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軍 王守濤 鄧來信

加強扶貧扶志,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的顯著特征,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脫貧攻堅以來,貧困鄉鎮的脫貧致富信心、自我發展能力明顯提高,精神面貌發生顯著變化,扶貧扶志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曾有部分貧困群眾存在脫貧主體意識淡薄、“等靠要”思想突出、脫貧能力不足等問題。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近幾年,青島西海岸新區高級職業技術學校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學習產業合作、勞務輸出、人才交流、社會幫扶方面的精神,重點針對社會幫扶展開工作,提出了“電商扶貧助農”理念,大力開展“電商助農惠農、服務鄉村振興”項目。
精準扶貧,輻射帶動。學校始終堅持“培養學生的實操技能,實現理實一體”的育人模式,引領學生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新創業的嘗試,服務于社會尤其是周邊村鎮發展。五年內,學校對接區政府、企業、周邊村干部、農戶,組織電商專業師生利用電子商務專業知識及實操技能幫助農戶更新理念,相繼開展了一系列典型培訓及農產品網絡銷售活動。比如:2016年,組織青西新區大村鎮村民開設淘寶網店培訓;2017年,組織青西新區婦女“鄉村振興、巾幗脫貧”三期培訓;2018年,組織青西新區靈山島村民靈山島自然保護區“一戶一策”職業技能培訓;2019年,組織青西新區大亮馬村助推西瓜銷售新媒體運營培訓;2020年,組織青西新區寶山鎮明月蘋果品牌提升直播帶貨培訓。
賦能創新,立體發展。扶貧攻堅過程中,促進青島西海岸新區蔬果、漁業豐產已經不再是難題,但農產品銷售過程中普遍存在“豐產不豐收”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農戶缺乏市場分析能力、農村信息相對閉塞、缺乏品牌意識、營銷手段過時、運輸成本提高、受中間商制約等。為此,學校不斷探究新思路、新方法,力求用創新方式解決問題。一是形式新穎,通過電商助農惠農和電商惠農訓練營模式幫助農民開設網店,打造淘寶村。二是側重實踐,手把手教授農戶運用惠農平臺直播帶貨等多種方式帶動當地特色農產品銷量提升。三是雙創教育,培育本地直播帶貨達人、學生創業團隊,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品牌效應。四是手段前衛,運用短視頻直播帶貨運營、平臺電商運營、社交社群電商、新媒體內容電商、品牌營銷策劃、電商團隊建設打造。五是整合多方資源,聯動政府、學校、銀行、企業、合作社等資源,建立一體化運營的惠農電商平臺和長效服務體系,賦能鄉村振興,助力三農發展,提升農產品訂單數量和農民收入。
推廣應用,效果顯著。首先,2016年至2020年,共計培訓農戶5000余人,幫助他們掌握了網絡銷售方式,為產品找到了新銷路,提高了農戶收入,助力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其次,針對農村以及農戶的特點,因地制宜提出可行性推廣方案,幫助當地農戶開設淘寶店鋪數十家,并進行后期跟蹤指導,其中有八家店鋪已達到“皇冠”級別。再次,通過教育助農使職業院校學生作為新興力量參與到鄉村振興浪潮中,涌現了大批優秀的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對學校的專業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多種形式的培訓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影響力,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學校將鼓勵更多電商專業學生將學科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體驗創業的完整過程,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以及團隊管理、團隊協作、社會責任感等綜合素養,促進學校專業建設和農村產業的協同發展。學校也將繼續提供社會化培訓,服務鄉村建設,為青島西海岸新區鄉村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高級職業技術學校)
責任編輯: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