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俊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洛陽471003)
乳腺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較高,且有逐年上升趨勢。臨床表現包括乳房腫塊、乳頭溢液、乳房疼痛、腋窩淋巴結腫大及皮膚改變,對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隨著乳腺癌診療技術和醫療技術的進步,可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但患者對生存質量的要求逐漸提升[2]。其中常規乳腺癌標準根治術有較高的手術成功率,復發率較低,但需將整個乳房切除,對患者的影響較大[3]。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將胸大肌完整保留,有效減少對患者的影響,但相關療效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對比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與常規乳腺癌標準根治術對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年齡29~62歲,平均年齡(45.23±5.63)歲;病程1~21個月,平均病程(7.87±1.22)個月;左側26例,右側24例。觀察組年齡28~61歲,平均年齡(45.46±5.54)歲;病程1~22個月,平均病程(7.84±1.28)個月;左側27例,右側2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對比。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審核本研究方案并批準實施。
1.2 入組標準(1)納入標準:均為女性;經X線、病理檢查確診;均為單側;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肝腎功能異常。
1.3 手術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乳腺癌標準根治術:切除患側乳房、胸大肌和胸小肌,包括鎖骨和腋窩淋巴結清掃。
1.3.2 觀察組 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取仰臥位,設計切口應根據乳房的大小、形狀和腫瘤位置,并與腫瘤邊緣相距3 cm以上,全麻,對皮瓣進行游離,切除皮瓣下胸大肌筋膜、乳腺腺體組織,病理組織冰凍檢查,清掃腋窩淋巴結,術后放置引流管在腋下及胸骨旁,4-0薇喬線縫合手術切口,術后2~3 d改接負壓引流球。
1.3.3 術后處理 待切口愈合后,兩組進行常規化療,1次/周,連續化療12周。
1.4 評價指標(1)比較兩組術前及術后12周的生存質量,采用乳腺癌生命質量測定量表(FACT-B)[5]評分,包括生理、功能、情感、附加關注、社會等,總分0~144分,分數越高生存質量越好。(2)比較兩組術后12周并發癥(上肢淋巴水腫、感染、皮瓣壞死、皮瓣積液)發生情況;隨訪1年,比較兩組生存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全部計量資料均經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FACT-B評分對比 術前,兩組生理、社會、情感、功能、附加關注評分及總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社會、生理、功能、情感和附加關注評分及總分均比術前高,且觀察組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FACT-B評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FACT-B評分對比(分,±s)
注:與同組術前相比,*P<0.05。
時間 組別 n 生理 社會 情感 功能 附加關注 總分術前對照組觀察組50 50 t P術后對照組觀察組50 50 t P 9.51±2.62 9.88±2.56 0.714 0.477 12.63±2.31*18.59±2.35*12.789 0.000 8.73±3.59 8.72±3.61 0.014 0.989 13.18±2.81*17.24±2.93*7.072 0.000 6.69±1.39 6.79±1.28 0.374 0.709 10.73±2.51*15.13±2.49*8.800 0.000 8.77±1.48 8.67±1.53 0.332 0.741 14.06±1.13*19.28±2.64*12.854 0.000 10.62±3.34 10.79±3.27 0.257 0.798 15.61±3.37*22.08±5.17*7.413 0.000 44.32±12.42 44.85±12.25 0.215 0.830 66.21±12.13*92.32±15.58*9.350 0.000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生存情況對比 術后隨訪1年,觀察組生存率92.00%(46/50)與對照組88.00%(44/50)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00%(3/50)比對照組22.00%(11/50)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生存情況對比[例(%)]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病因較為復雜,可能由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6]。乳腺癌病理主要是由于多種致癌因子在乳腺上皮細胞發生基因突變,導致惡性腫瘤細胞無限增殖,壓迫和侵蝕周圍正常組織,對正常乳腺組織結構造成破壞[7]。當前,隨著乳腺癌發病率的升高,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故對患者早期進行診斷、治療尤為重要[8]。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及對乳腺癌的認識加深,臨床治療乳腺癌方式較多,但仍以手術切除聯合放化療治療為主要方式。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術后社會、生理、功能、情感和附加關注評分及總分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00%(3/50)低于對照組22.00%(11/50);兩組術后1年生存率比較無明顯差異,表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患者較常規乳腺癌標準根治術效果好,可減少并發癥發生,且可有效改善術后生存質量。常規乳腺癌標準根治術手術合理,療效明確,但切除病灶較大,術后在患者胸部留下多個手術瘢痕,創傷較大,易導致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對女性形象影響較大,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9]。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可有效將手術范圍縮小,保留胸大肌的完整性,避免鎖骨以下損毀外形下凹,保證患側上肢的正常功能,美化乳房形態及功能,有效提升患者術后生存質量;同時還可保證術后兩側乳房對稱,使女性乳房第二性征最大程度保留,乳頭乳暈復合體保留,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避免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影響。此外,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可有效將手術視野擴大,縮短皮瓣隧道距離,降低手術難度,使并發癥的發生減少[10]。但在采用乳腺癌改良手術時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在術中應嚴格操作,并對術后的護理及綜合治療予以高度重視,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但鑒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小,隨訪時間較短,后期應大樣本,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證實對比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與常規乳腺癌標準根治術對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影響。
綜上所述,與常規乳腺癌標準根治術相比,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的并發癥較少,有效改善術后生存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