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口入,在大吃大喝中失守;疾從手起,在大肆斂財中淪陷;癥從腳現,在偭規錯矩中越位……一年多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對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近千人被查。這些涉煤腐敗官員的貪腐細節,讓人們警醒。
一年多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對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近千人被查。近日,記者在看守所采訪了數十名涉煤腐敗官員,他們因精神“缺鈣”最終墜入腐敗深淵。這里選取5個典型案例,以儆效尤。
主動“咬上鉤”,得了“軟骨病”
今年3月,內蒙古檢察機關依法對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原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杰提起公訴。他貪欲膨脹,不僅甘于被圍獵,甚至主動“咬上鉤”。
據悉,王杰收受錢款的來源主要有三種:一是逢年過節收受的禮金等;二是辦事后收取的“感謝費”;三是以“參與入股”的形式獲得的分紅。
2007年,鄂爾多斯市一家大型企業為了感謝王杰在辦理煤炭審批手續事宜上給予的幫助,提出讓他在企業入股獲得分紅。王杰接受并安排其親屬辦理入股相關事宜,甚至入股本金也由煤老板出。分紅后,王杰獲得了巨額非法利益。
在“溫水煮青蛙”的過程中,王杰逐漸麻痹,過起了臺上一套、臺下一套的“兩面人”生活。
經查,十幾年來,王杰涉嫌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管理對象、下屬等數十人所送的財物,折合人民幣共計數千萬元。
回首過往,王杰覺得自己“病了”,精神之“鈣”流失,得了“軟骨病”。他后悔地說:“本來是查問題的人,自己卻有問題,現在回想起來真是追悔莫及?!?/p>
亦官亦商的“變色龍”
今年2月,官方消息證實,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原市委書記杜學軍已被立案審查調查。杜學軍案是內蒙古監察體制改革以來,查處的在職正廳級市委書記落馬第一案,其涉嫌受賄數千萬元。從2002年任陳巴爾虎旗旗委書記以來,杜學軍調到哪里,就把企業老板帶到哪里。2003至2020年,他收受公司及商人財物的腐敗行為如影隨形。他表面上清正廉潔、嚴于律己,在私下里熟人送錢必伸手、有事必關照,像一只在黑白世界里自由切換的“變色龍”。
杜學軍不僅自己腐,還帶著家人一起腐。2004年,杜學軍假借其岳母張某某之名注冊成立了某公司和某農牧業科技示范基地,專門用于貪污洗錢。他的妻子、父親齊上陣,參與經營管理。
此外,十幾年來,杜學軍亦官亦商,將商品交換原則搬到了黨內政治生活中,不放過任何一個利用職權賺錢的機會。他在懺悔錄中寫道:“在成績面前,個人意識、權力意識膨脹,我放松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放松了廉潔自律。”他本以為冒幾次風險可以換來后半輩子的舒適無憂,但其實早在罪惡的深淵里越陷越深。
一邊誦經,一邊撈金
今年1月14日,鄂爾多斯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劉桂花涉嫌受賄罪、濫用職權罪一案開庭審理。
資料顯示,2000年,劉桂花任鄂托克旗旗委書記,直至2007年調離,主政一方長達7年之久。在此期間,掌握著全旗煤炭資源配置情況的劉桂花,面對煤老板的瘋狂圍獵,把公權變為私器,把分管領域當成“私人領域”,大搞權錢交易。
2001至2004年,某礦業老板在成立公司時得到了劉桂花的大力“支持”。事成后,劉桂花就以“功臣”“恩人”自居,以各種名義陸續向該礦業老板索要人民幣數百萬元。隨著求辦事的人越來越多,劉桂花不再滿足于受賄和投資入股而來的利潤,開始主動下海撈金。
2005年,劉桂花伙同另一名干部,使用他人身份信息,以虛假的工商注冊登記、資信證明,申請辦理了某礦區探礦權。之后,他們與公司A共同成立了一家公司B,二人各占股20%,分別由近親屬代持。
妄想升官發財的劉桂花逐漸遠離組織,靠近神佛。2010年10月,時任鄂爾多斯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的劉桂花成了一名佛家弟子。她表面上戒貪、戒嗔,背地里繼續瘋狂斂財。
劉桂花一直妄想著有大師保佑就不會有事,直到去年3月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時,她才幡然悔悟:“莫伸手,伸手必被捉?!?/p>
甘當不法商人的“馬前卒”
去年12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西烏珠穆沁旗原旗委書記海明被立案審查調查。
據悉,隨著職位升遷,海明逐漸淪陷,開始選擇性“失明”,甚至故意開“后門”。2010年,某公司項目經理找到時任西烏珠穆沁旗旗委書記的海明,表明了想申報滅火工程的想法。事成后,為表達感謝,這個項目經理于2011年春節前送給海明20萬元。此后,該公司一個原股東得知海明要給女兒購房,又慷慨“贊助”了100萬元。隨后幾年,這家公司打著“滅火”的旗號,在未獲得任何采礦權的情況下,瘋狂盜采煤炭資源1511萬噸,總價值超過13億元,造成國家煤炭資源巨額損失。
曾經“啥也不缺”的海明還患上了“紅眼病”,看見煤老板送來的財物就“眼紅”。一些不法煤老板便利用手中的“糖衣炮彈”,對他展開“精準進攻”。一個煤老板得知海明的女兒在國外留學需要外匯,便帶著一包美元主動求見。海明回憶:“我打開包一看,里面裝了10萬美金。因為當時確實缺錢,所以我就半推半就地收下了。”
多年來,海明非法收受他人財物超千萬元,過起了“一頓飯花費幾萬元”的奢靡生活。海明說:“腐敗后,我背負著很大的心理壓力。一些朋友說帶我去韓國賭場放松一下,我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先后5次去韓國賭博,但并沒有收獲快樂。”
“只要你牽涉貪腐,快樂就注定離你遠去?!被乜醋约鹤鲞^的錯事,海明陷入了深深的懺悔中。
聰明反被聰明誤
去年11月,內蒙古煤炭地質勘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總經理郝勝發被立案審查調查。
經查,2004年開始,郝勝發在擔任內蒙古煤田地質局231隊隊長期間私設小金庫,金額達2000萬元。2007年,他調至內蒙古煤田地質局109隊擔任隊長后,再度設立小金庫,金額達2700萬元。隨著煤炭領域經濟效益不斷好轉,郝勝發以隊里大功臣的名義自居,“感覺我是一把手,單位的效益是我辛苦努力創造出來的,吃點兒、喝點兒、拿點兒都是正常的”。因此,他出差在外應酬,每次都要帶幾萬元,甚至用小金庫的資金為自己購置豪宅。幾年下來,郝勝發累計貪污公款近千萬元。
在擔任231隊隊長期間,郝勝發在尋求單位全面開展地質勘探項目的同時,自己帶頭或與第三方私企合作購置鉆機,承攬本單位的勘探業務,賺得盆豐缽滿。調至109隊后,他繼續承攬本單位鉆探工程,進行盈利活動。他還在自己承攬的鉆探工程中虛報工程量,套取國家項目資金。不斷利用“聰明才智”為自己牟利的郝勝發,最終機關算盡,落入深淵。
這些案例再次說明:“手莫伸,伸手必被捉?!?/p>
(《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