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爾報告》中這樣記載:“收集到的證據信息對我們研究細菌戰十分珍貴……為了拿到這些數據共花費了25萬日元。”美國獲得這些數據資料后進行了生物武器研究,使得德特里克堡基地在戰后快速發展壯大,乃至現在成為美國軍方的P4生物實驗室。
針對美國再次炒作新冠肺炎疫情起源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近日在記者會上指出,美國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與侵華日軍731部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731部隊負責人石井四郎曾是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的生物武器顧問。美國是如何與731部隊的惡魔們互相勾連的?
731部隊的研究資料成為了美國生物武器研究的重要參考
研究731部隊的中國專家表示,731部隊對外稱“日本關東軍防疫給水部”,是二戰期間侵華日軍從事生物戰、人體實驗等研究的秘密軍事部隊,總部基地在哈爾濱市平房區。
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人體實驗展區,一張張英文人體實驗報告書復印件連成一面墻。這些報告包括《炭疽菌實驗報告》《鼻疽菌實驗報告》《鼠疫菌實驗報告》,其中詳細記載了731部隊進行人體實驗的情況,包括解剖數據、彩色解剖圖、器官感染路徑和感染程度等,是能夠證明731部隊進行人體實驗的直接證據。這些人體實驗報告書的原始檔案保存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科學技術部檔案室。
據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研究員楊彥君介紹,這3份報告封面標識分別寫有“馬里蘭州德特里克堡基地生物戰實驗室化學部隊研究與開發部,此函歸還至戰后總部檔案部”,蓋有“達格威實驗基地技術圖書館”的黑色墨印。“這充分說明了731部隊的這些研究資料,成為了美國德特里克堡生物武器研究的重要參考。”楊彥君說。
與惡魔的私下交易
資料顯示,早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國已經注意到日軍在中國進行的細菌戰。1942年4月,根據中國戰場收集到的情報,美國總統羅斯福批準了美國陸軍部部長史汀生關于進行細菌戰研究的建議。
1943年4月15日,美國陸軍部在馬里蘭州的德特里克堡設立了細菌戰研究基地。為掩人耳目,該基地被命名為“德特里克試驗田”,這就是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的前身。
二戰接近尾聲時,冷戰格局已隱隱浮現。為了在戰后獲得對蘇優勢,美國加緊改進細菌武器。日本731部隊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資料,就成了美國的覬覦之物。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指出,日本投降后不久,美國德特里克堡基地的細菌戰專家桑德斯于1945年9至10月調查了日本細菌戰的有關情況。在日本期間,桑德斯問訊了731部隊多名重要成員,最后形成了《桑德斯報告》。
桑德斯返回美國后,德特里克堡基地又派出精通細菌戰研究的湯普森前往日本繼續調查731部隊。湯普森先后問訊了包括731部隊隊長石井四郎在內的重要成員,并撰寫了《湯普森報告》。
楊彥君表示,從《湯普森報告》記載的情況來看,石井四郎的供述過程經歷了從回避到配合,從片面到全面的過程,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短時期內,石井四郎的態度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除了美軍施加的壓力外,石井四郎應該是得知了調查內容不會作為戰爭罪行證據來使用。”
1947年4月,美國又派出德特里克堡基地植物實驗部主任諾伯特·費爾前往東京,繼續調查日本細菌戰的情況。1947年10月,基地又派出埃德溫·希爾博士等人前往日本調查細菌戰,并撰寫了《希爾報告》。該報告對桑德斯、湯普森等人的報告進行了補充調查,也記錄了美日之間的骯臟交易。
美國長期從事細菌戰研究的專家謝爾頓·H·哈里斯在《死亡工廠》一書中,披露了《希爾報告》中的一段記載:“收集到的證據信息對我們研究細菌戰十分珍貴……為了拿到這些數據共花費了25萬日元。”
“從這段描述可以看出,美國確實達到了單獨占有731部隊生物戰和人體實驗情報資料的目的。”楊彥君說,“美國利用這些數據資料進行了生物武器研究,使得德特里克堡基地在戰后快速發展壯大,乃至現在成為美國軍方的P4生物實驗室(即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是生物安全最高等級)。”
金成民表示,美國一貫堅持雙重標準,同731部隊進行了秘密交易。謝爾頓·H·哈里斯在《死亡工廠》一書中記述:“實際上,美國國務院的態度是,只要不給美國帶來麻煩事(即暴露美國讓戰犯免責的事),就可以繼續與石井四郎等進行交易。”
最終,石井四郎等人沒有被列入戰犯名單。這樁罪惡的交易完成后,731部隊的成員們搖身一變,成為日本醫學界、教育界的骨干和精英人士。其中,石井四郎被釋放后開始經營旅店,后于1959年病死。他的下屬內藤良一等人創辦了日本第一家血庫,為美國服務。731部隊成員田宮猛雄回國后被任命為東京大學醫學部部長,同時還擔任美國陸軍發疹傷寒研究委員會委員。
美國何時能夠給國際社會一個合理的解釋
今年5月31日,部分中國網友聯合向世界衛生組織(簡稱世衛組織)發出了一封中英文公開信,要求世衛組織徹查美國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
公開信指出,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存放著全世界最致命也最具傳染性的病毒,比如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以及新冠病毒,有病毒泄露的風險。
對此,在6月2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這反映了中國老百姓的心聲。
汪文斌指出:“據專家分析,美國遍布全球的200多個實驗室,同近年來一些危險疾病和病毒蔓延始發地的分布情況非常相似。據《今日美國報》報道,自2003年以來,美國國內外的生物實驗室發生了數百起人類意外接觸致命微生物事故。2019年秋,也就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幾個月,《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披露,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因為嚴重風險一度被暫停運營。美國一邊‘大聲疾呼對他國進行調查,一邊又以‘國家安全為由,拒不公開自家生物實驗室的情況,這如何令國際社會信服?聯系到美國軍方與731部隊互相勾連的歷史,我們很想知道,美國在境內外開展生物軍事化活動的重重疑云什么時候才能揭開?美國什么時候能夠給國際社會一個合理的解釋?我們再次呼吁,美國應本著開放、透明、合作的態度,認真回應國際社會的關切。”
(《環球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