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玲
(河南省濮陽縣人民醫院內一科 濮陽457100)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CVD)主要指顱內動脈粥樣硬化引發的病變。據相關研究顯示,我國腦血管疾病致死率高居第2位,我國ICVD患病率、病死率占心血管疾病總數的80%[1]。他汀類藥物為目前療效明確的降脂藥,具有抑制血脂合成、抗炎、調節機制免疫功能等多種作用,現已在臨床廣泛使用[2]。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具有破壞膜蛋白結構,減少前列腺素合成,釋放氫離子,減少血小板聚集的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探討雙聯抗血小板聚集藥物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ICVD對療效、血壓水平、凝血功能、不良反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95例,按照治療方案分為單一用藥組46例和聯合用藥組49例。單一用藥組男27例,女19例;年齡43~76歲,平均(59.28±7.98)歲。聯合用藥組男25例,女24例;年齡45~78歲,平均(62.24±7.85)歲。兩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缺血性腦血管病血管內介入診療指南2015》[4]診斷標準;心、腎功能良好;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大面積腦梗死;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1.0 mm;合并風濕性心臟病;伴明顯心功能衰竭;合并心肌梗死;近3個月內存在手術史;伴心房纖顫;對本研究藥物過敏。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吸氧、抗休克、降顱壓等常規治療。
1.3.1 單一用藥組 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注冊證號H20170216),口服,20 mg/次,1次/d。治療1個月。
1.3.2 聯合用藥組 在單一用藥組基礎上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注冊證號H20130339),口服,100 mg/次,1次/d;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國藥準字J20180029),75 mg/次,1次/d。治療1個月。
1.4 觀察指標(1)療效。(2)治療前后兩組血壓水平(舒張壓、收縮壓)。(3)治療前后兩組凝血功能[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時間(TT)、凝血酶原時間(PT)]。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加肝素抗凝,使用血液流變學測試儀檢測FIB、TT、PT水平。(4)不良反應(腹瀉、嘔吐、白細胞異常)。
1.5 療效標準 臨床控制: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減少91%~100%;顯效:NIHSS評分減少46%~90%;有效:NIHSS評分減少18%~45%;無效:NIHSS評分無明顯變化或增加。總有效率=(臨床控制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血壓水平、凝血功能指標等)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療效、不良反應等)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對比 聯合用藥組總有效率為93.88%,較單一用藥組的80.43%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血壓水平對比 治療后,聯合用藥組舒張壓、收縮壓水平較單一用藥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壓水平對比(mm Hg,±s)

表2 兩組血壓水平對比(mm Hg,±s)
收縮壓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用藥組單一用藥組組別 n 舒張壓治療前 治療后40 40 t P 105.62±11.08 101.23±10.27 1.544 0.126 75.68±8.46 88.34±7.58 7.664<0.001 158.56±13.05 154.67±11.58 1.533 0.129 120.64±9.68 138.34±11.07 8.309<0.001
2.3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后,聯合用藥組FIB較單一用藥組低,TT、PT較單一用藥組長(P<0.05)。見表3。
表3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對比(±s)

表3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對比(±s)
組別 n FIB(g/L)治療前 治療后TT(s)治療前 治療后PT(s)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用藥組單一用藥組t P 49 46 4.26±0.76 4.16±0.58 0.718 0.475 3.25±0.58 3.85±0.69 4.598<0.001 15.65±1.36 15.18±1.24 1.771 0.080 17.64±1.15 16.57±1.34 4.184<0.001 11.68±0.35 11.56±0.29 1.813 0.073 15.20±0.81 13.45±0.68 11.367<0.001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聯合用藥組出現腹瀉3例,嘔吐3例,白細胞異常2例;單一用藥組出現腹瀉2例,嘔吐2例,白細胞異常1例。聯合用藥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6.33%(8/49)與單一用藥組10.87%(5/46)比較無顯著差異(χ2=0.598,P= 0.439)。
ICVD多因腦動脈狹窄或梗阻,引發腦血流循環障礙,誘發腦組織缺氧、缺血,導致腦功能損傷。因此,有效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穩定斑塊發展對控制ICVD進展具有重要意義[5]。
阿托伐他汀為他汀類藥物,可通過調節相關腦細胞功能,降低患者膽固醇,阻斷肝內膽固醇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快患者血液流動速度,并能通過抗興奮毒性神經損害,降低腦梗死后血漿一氧化氮水平,起到保護神經的作用[6]。阿司匹林可抑制環氧化酶活性,預防血管內斑塊脫落,抑制血栓形成,恢復受損神經。氯吡格雷能抑制血小板膜二磷酸腺苷受體,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單一用藥組,聯合用藥組總有效率較高,治療后血壓水平較低(P<0.05),表明二者聯合治療ICVD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壓水平。
ICVD因組織缺氧,造成內皮細胞損傷,凝血因子Ⅲ從損傷細胞內質網釋放入血,從而啟動外源性凝血系統,引發血液高凝狀態。FIB為血小板聚集的重要介質,能促進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對腦卒中預測具有重要意義[7]。TT為測定血凝時間,PT可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阿司匹林可通過阻止前列腺素釋放,有效抑制機體內血小板聚集,從而延長TT、PT。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聯合用藥組FIB較單一用藥組低,TT、PT較單一用藥組長(P<0.05),表明雙聯抗血小板聚集藥物聯合阿托伐他汀類藥物治療ICVD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此外,聯合用藥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單一用藥組比較無顯著差異,說明聯合用藥并不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雙聯抗血小板聚集藥物聯合阿托伐他汀類藥物治療ICVD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壓水平,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