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穎,曹永攀
(北海藝術設計學院,廣西 北海 536000)
北海是一個依托旅游業發展起來的城市,21世紀初,海灘公園和銀灘公園的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北海旅游業的發展蒸蒸日上。目前,旅游業已經發展成為北海市的經濟支柱產業。同時,在國家對外開放政策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支持下,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合作越來越頻繁,關系不斷向前發展,為北海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提高生活質量,旅游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因此,北海市可通過各種方式優化旅游城市的形象,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比如以北海地域特色為基礎設計一系列圖案,廣泛應用于紡織品等各類商品上。
北海擁有古跡類、人文類、風光類、濱海類四大旅游資源。古跡包括合浦古漢墓,特產包括合浦鵝、北海西瓜、香山雞嘴荔枝、潿洲黃牛、花刺參、梅香魚、北海豬腳粉、椒鹽彈蝦等,特色工藝品包括合浦貝雕、牛角雕等,著名景點包括潿洲島、北海海底世界、海洋之窗、北海銀灘旅游度假區、北海老街、鱷魚山景區、潿洲盛塘天主教堂、北海園博園、冠頭嶺國家森林公園等。除此之外,還有具有極高研究和觀賞價值的潿洲島火山地質公園等。
以北海特產、特色工藝品、著名景點等為元素設計一系列圖案,將北海特色旅游文化精煉化、視覺化,提高游客的視覺享受和游覽體驗,同時,也有助于塑造和優化北海旅游城市的文化形象,提高北海的知名度,促進北海旅游業的發展。
圖1是本研究團隊用“北海”二字繪制的簡約圖案,“北”與“海”相互聯系,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象征著北海旅游發展與北海特色文化之間息息相關、相互促進的關系。圖2以合浦南珠的外形為圖案的圓形外輪廓,將涌動的海面、上升的水蒸氣、矗立的礁石抽象為簡約的線條,作為圖案的內部元素,營造出形象生動、唯美的氛圍。圖3用簡單的線條繪制了一個貝殼的形象,使游客很容易了解到貝雕藝術是北海的一大特色,同時也是一種令北海市民自豪、令游客嘆為觀止的藝術形式。圖4是以北海火車站為原型繪制的一張明信片,火車站是很多游客在北海旅行的起點和終點,明信片是常見的旅游商品,因此,明信片與火車站的結合是值得嘗試的方式。

圖1 北海

圖2 海枯石爛

圖3 寶“貝”

圖4 啟程
在現代設計中,圖案設計已經成為與色彩、形式、材質同樣重要的設計元素。北海特色旅游文化元素在紡織品圖案設計中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紡織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紡織品不僅要具備使用功能,同時也要具備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1]。如今,國內外紡織品產業發展迅速,人們對優質紡織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對紡織品圖案設計的藝術欣賞價值也越來越重視。在全球化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的今天,民族文化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重要標志。時尚與傳統共存,家用紡織品的設計體現了民族性與時代、時尚的緊密結合,只有集時尚與傳統、美觀與舒適為一體,才能真正發揮紡織品特有的生命力[2]。因此,遵循圖案設計的流行趨勢,通過北海特色旅游文化元素圖案設計來豐富紡織品圖案,使紡織品具有更高的文化藝術價值、滿足消費者對優質紡織品的需求和強化人們的民族文化自信,是設計者考慮的重點。北海特色旅游文化元素圖案可運用于服裝、鞋履、包袋、帽子、發飾、鑰匙扣和鑰匙鏈、絲巾、雨傘、手機殼、紀念品中。在服裝、包袋、帽子等品類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印花和圖案、面料肌理、廓形和結構等方面。以服裝為例,在印花和圖案方面,可作為單獨紋樣,也可作為大面積印花,與經典基礎款相結合,使服裝易于搭配,提高服裝的穿著性能;在工藝方面,可以采用多種印花工藝,例如植絨、刺繡、扎染、數碼印花、凹凸壓印、編織手法、貼花工藝、失真水印、漸變效果等;在面料肌理方面,北海特色旅游文化元素圖案可紡織成有圖案肌理的面料,制成基礎款服裝單品,使基礎款服裝具有獨特性。除了在圖案和印花、面料肌理方面的運用,北海特色旅游文化元素圖案還可運用于服裝款式廓形和服裝結構上,采用更加搶眼、鮮亮、奇特的風格設計,使服裝造型獨特新穎,面向年輕消費者市場。對于其他品類,在運用圖案時,還可根據不同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特征,對圖案進行色彩、形式、材質上的變化加工,使圖案的風格多樣化,迎合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使旅游紡織品適用于更廣泛的消費人群。
圖案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本課題在探索北海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現代旅游業發展共融的同時,設計北海旅游業特色圖案,并在紡織品上實踐應用。將北海特色文化元素圖案與紡織品相結合之后,承載著這些圖案的紡織品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內涵的,是具有長盛不衰生命力的文化代表,能夠更好地塑造、優化北海旅游城市的形象,促進北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