于微信學習的功能特征與條件支持。
4.1.2教學活動設計
教師在前期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健美操學習主題,并采用“智能手機+微信”教學模式進行活動設計,主要從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復習三個階段開展教學。
課前教師主要是對上課材料的準備,包括圖解、視頻等,同時通過添加或掃一掃功能,組建健美操班微信群,教師使用微信小程序“群里有事”,一般是提前三天發布上課有關通知,包括時間、地點、學習內容、上課要求等,這樣一來,學生就很清楚下次課的有關上課事宜,不會再去問老師、問學生,或者是走錯上課地點之類,對老師來說也起到一個很好的監督作用。“群通知”可知查看的有哪些學生,未查看的又有誰。在前期預習這階段,學生通過接收、查看教師發布的通知,觀看視頻,并就存在的問題、好奇的問題,自己先思考或與身邊學生討論交流,為進入課堂的學習做好“鋪墊”。
一到課堂,由于在課下實施了先期預習,所以首要的環節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在線學習成果的檢驗,這既可以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狀況、積極性與否,還可以經過檢查,發現問題所在。檢查可以以小組、個人或集體的形式,隨機抽取。就如預習第三套《全國健美操大眾鍛煉標準》二級操組合一動作,老師會向全班的學生提問,組合一里面有什么步伐、手法,第一個八拍是什么動作?經學生們一說、一動,教師通過觀察,就可以診斷問題所在,發現問題。教師就學生們存在問題做簡單的分析,強調重難點,并完整示范。體育學習是以身體為表征的運動技能,而正確身體感知需經由“強化”方可獲得[12]。這一特性決定了部分學生很難形成清晰的動作感知,也難明白自身存在的問題,經教師指點,自身或小組為單位再次體會練習,問題就會得到解決。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們,在音樂伴奏下集體進行練習,并安排見習生用智能手機把動作錄制下來,課后教師用剪輯軟件把視頻推送到班群上,在豐富學習資料的同時,供學生們課后進行對比學習。
課后復習階段,教師發送音頻、發布作業通知,在規定時間里查看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推送上來的每一個小視頻,并具體到每個學生的動作逐一進行點評。最后根據全班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總結共性問題,在線指出并集中講解,有助于學生及時梳理重點和難點,糾正錯誤動作。
4.1.3學習效果
將學生在班群上的表現納入最終成績考核中,包括在班群上進行的通知查詢、視頻觀看、消息提問、課堂上對平臺知識的回顧、課后按時以小組為單位推送作品等,以加權的形式計入總評成績,改變以往教師僅以單一的課堂期終成績評價學生的做法,促進“智能手機+微信”模式教學的有效開展,完成對學生在使用“智能手機+微信”平臺上行為的有效評估。
4.1.4反饋評價
評價對教學過程有監控和控制作用,對教師和學生則是一種促進與強化[13]。基于“智能手機+微信”模式教學評價的反饋主要包括兩方面信息。第一,數據分析 包括對學生使用機型、移動終端分布、微信使用情況等進行分析,有助于教師了解班級基本情況;第二,學生反饋 主要包括在線學習與課堂表現。學生在線查看通知,觀看視頻、上傳作品次數,問題詢問頻次等,都能很好地反映學生對健美操課程采用新模式的態度與想法,另外,課前檢驗學生在線學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操作練習,進一步思考和完善“智能手機+微信”模式如何更好地應用于健美操課程。
目前傳統公體健美操教學存在課時少、教學間歇時間長、學生人數多、課外與學生聯系少等問題,微信平臺的出現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可能。以上述“智能手機+微信”教學模式為指導,從教學準備、教學活動組織兩個環節介紹健美操教學實施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基于“智能手機+微信”模式的健美操教學實施流程
4.2.1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環節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活動。
(1)教學對象前測
對所在班級87名學生關于“智能手機+微信”使用情況開展調查與分析,結果發現:100%的學生都擁有智能手機;并且所有的學生都知道微信且每天都在使用,83.91%的學生能熟悉微信各個模塊功能;98.85%的學生會把手機帶到課堂上,62.07%的學生會經常利用手機上網來用于學習。學生對智能手機使用的普遍性、依賴性,將為新模式教學實踐的開展提供充分條件。
(2)建立班級微信群
教師發起群聊,邀請健美操選項班的所有學生加入群聊,學生們通過掃碼或添加形式,并以實名備注進入班群成為其中一員。教師做為群主,可隨時發布該課程公告、通知、發送圖文、視頻、學習資料等,健美操班群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溝通方式。
(3)確定學習主題
公體健美操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對健美操有初步的了解,掌握健美操基本知識,具有設計、編排成套操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欣賞美和表現美,提高學生協調性和韻律感。因此,主要對不同風格健美操基本動作、組合、套路、編排、音樂的選擇進行學習,利用“智能手機+微信”眾多功能的工具,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4.2.2教學組織
教學組織主要包括三個階段活動:模擬演示、教學應用和教學反饋。
(1)模擬演示
教師以身邊最近的人另建一個群,通過角色扮演方式開展健美操模擬學習,包括發布群公告、群通知、課程內容的推送、如何接收、查詢、與教師互動、與學生分享資料等。
(2)教學應用
教師在熟悉微信群使用功能之后,需確保手機運轉功能正常,才可啟動“智能手機+微信”模式在健美操教學應用中。健美操是一項技術性強的運動,它不比球類、田徑、游泳等項目,只講究動作;它必須要跟音樂很好地配合,同時要求身體的協調性要好,在大班制里面,老師無法顧及到每個人,所以對于部分身體協調性較差,況且站在后面的學生來說,時常會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課后練習就無從下手;不知如何彌補;一沒有資料、二自己動作又不會;老師課堂尾聲布置作業,經常沒有聽清楚要求,一回去就忘記了,都不知道要復習什么,干脆就不練;下次課又有新的動作,又不會,如此積累下去,極大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將上課通知、課堂知識點、難點解析,視頻、音頻、錄像、作業布置等通過微信平臺推送到班群,能較好地解決這類問題。該微信功能有助于學生便捷、精準獲取課程內容,學生在遺忘有關通知、動作的時候,只要打開手機、進入健美操選項班群的時候,“群通知”“優酷視頻”“愛剪輯——我的視頻”里面都有對應的內容可進行查看,在查看教師推送的課程內容時,可把它分享到朋友圈中,既有助于資源共享,又便于隨時查看。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把握教學進度。
(3)教學反饋
教學反饋主要包括學生使用微信情況、在線學習參與度及課堂表現,并在課程結束時,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以采用“智能手機+微信”教學模式的87名學生為調查對象,對健美操課程教學模式的設計,構建及實施進行的調查,根據反饋,教師及時調整教學進度與教學策略,進一步完善教學內容。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和移動終端軟件——微信的普及,利用網絡媒介進行健美操教學改革已成為一種趨勢,基于“智能手機+微信”平臺的健美操教學模式盡管在實際應用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在課外能否自覺、認真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教師的課外工作量不斷加大等,但是在“互聯網+”時代,能將普及率較高的“智能手機+微信”平臺應用于公共體育健美操教學是非常有效且可行的教學模式。利用“智能手機+微信”簡便、快捷、靈活的特點,重新構建健美操課程教學體系,注重新的內容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將可彌補公共體育健美操教學中存在問題,改善健美操教與學的現狀,為高校公體健美操教學在“互聯網+”時代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EB/OL].(2013-02-06).https://wenku.baidu.com/view/53d4dc087cd184254b3535cc.html.
[2]馬鴻韜.健美操運動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4:40.
[3]習近平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EB/OL].(2015-05-23).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5-23/7296724.shtml.
[4]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9.
[5]趙培禹,陳鋼,等.計算機支持的體育“混合式”學習理論與實驗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0(8):101-108.
[6]肖光來.健美操[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14.
[7]魏華.健美操技術課網絡化教學平臺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1):91-94.
[8]黃曉麗,李可興.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健美操教學訓練中的應用[J].體育學刊,2007(2):86-88.
[9]樊瀾,劉珺,張傳雷,等.3G 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研究和分析[J].電信科學,2009(8):63-67.
[10]喬軍,吳瑞華.智能移動終端的教學應用及前景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3(2):81-84.
[11]范文翔,馬 燕.基于移動學習平臺的混合學習新模式——以微信平臺為例[J].重慶高教研究,2016,4(6):78-83.
[12]肖爾頓.“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混合學習模式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17(10): 123-129.
[13]烏美娜.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Aerobics of Public PE Course Based on "Smartphone + Wechat"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CHEN Shuzhuang, etal.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520141, Guangdong, China)
2018年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成果(?18022)。
陳淑妝(1976—),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