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雅蓓 陳群 徐鋒
摘 要:《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以開放務實的態度增進了亞太區域數字貿易共識。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區的江蘇自由貿易實驗區,發展數字貿易的技術、產業和設施等要素稟賦基礎厚實,搶抓RCEP簽署帶來的跨境貿易數字化、跨境數據流動、數字知識產權保護等數字貿易規則發展的新機遇,要用足、用活先行先試政策優勢,重點在數字貿易新模式探索、產業鏈數字化賦能、數字經濟新領域延伸、數字治理體系構建、數字合作新空間拓展等方面率先推進數字貿易改革開放。
關鍵詞:RCEP;數字貿易;江蘇自貿區
2020年11月15日,東盟10國和中日韓澳新15方成員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涵蓋全球三分之一人口、GDP、貿易和投資的最大自貿區正式啟航,這是我國在對外開放領域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作為擁有更大包容性的新型自貿協定,RCEP順應“數字”成為重要國際生產要素的新趨勢,以開放務實的態度增進了數字貿易共識,為電子商務、數據流動、數字產權等建立了共同規則,將有助于實現數字貿易的區域一體化效應。抓住用好RCEP協定帶來的數字貿易發展新機遇,江蘇省“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實施數字貿易提升計劃”,“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自主權”。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于2019年8月經國務院批復設立,包括南京、蘇州、連云港三個片區,承擔著“打造開放型經濟發展先行區、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的戰略使命。
一、江蘇自貿區發展數字貿易的要素稟賦基礎厚實
隨著全球邁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貿易成為拉動全球貿易增長的新引擎。數字貿易是以數字形式或以數字技術為基礎實現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跨境數據流動的總和,數字技術、實體產業和數字設施等構成數字貿易發展的要素稟賦基礎。江蘇自貿區依托江蘇制造大省、開放大省、創新大省三大特色,積極探索數字技術與貿易活動融合發展的新模式,與RCEP成員國家間的數字經濟合作初見成效,具備了在雙循環發展格局下構建數字貿易競爭新優勢的要素稟賦基礎。
(一)技術基礎:與東盟數字產業化合作進程提速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是推動數字貿易產生發展的核心技術要素。江蘇數字技術及其產業化發展居于全國前列,2019年,數字經濟規模超過40000億元,GDP占比超過40%,位居全國第二;大數據相關業務收入達到5000億元,位居全國第三,為數字貿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江蘇與RCEP成員國在數字經濟領域互補性強,在5G、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領域合作前景廣闊。
江蘇自貿區是江蘇數字貿易發展的先行區,以2020年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為契機,與RCEP的數字經濟技術合作進展迅速。從三個片區分別來看,蘇州片區所在地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新加坡國際合作的典范,以“中國化的新加坡經驗”為特質,構建全球領先的數字創新體系,形成數字產業集群化發展優勢,2020年,蘇州工業園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市場主體已逾1.3萬家,核心產業增加值已突破2500億元。南京片區立足江北新區全力建設“數貿之都”,打造數字技術創新高地,華為鯤鵬產業生態園、龍芯自主創新產業園等數字產業項目相繼落地實施;2019年,江北新區實現數字服務進出口1.53億美元,同比增長8.2%。連云港片區發揮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的政策利好,以電商產業園為載體,構建與日韓開展跨境電商物流集散的進出口雙向優勢。
(二)產業基礎:亞太地區產業數字化轉型態勢強勁
江蘇的比較優勢在于實體經濟,制造業規模多年位居全國第一,2020年實現第二產業增加值44226.4億元,占全國的11.51%。在全球制造業生產網絡中,RCEP成員國是江蘇制造業開展上下游產業分工協作的重點地區。2020年,江蘇與RCEP國家進出口貿易額為2392.19億美元,占全省貿易總額的37.22%,由此奠定了江蘇與亞太國家開展數字貿易的堅實產業基礎。
江蘇自貿區承擔著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的使命,利用重點產業與RCEP國家產業關聯強的有利條件,探索數字賦能產業升級已取得了積極成效,以工業互聯網為驅動的產業數字化轉型提速,數字技術對產業鏈價值鏈的整合能力不斷提升。蘇州片區車聯網先導區建設借力中日韓開放合作,推動汽車產業與數字化的高度融合;南京片區深耕越南、印尼、泰國等新興市場,推動大數據與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的融合發展;連云港片區聚力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支點,獲評國家五星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三)設施基礎: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穩步推進
數字基礎設施是推動數字貿易發展的根基。在疫情催化下,傳感終端、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新熱點。江蘇新基建主要指標全國領先,2020底全省累計開通5G基站7.1萬個,排名全國第二;新基建競爭力指數為86.3,名列全國第三。“江蘇建造”是江蘇走向世界的一塊金字招牌。2020年,江蘇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新簽合同額54.56億美元,完成營業額62.44億美元,8家企業進入ENR全球承包商250強,2家企業進入全球工程設計公司150強。在RCEP區域內,印尼等東盟國家是江蘇企業承接境外工程的主要市場,在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基建領域發展潛力巨大。
稟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江蘇自貿區發力新基建,一批信息數字化基礎設施項目領跑全國,RCEP區域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穩步推進。南京片區打造信息樞紐新高地,規劃長三角離岸數據中心、絲路國際新基建產業園等項目,推動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建設,探索跨境數據試點、國際網絡接入試點等工作。
二、江蘇自貿區在RCEP數字貿易規則構建中的發展機遇
(一)有助于激發跨境貿易數字化動能
電子商務規則成果是RCEP取得的重要突破之一,為江蘇自貿區激發跨境貿易數字化潛能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良好環境。首先,有助于推進跨境貿易自由化便利化,RCEP電子商務章節以促進電子商務的使用與合作為目標,要求推進無紙化貿易,認可電子文檔的法律效力,鼓勵電子認證互認等,將降低外貿企業的交易成本,加速推動江蘇自貿區跨境貿易規模化發展。其次,有助于加快服務貿易數字化,RCEP服務貿易章節對金融、電信等領域做出了高水平的開放承諾,實質性提高了域內服務貿易開放水平,有利于進一步助推江蘇自貿區探索服務貿易數字化發展的新業態和新模式。再次,有助于促進跨境貿易標準化,RCEP確定了原產地累計規則、海關程序、檢驗檢疫、技術標準等統一規則,強調數字貿易領域的政策互信和規制互認,對江蘇自貿區接軌國際高標準貿易投資規則提出了更高要求,將推動江蘇自貿區在跨境貿易發展模式、監管措施等方面加快改革創新步伐。
(二)有助于釋放跨境數據流動潛力
江蘇與RCEP成員國之間地理相近、經貿往來密切、人文交流頻繁,在國際交往中催生了巨大的跨境數據流動和數據共享需求。RCEP對跨境數據流動持適度開放態度,為江蘇自貿區提供了數字技術、數字基建、數字監管等多元化發展機遇。首先,RCEP協定初步構建了跨境信息傳輸的基本規則,以數字技術為引擎促進亞太地區跨境數據自由流動,江蘇自貿區打造科技創新先導區,數字技術及數字產業將大有可為。其次,RCEP要求締約方不得將要求相對方計算設施“本地化”作為進行商業行為的條件,不得阻止相對方為進行商業行為而通過電子方式跨境傳輸信息等,對5G基站、數據中心等提出更多需求,江蘇自貿區與東盟等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將進入快車道。再次,跨境數據流動要以數字監管保護隱私和數據安全,需要國內數據制度規則與國際制度規則的對接協調。江蘇自貿區前期已開展了數據跨境流動機制的先行探索,RCEP將拓展其在數據開放、數據流動等制度規則監管方面探索的廣度和深度。
(三)有助于拓展數字知識產權保護空間
江蘇建設知識產權強省,對自貿區提出了“對接國際通行規則,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要求。RCEP提升了亞太地區的數字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為江蘇自貿區謀求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化,用知識產權為數字貿易保駕護航,指明了發展方向和路徑。一方面,有利于推動江蘇自貿區實現數字知識產權國際等高。知識產權保護是RCEP協定中內容最多、篇幅最長的章節,互聯網時代的數字知識產權保護是其中新增的重要內容。江蘇自貿區要以此為契機,用數字知識產權的創造、使用、保護和實施來減少數字貿易的摩擦和障礙。另一方面,RCEP提高了數字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標準,數字環境下的執法,強調民事和刑事救濟“在相同的范圍內適用于數字環境中侵犯著作權或相關權利以及商標的行為”。這將倒逼江蘇自貿區從填補數字知識產權監管空白入手,全面提升對侵權的執法能力和執法力度。
三、RCEP背景下江蘇自貿區數字貿易的推進策略
(一)在政策和規則維度內,探索數字貿易創新發展新模式
推動RCEP數字貿易規則落地生效,研究實施與之相匹配的政策,培育數字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一方面,鼓勵跨境電商平臺向全球數字化貿易平臺升級。江蘇自貿區三個片區所在城市均已獲批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要充分發揮自貿區和綜試區“雙區疊加”的政策優勢,對接RCEP跨境貿易自由化便利化規則,突破傳統跨境電商平臺貿易壁壘,打造集產品展示、在線交易、物流通關、融資結匯、綜合服務于一體的全球數字化貿易平臺,形成全產業鏈、全平臺、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一站式”數字貿易新模式。推進數字貿易的海外倉發展模式,運用互聯網和智能倉儲技術提升海外倉的數字化和信息化程度,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赴目的地國家自建或共建海外倉。同時,加快建設平臺型海外倉和第三方海外倉,推進海外倉的共享,發展以海外倉為支撐的B2B2C備貨模式。擴大零售進口試點,發展O2O、網購保稅進口+實體“新零售”等進口新模式,加快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
另一方面,加快建設以數字化為標志的新型服務貿易。RCEP代表了中國服務貿易開放承諾的最高水平。江蘇自貿區要在相關規則維度內尋求服務貿易開放的新突破,首先要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實行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在自貿區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鼓勵和引導外資更多投向研發、管理咨詢、制造業相關服務等我國作出新開放承諾的部門,以及金融、法律等承諾提高開放水平的服務部門。同時,RCEP進一步開啟了亞太區域的服務外包市場,江蘇自貿區要利用本省服務外包領先優勢,支持企業開展信息技術、軟件開發、檢驗檢測、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外包,探索眾包、云外包、平臺分包等新模式。
(二)數字化賦能江蘇傳統產業鏈,重構RCEP域內數字貿易價值鏈
數字經濟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全球的生產網絡體系和利益分配體系。江蘇自貿區要抓住RCEP助推產業鏈區域化、數字化發展的態勢,積極融入亞太區域循環,實現內外循環有效鏈接。在數字產業鏈重構方面,一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激活數字貿易價值鏈的創新源頭。在數字創新鏈的功能定位中,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重點建設自主創新先導區;蘇州片區著力打造國際化創新高地;連云港片區聚焦“一帶一路”交流合作平臺。三個片區要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相結合,統籌推進數字產業核心技術攻關,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卡脖子”問題,實現數字產業關鍵技術、關鍵領域與關鍵環節的自主可控,加大數字貿易創新供給能力。二是以信息通信類數字貿易為抓手重構RCEP域內價值鏈。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江蘇自貿區重點布局的主導產業,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加強與日韓在信息技術研發環節的創新合作,深化與東盟在電子信息加工組裝環節的投資互動,大力發展信息通信類數字貿易,在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的同時,促進亞太區域信息技術價值鏈的重構升級。
在產業鏈數字化賦能方面,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生產、流通各環節的深度融合,以數字技術引領制造業全鏈條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一是在生產環節,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推動制造業全流程、全業務的數字轉型升級。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創新應用作為關鍵舉措,支持國科數據、江蘇樹根、博世汽車等標桿企業以工業互聯網為載體加強與RCEP成員國企業在技術、產業等多領域的深度合作;鼓勵與新加坡、韓國、東盟等國合作共建智慧產業園區、數字經濟園區,提升區域內的數字化協同集合能力,深化上下游產業鏈國際合作。二是在流通環節,統籌國內外物流通道網絡布局,構建數字化商品流通體系。加快商貿流通企業數字化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引導傳統流通企業向供應鏈服務企業轉型。
(三)探索靈活務實的合作機制,拓寬數字貿易合作新領域
探索靈活務實的數字經濟合作機制,準確研判RCEP各國數字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制定并實施差別化的數字經濟對接機制。對于日本等在數字技術研發上擁有雄厚儲備和開發能力的國家,可重點開展數字經濟領域的互補性技術研發,聯合攻克“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對于新加坡等在數字治理、數字創新方面具有特定優勢的國家,可重點發展數字經濟優勢領域對接機制;對于柬埔寨、老撾等數字經濟發展基礎相對薄弱的國家,重點挖掘在數字基礎設施、數字人才培養、電子商務等領域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拓展數字貿易合作新領域,將江蘇自貿區與東盟10國等RCEP成員國的合作重心從交通、水電、能源等傳統產業,向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數字領域轉移,為傳統經濟轉型和新經濟發展增添動能。提升企業數字化能力,積極引導數字經濟領域企業實施更多的雙邊、多邊、第三方數字經濟合作項目,打造數字經濟發展的示范項目,使江蘇自貿區成為帶動全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開放高地。
(四)深化制度型對外開放,構建高質量數字貿易治理體系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江蘇自貿區要為我國落實RCEP知識產權全面保護承諾發揮探路作用,研究設計自貿區數字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探索信息數據傳輸、數字傳播平臺、電子圖形界面保護等相關條款的落地;推進“互聯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新模式;支持引入區塊鏈和大數據技術,建立健全涵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服務的全鏈條保護機制;加大跨境知識產權保護交流合作,建立海外知識產權援助機制,在全國率先創建數字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
在數字治理體系建設方面,江蘇自貿區要探索完善開放條件下的數字貿易管理體制和監管模式。建設國際一流的特色電子口岸,豐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模式,加快由口岸通關執法向口岸物流、貿易服務等全鏈條拓展。探索分級分類的跨境數據、數字服務監管制度,開展商務數據跨境流動試點和安全管理試點,探索在數據交互、業務互通、監管互認、服務共享等方面的國際合作,推動數字證書、電子簽名等的國際互認,建設國際一流的數字貿易生態圈。
參考文獻:
[1] 樊星.新型貿易業態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科學發展,2013(12):38-48.
[2] 劉曉華.RCEP簽署協議過程中我國的角色定位與未來發展應對[J].對外經貿實務,2020(5):53-56.
[3] 王冠鳳.上海自貿區新型貿易業態發展及服務功能的拓展——基于平臺經濟視角[J].現代經濟探討,2015(2):68-72.
[4] 王思語,張開翼,鄭樂凱.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數字貿易稟賦與提升路徑研究[J].上海經濟,2020(5):22-36.
[5] 熊鴻儒,馬源,陳紅娜,等.數字貿易規則:關鍵議題、現實挑戰與構建策略[J].改革,2021(1):65-73.
[6] 楊娜.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革新與探索——以RCEP的構建為例[J].國際經貿探索,2020,36(12):67-81.
[7] 張彥.RCEP區域價值鏈重構與中國的政策選擇——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基礎[J].亞太經濟,2020(5):14-2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