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克文
(三橋惠(佛山)新材料有限公司 佛山 528000)
專利標準是技術、專利和標準的交叉部分[1,2],而傳感技術也是材料、電子信息、物理、計算機等多學科交叉領域,傳感器產品種類型號繁多而其應用又廣泛涉及到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安防、工業互聯、智能家居、消費電子和環境監測等諸多領域,逐步形成了目前國內傳感器領域標準歸于多個不同標委會下的標準體系。因而,傳感器行業的專利標準化工作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本文僅展示了傳感器特定企業的一些專利標準化試點模式探索。
如圖1,專利標準工作中,自主創新技術、高價值專利和專利標準看似呈現出一種倒三角的漏斗關系,也就是說專利標準來自于高價值專利,而高價值專利來源于企業自主創新技術。但實質上三者之間在“技術效果”上面有著相互融合、依存與制約的關鍵節點。

圖1 技術專利標準化節點圖
簡單來說,技術效果可以用于對技術創新水平、專利價值高低、標準要求基準的評價。一個技術方案在解決技術問題時,其必要技術特征(專利權利要求)產生出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的技術突破,遠遠超過現有的標準要求,這就有明顯的三者融合、依存特征,其最后就能形成為企業所想擁有的自主創新技術、高價值專利、專利標準,當然也能重新定義產品和引領行業技術風向。
如表1所示,在面對技術問題時,企業在技術上持續開發可以know-how的形式進行技術秘密保護,追求的是獲得技術問題的最優解,以均衡技術效果和投入產出比,實現最大化的收益。而專利因為需要以技術公開換獨占權,就要考慮整體布局,不同技術方案來處理技術問題的多個解防止他人的避權設計,進而更大范圍的實現專利權壟斷。而專利標準顯然是以質變為特征對這些技術進行分級,關注在每個等級水平所需要達到的突破點附帶必要專利技術,在顧客與廠家之間形成對技術分級的經濟成本關系的默契。因為標準帶來的技術分級,為了達到客戶對高技術等級的產品標準要求增加產品附加值,就需要援用其背后的核心技術,必然會涉及技術背后的高質量專利或know-how,這是標準、技術、專利參與行業競爭的底層邏輯。技術秘密和know-how會因為核心技術人員的流失而外傳,將創新技術形成為獨占的專利權才能獲得較長時間段的專有保護,而標準水平以技術分級來錨定技術效果一來可以將專利技術融入標準;二則對產生技術效果的必要特征與現有技術形成了明顯的區分,進而更為穩固專利權屬要求,防止更多的無效手段。因此,三者在基于技術效果的分級標準和專利權保護力度及避免技術流失之間又存在融合、依存和制約關系。

表1 技術、專利和標準角度差異
基于以上種種,在面向具有挑戰性的“傳感器及敏感元件專利轉化標準試點”任務中,企業組建了在技術、專利、標準化方面的組合型和復合型人才隊伍,來擬定實施方案,具體情況見表2。為更好的推動工作的實施,還委派了小組成員參加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標準技術審評中心的“標準體系建設與質量提升”研修班課程。

表2 某司標準化試點小組人員分布情況
進而結合企業實際,初步擬定了如表3所示的專利標準路線圖。從傳感器的集成化發展、感知方式的多樣化、復雜環境的安全防護、多制式信號兼容輸出、新的敏感原理/工藝、特定功能設置、下游應用端產品模塊集成等方面在現有技術基礎上探尋企業技術/專利布局方向,確立未來的標準化路線。

表3 某司傳感器標準化路線圖
同時,圍繞下游市場產品標準配套技術開展需求分析,從技術基礎標準、設計開發、工藝技術、生產/加工和測量設備、零部件和材料采購要求、檢驗和試驗方法、信息技術、安裝交付和包裝等方面,構建覆蓋產品生命周期過程的《三橋惠技術標準明細表》,確立企業產品標準的相關特性矩陣,以便更好的開展企業標準的研制工作,縮短企業標準的研制周期。
如表4,在產品防護性方向,現有的防潮溫控技術在涉及水蒸氣、凝露、接觸水的電器終端存在安全防護導致人體觸電或短路失效的隱患,以防護等級標準來界定技術分級,以水接觸范圍、接觸時間來對防潮、短時水接觸、長期浸水進行標定,重新定義了技術效果滿足18 h浸沒電氣安全才能達到防水溫控行業標準IP X7等級的新產品。對滿足該技術效果的技術方案覆蓋了頂部防水、引出端防水、底部防水、增大注膠量空間、注膠工藝、注膠配比、注膠設備、電接觸件連接、模具簡化的外殼設計等一系列的專利布局,專利權經歷了2個廠家的無效得以維持,并對行業龍頭企業進行了專利許可收費,專利技術通過標準要求轉化形成為了行業標準,在行業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榮獲專利獎和科技進步獎。

表4 防水溫控的專利標準化案例
如表5,在產品的功能性方向,涉及電動器具中感性、容性負載或多種組合產生瞬間充放電對零部件帶來傷害或永久損壞問題[3],常規的技術手段在強化電接觸材料后其抗過載能力可以從1 000 周期提升到2 500 周期。為提升更好的技術效果,我們從驅動材料與動作機構一體化減少阻力、按不同技術等級增加助力、吸放、感應場集聚功能模塊集成專利布局來滿足客戶對大負載快通斷的不同需求,實現360 度探測、角度調控的需求定制功能,過載能力超過70 000 周期,跳躍式的提升了產品性能,技術效果顯著,專利權經歷無效后得以維持,榮獲廣東省專利獎,技術標準升級已獲得工信部行業標準立項。

表5 角度敏感功能的專利標準化案例
案例也可看出,在標準研制中,為了得到分級量化的技術效果實現產品和技術的重新定義,就必須要實施或設計多個解的技術方案,這樣反過來又促進了不同方案解決技術問題的專利布局,盡量防止他人的避權設計,有效的助推高價值專利的培育。正反邏輯都能夠支持技術分級可以量化技術效果進而促進技術、專利和標準的一體化發展。
傳感器基于材料、信息和半導體裝備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迭代升級周期加速,不斷催生新的原理、工藝、功能型產品的面市,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技術拉動作用顯著,業內多個示范項目入選工信部的“工業強基一條龍”,更是“十四五”產業“強鏈”“補鏈”行動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材料和元器件模塊。
基于功能性、防護性和新原理、新工藝等手段推出的自主創新產品,藉由量變到質變實現技術效果的跳躍式突破,通過標準化手段進行技術分級進而重新定義和區分新技術、新產品,增進企業產品附加值,引領“專精特新”的行業風向標。同時,以技術效果的量化分級來明確界定專利必要特征進行專利布局,能較為有利的增加權利要求的保護力度維持專利權的穩定性和更大保護范圍的覆蓋,以培育更優質的高價值專利。
以“技術效果”為關鍵節點的技術、專利和標準融合的一體化模式創新,是企業在專利轉化標準試點工作中的一種路徑探索,技術效果的量化分級和標準化還能較為容易與顧客明確不同等級、功能的產品定價,體現技術創新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