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啟 樂麗花 柏克崗 孫慧 劉麗梅 李海燕
(云南省曲靖市師宗縣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 師宗655000)
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一種以侵蝕性關節炎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晨僵、關節痛與壓痛等是RA常見的臨床表現,時至今日RA病因仍不是非常明確。隨著RA病情的發展,患者的滑膜炎癥會發生不同程度變化,進一步發展可能發生關節畸形和功能減退甚至喪失[1~2]。RA在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生,主要集中在35~50歲,發病率達到80%,男性和女性發病率亦不同,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3倍,全國RA患病率在0.32%~0.36%,會導致患者的勞動力喪失或致殘[3~4]。通過藥物治療,可以減輕RA患者癥狀、延緩病情、使其生活質量得以提高[5]。筆者在臨床中發現使用三烏膠丸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有較好的反饋,為進一步探討三烏膠丸對類風濕性關節的療效,本研究對比了單用在臨床上常使用的锝[99Tc]亞甲基二膦酸鹽注射液與聯合三烏膠丸治療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0月7日~2020年5月7日在我院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12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試驗組男27例,女33例;年齡42~79歲,平均(58.38±7.90)歲;病程1~5年,平均(2.88±0.94)年。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44~82歲,平均年齡(58.47±7.95)歲;病程1~5年,平均(2.87±1.2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 斷 標 準 參照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于1987年發布的標準:(1)患者晨僵時間≥1 h(關節或周圍部位);(2)軟組織腫脹或者積液的關節區域≥3個;(3)關節腫脹≥1個;(4)關節腫有對稱性;(5)皮下結節;(6)典型RA的X線片改變;(7)類風濕因子(RF)呈陽性(滴度>1:20)。凡是有上述7項指標中的4項或者4項以上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骨關節炎者可以診斷為RA,其中出現(1)~(4)項指標的患者病程至少為6周[6]。
1.3 入組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RA診斷標準;查體未患有影響試驗結果的疾?。荒挲g≥18周歲,并全程愿意接受檢查治療。(2)排除標準:確診為RA晚期,伴關節(畸形)、肢體(缺失)、勞動能力(缺失);確診有精神疾病或胃腸潰瘍等嚴重疾?。辉袐D或哺乳期;對藥物過敏或醫生認為不適合參加本研究。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 給予锝[99Tc]亞甲基二膦酸鹽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00218)治療,1盒/次,1次/d,療程為30 d。
1.4.2 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用三烏膠丸(國藥準字Z53020142),5 g/次,2次/d,療程為30 d。
1.5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晨僵時間、關節腫脹個數、關節壓痛數、關節疼痛程度(VAS)評分、健康評定問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HAQ)評分、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標準: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中RA療效判定標準制定。見表1??傆行?(顯效例數+進步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表1 療效判定標準
1.6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所有統計檢驗采用雙側檢驗。根據分析指標的分布,如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參數檢驗,如資料不符合正態分布且經數據轉換仍不符合參數檢驗要求,將采用非參數檢驗。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晨僵時間比較 治療后,兩組晨僵時間均較治療前減少,且試驗組減少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晨僵時間比較(min,±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晨僵時間比較(min,±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Z P試驗組對照組U P 60 60 59.27±8.68 59.65±6.69 1719 0.67 29.98±4.30*#35.97±4.05*565.5 0.00-6.737-6.738 0.00 0.00
2.3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腫脹個數比較 兩組治療后的關節腫脹個數均較治療前減少,且試驗組較對照組減少更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腫脹個數比較(個,±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腫脹個數比較(個,±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Z P試驗組對照組U P 60 60 10.32±2.42 10.32±2.17 1 773.0 0.89 5.13±1.29*# 7.17±1.72* 622.5 0.00-6.693-5.844 0.00 0.00
2.4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壓痛數比較 兩組治療后的關節壓痛數均較治療前減少,且試驗組較對照組減少更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壓痛數比較(個,±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壓痛數比較(個,±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Z P試驗組對照組U P 60 60 8.07±1.60 8.37±2.05 1683.5 0.54 4.88±1.18*#6.07±0.99*829.0 0.00-5.422-5.802 0.00 0.00
2.5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疼痛程度比較 兩組治療后關節疼痛程度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且治療組改善幅度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疼痛程度比較(分,±s)

表6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疼痛程度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Z P試驗組對照組U P 60 60 6.12±1.51 5.95±0.87 1 750.5 0.79 2.90±1.00*#4.33±1.10*635.0 0.00-6.479 -5.776 0.00 0.00
2.6 兩組治療前后HAQ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的HAQ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試驗組較低幅度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7 兩組治療前后HAQ評分比較(分,±s )

表7 兩組治療前后HAQ評分比較(分,±s )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Z P試驗組對照組U P 60 60 25.27±3.45 24.45±3.12 1 590.5 0.27 11.65±3.08*#15.85±2.81*544.5 0.00-6.724 -6.741 0.00 0.00
2.7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未出現不良反應。
三烏膠丸源自云南彝族名方“三烏湯”,由于三烏湯熬制成膏狀后顏色為黑色,加之黑色為彝族的崇尚之色,故而取名“云南黑藥”,之后由云南金烏黑藥制藥有限公司進行多次劑型改造升級于1995年改為丸劑。三烏膠丸由生川烏、生草烏、附子、生白附子等共計八味中藥組成?,F代藥理學研究顯示,三烏膠丸具有良好的抗炎、抗免疫、鎮痛作用,和較強的活血祛瘀、通經活絡效用。锝[99Tc]亞甲基二膦酸鹽注射液是一種免疫調節劑,具有抗炎、免疫調節等作用[8~10]。
本研究采用了健康評定問卷,它是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結局評估量表,已在許多不同的領域起到了重要作用。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1個月后,幾個評價指標(晨僵時間、關節腫脹個數、關節壓痛數、關節疼痛程度及HAQ評分)有較對照組明顯的改善,說明臨床上使用三烏膠丸聯合锝[99Tc]亞甲基二膦酸鹽注射液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較好的療效,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疼痛程度,提高功能狀態。這可能與三烏膠丸具有祛寒除濕、祛風通絡、活血止痛、強筋健骨之效有關,中藥復方具有多成分、多途徑、多靶點的作用特色,但目前缺乏對三烏膠丸的深入系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