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占龍(臨夏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甘肅 臨夏 731100)
在《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中直觀地闡述了政府的監督管理職能。政府在落實項目質量監管工作時,應樹立全局意識,把國家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工程項目的質量進行全面把控,提高項目的安全性和使用性。
在工程項目監督體系中,政府需要對參與項目的所有主體進行監控,其中囊括建筑企業、監理部門、設計企業、第三方服務機構等,以及間接參與工程的建筑物資材料供應商。
以《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為基礎進行探究,政府主要的監督職能包括:第一,對建筑工程進行檢查,明確建筑工程的質量標準、檢查質量控制的行為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對相關單位履行責任的情況和行為進行檢查;第二,在責任范圍內規范竣工的組織模式并評估驗收的程序是否合理;第三,檢查建筑單位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以及質量檢測工作的情況;第四,為質量調查投訴事件取證,實施協調處理工作。
政府監督管理體系能對建筑的整個周期進行全面把控,有效遏制一些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約談工作,并實施差異性的處罰,保障建筑工程的質量,政府監督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政府監理工程項目流程圖
第一,監理人員的素養有待提升。部分監理人員缺乏責任心和耐心,監理水平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部分管理人員不具備上崗資格證,沒有從業資質,在工作中不能充分地發揮監理的職責。此外,監理隊伍的老齡化問題嚴重,人員配置方面存在漏洞,急需注入新鮮血液。同時,監理人員的分工不明確,導致施工現場較為混亂,導致施工計劃不能穩步推進。
第二,監管工作執行不到位。部分監理人員沒有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沒有對施工全過程的質量進行把控,導致進場的材料不符合建設的要求。這樣就為施工建設工作埋下了安全隱患,增加事故發生的概率。此外,監理工作缺乏穩定的可追溯性,缺少對施工設備的檢修和養護,缺乏對施工通病的提前考量,監理工作落實不到位,甚至經常出現違規的情況。
第三,監理歸檔能力水平較低。監理檔案信息較為混亂,記錄模式不規范,內容無法真實地體現施工建設的真實情況,質量控制方面出現漏洞。項目監理人員在審核時只填寫“同意”“不同意”等評價,沒有介紹檢查的具體位置、其中存在的問題、誘因以及是否修正等。此外,個別檔案中還存在質量控制信息前后矛盾的情況。
第四,個別項目存在失控的情況。因為監理的能力較差,各項工作落實不到位,監理檔案中存在信息缺失的情況,所以就導致了一系列的連鎖問題,主體施工的各個層級中都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影響建筑主體結構的安全性。
要想改善工程項目質量行為的情況,提升資源配置的效果,監理人員就應該加強隊伍建設,構建完備的監督管理機制,增強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實力度。政府應該使用科學的手段對工程質量管理工作進行科學調控,明確監理工作的規范性行為,保障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提高質量管理工作的推進速度。在工程項目的初始階段,建筑單位應與參與建設工程的所有主體進行充分交流與合作,設計單位、監督部門和施工單位應該通力合作,一起進行設計工作,對圖紙進行全面審核,及時掌握其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對應的優化措施,把施工的偏差值降到最低。在工程項目正式施工的階段,監理人員應該以建筑行業的準入機制為基礎,對進行現場的材料進行全面確認,檢查他們是否具備完整的檢驗證書和生產廠家,對材料供應商的運營資質進行考察。運用動態監管的模式,避免不符合建筑要求的物資和設備進入現場,實現精細化管理的目標。
在監督管理的基礎上,政府的行政監管部門應該以市場發展規律為基準,對市場準入機制進行細化處理,對中介機構、第三方服務機構以及項目的承包商進行重點管理。對他們工作的規范性進行動態化監管,及時剔除那些不滿足質量要求的企業。與此同時,政府應該建立預警機制,為企業提供正向的引導,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為各個建筑企業構建公平的市場環境。采取激勵制度的模式,對參與建筑項目的各個主體進行不定期管理,并對他們的綜合表現進行評估。科學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數據庫和信息資源平臺,確保能為建筑工程提供有效助力。
目前,在建筑項目監督管理中政府一直處于主導地位,為各個參建主體提供指引。所以,在實施項目管理時,政府要對自身的權限進行充分認知,形成系統的質量行為監督管理機制,明確自身工作的執行標準,嚴格按照操作的要求進行工作,成立完備的監督管理小組,進行實地調研工作,為監理人員提供范例,保障其行為的規范性。這樣就能有效地預見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升整體的安全性,使政府的監理人員樹立正確的意識。此外,監理安全管理機制,定期組織質量檢查活動,進行自檢自查,精準定位監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進行優化和完善。
同時,為了保障政府質量檢查工作能順利推進,應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這樣區域內的管理工作就能有效地整合。要對工作人員的履歷進行嚴格的審查,優先選擇具備充足監管經驗、專業能力強、職業素養高的員工,為后續監管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保障。此外上崗的監管人員需要按照國家工程質量的管理標準進行操作,為工作人員提供系統的崗內培訓,為表現優異的員工提供進修或者晉升的機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監管工作中。此外,加強質量宣傳工作,組織普法類節目,在潛移默化間優化工作人員的意識,保障整個工程的質量。
政府應整合現有的各項資源,擴大工程監督輻射范圍,進行全過程監督管理工作。把項目工程設計圖紙考察、建筑質量監管、安全等級評估等都納入質量管理的范疇。這樣就能形成聯動、高效的政府監督管理機制。在進行工程質量監督規劃工作時,需要按照區域劃分每一個項目,組建工程質量安全監督隊伍,把工程質量協助工作由外部轉入到內部,這樣才能突出工程監督的主體地位,避免出現發生問題時各個部門相互推諉的情況,實現權責相互統一的效果。因為監督工程量增加,政府部門的行政人員應樹立以實際為出發點的原則,明確各個環節的監督力度,不同環節制定對應的質量行為監管模式,保障各項工作有的放矢。
第一,按照建筑類型的差異化等級進行監督工作。因為住宅型建筑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工程質量信息反饋較為及時。所以對住宅性建筑進行監管工作時,應該配置適宜數量的監督管理人員,對現場進行全方位的排查,擴大抽檢范圍;第二,豐富工程質量監管的內容。在進行建筑工程監督管理工作時,要對各個分項進行處理,對機電、土建、消防以及給排水等工程進行重點把控,對關鍵性環節的細節進行探究。應該對參與建設工程各個主體的質量行為進行把控,保障監管的針對性;第三,保障監督管理工作的隨機性,參與監督的人員和被監督的項目都是隨機安排的,避免徇私舞弊或者腐敗的問題。
在監管的過程中政府應對企業的行為進行評估,形成科學的獎懲機制,為表現優異的企業提供表揚,對表現差的予以批評,談及企業是否遵循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是否滿足職業道德標準的要求,是否存在監理不稱職的情況,然后借助新媒體技術把評估的成果進行公示。監理部門應該建立專門的監督管理機構,對執行質量行為進行多角度評價,掌控那些不合格、經常發生質量事故以及工作落實不到位的企業,根據情節輕重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部分屢教不改的企業,將被清出市場。
開展組織檢查工作,對工程項目的監理模式進行剖析,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把控,開展工程質量通病質量行為的專項監督管理工作。比如對項目監理人的從業資格證進行考察,判斷其是否具備上崗資格;整治那些沒有對進場材料進行嚴格把控的監管人員,探究是否存在沒有提交使用申請就應用的情況,考察對再次使用的材料是否進行二次驗報;對監督管控機制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進行重點關注;審查監理資料不全面,各個分段驗報單不齊全,無法真實地體現現場真實情況的行為進行探究。應該定期對這些監理情況進行考察與核對,加強考察核對工作的落實力度,及時通報存在問題的區域,嚴肅處理違法和違規的行為。
此外,在專項調查的過程中應不定期抽查監理檔案中登記的信息,把數據信息和工程實物數據進行對比,評估監理質量的真實情況。如果發現監理責任落實不到位、監理檔案數據信息混亂的情況,將不予簽字,并及時更換監理的單位并予以相應的處罰。
綜上所述,政府在推進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工作時應對質量監理行為進行科學評估,借助宏觀調控手段對項目質量進行把控,增強其對質量地把控意識,優化資源配置的模式,提升信息化、一體化推進的速度,構建完備的質量監督管理機制,從根本上提高工程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