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炎培
黨史(檔案)資源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不僅有查考、憑證和參考作用,也對我們總結歷史文化,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提升黨政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堅定性,促進領導干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有著巨大的作用。
一、黨政領導干部加強黨史(檔案)學習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史(檔案)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領導干部特別是青年領導干部應該多讀黨史。
(一)有利于提升黨政領導干部歷史文化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學習歷史一定要落實在提高歷史文化素養上,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歷史意識,想問題作決策要有歷史眼光,要以自覺的歷史思維從以往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自覺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這既是對黨的優良傳統的繼承,也是做好現實工作的需要。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精彩紛呈,體現著歷史發展的規律和辯證法。中國共產黨是一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也是繼往開來的發展史和探索史,有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也有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探索,有成功經驗,也有因思想、路線、策略的失誤而帶來的教訓。另一方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根據黨員職業構成、學歷層次、年齡結構以及干部隊伍狀況的不同變化,加強對黨史(檔案)的學習,有利于提高黨員歷史文化素養,帶動整個社會的風氣,尤其是對祖國的青少年一代心理健康成長方面的影響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二)有利于提升黨政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素養
黨史(檔案)學習是領導干部保持強大精神支柱的基礎,是提升黨政領導干部思想政治素養的基本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黨提出要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障。但在現實生活中,少數黨政領導干部存在黨性意識不強,甚至有理想信念動搖、組織紀律渙散、黨員意識薄弱等問題。例如:在某些地方的領導干部中,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仍是影響領導干部工作作風的四大問題,以假數據充政績,弄虛作假現象十分嚴重,獨斷專行、脫離群眾問題突出,以權謀私、紙醉金迷現象屢見不鮮。比如2017年11月,青海省紀委作風建設監督檢查組對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委辦公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進行明察暗訪時發現,縣委辦公室采取套用網絡下載資料、抄襲其他部門材料等方式,大量拼湊虛假材料應付工作。這些問題,歸根到底都是因為領導干部工作時脫離實際、宗旨意識淡化、道德缺失,其造成的后果不可被低估。因此,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素養,從根本上決定著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地位的鞏固,關乎黨的生命。
(三)有利于提升黨政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現實需要
十九大以來,黨中央更加重視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習總書記多次在黨大會報告中強調,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著力抓好領導干部作風建設。近年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領導干部隊伍中有滋長蔓延之勢,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在一部分領導干部那里被淡忘。黨政領導干部學習黨史(檔案),有利于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消除黨內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有利于堅持黨要管黨和從嚴治黨的方針,實現黨的建設的偉大目標;有利于提升領導水平和工作能力,能力不足是新時期許多黨政領導干部面臨的難題,是黨的“四個危險”之一。主要表現在,遇到問題束手無策,解決辦法不多,存在“本領恐慌”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工作的綜合性、系統性強,僅靠原來的工作經驗和知識眼界已無法應付,要求領導干部必須具備多方面的知識,運用多角度思維才能找到化解矛盾之策,如底線思維、世界眼光、歷史思維等。許多黨政領導干部是具備基本的工作技能和文化知識以及工作經驗的,但是對歷史知識還缺乏深入的學習和了解,特別是青年干部,他們雖然思想敏銳,勇于開拓進取,具有較強的專業基礎知識,但對于黨的歷史知之不多,有的還沒有認識到學習黨的歷史經驗的重要性,在做具體工作時,歷史思維還不夠。
二、新時期青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面臨的難題
(一)思想動機復雜,黨性觀念淡化
思想動機決定領導干部為群眾做事的態度和成果,思想動機純就能讓事情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給社會帶來益處。反之,思想動機不純則會使事態過度發展,走向影響社會安定團結的反面結局。如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的關鍵時刻,我們好多黨員干部黨性觀念淡化、是非觀念模糊、價值觀念復雜。受多元化思潮的沖擊,很多領導干部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身為領導者,不僅要有政治修養、黨性修養、道德修養、還要有思想修養、能力修養、作風修養、藝術修養、文學修養等,各方面的修養相互影響、相互融合,領導干部修養是形成人格魅力的基礎,是樹立領導威信的核心因素。領導干部的修養決定著他說話做事的風格,無時無刻不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現出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都給世界留下了知識淵博、風度翩翩的謙謙君子印象,在與中外記者的交往中,他們巧用古文、妙語連珠、引經據典,展示了他們的文學修養,使回答變得更加深刻。
(二)四風問題反復,群眾觀念淡化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是建設純潔政黨的攔路虎。習近平指出:“作風建設和全面深化改革息息相關。反復性體現了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四風”問題的突出特點就是反復性,說明“四風”問題是長期存在于干部隊伍政治風氣中的“頑疾”,提醒我們要時刻警惕,一刻不得松懈。“四風”問題始終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死敵、大敵、頑敵,其要害是一方面使黨脫離群眾、喪失密切聯系群眾的最大政治優勢。如,不主動了解群眾疾苦,漠視人民群眾的期盼。另一方面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是當前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2016年3月,玉樹藏族自治州原監察局查處到治多縣政府辦公室追繳“吃空餉”違規問題,某縣黨校張志綱偽造人事檔案以虛假身份“吃空餉”。2019年5月17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五一、端午期間“四風”問題監督舉報曝光專區,通報了青海省一起典型案例:2018年1月,西寧市湟中縣房地產管理所違規從該所下屬企業賬戶列支14.67萬元,為職工發放津補貼和福利。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在黨的作風建設上,嚴格強調要防止“四風”問題回潮反彈,防止新的作風問題滋生蔓延。
(三)工作作風不實,解決問題實效不明顯
領導干部是執政興國的骨干分子和中堅力量,其關鍵作用發揮的如何,事關黨和人民事業的成敗。領導干部的作風關系黨內風氣和政治生態,決定黨的群眾基礎。然而有些領導干部不注重學習和總結、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缺乏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勇氣、智慧和力量,缺乏深入學習黨在復雜環境下克服各種艱難險阻的寶貴經驗,問政于史,尋策于史,缺乏較高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有的領導干部工作不踏實、行動不得力,工作成績不突出。在2017年,青海尖扎縣發改局在未做好項目可研、立項等前期準備工作的情況下,盲目與銀行簽訂9.4億元精準扶貧貸款合同,約定首期發放貸款資金5億元,貸款期限為20年。因無可以實施的扶貧項目,尖扎縣將其中3.5億元以定期存款方式存入銀行,產生存貸利息差額652.11萬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華志作為分管副縣長,對項目實施和貸款使用的可行性論證審核把關不嚴。王如成作為縣發改局局長,對扶貧貸款項目可研、立項及精確預算項目資金方面調查研究不深入,可行性論證不嚴謹,導致政府盲目貸款,造成經濟損失。因此,領導干部作風不實,就會脫離群眾,難以獲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難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就會給黨的風氣和社會風氣造成嚴重影響。
三、破解青海省領導干部作風難題的對策建議
(一)以增強黨性為基礎,提升自身“免疫力”
黨性是共產黨員的靈魂和生命,共產黨歷來重視黨員的黨性修養,黨員的黨性,直接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的興衰成敗,直接關系到我們黨的生死存亡。習近平總書記曾用四個“最好”論述歷史的價值: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他多次強調,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和借鑒歷史,可以使我們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專程來到甲午海戰故地劉公島,憶古思今,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豐富歷史畫卷。領導干部要多讀一點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更多精神營養。”因此,青海在解決領導干部黨性教育上,應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思想、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歷史經驗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方法論,如毛澤東的《反對本本主義》《反對自由主義》《整頓黨的作風》;鄧小平的《軍隊整頓的任務》;習近平的《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以及今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規定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中國共產黨簡史》等八本書籍,認真總結、科學對待、重視學習和善于運用黨史(檔案)、國史等一系列問題,通過深入學習,不斷獲得精神鼓舞,升華思想境界,磨礪責任感和使命感,勇擔歷史重任,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二)以密切聯系群眾為核心,強化公仆意識
防止四風問題反彈,主要應從強化執政為民意識著手,以構建完備的領導干部惠民制度為切入點,以科學把握領導干部的職能定位為關節點,以科學設置領導干部政務流程為拓展點。領導干部要切實從唯物史觀、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出發,把領導的本領深深扎根在人民群眾的實踐沃土中,在總結歷史經驗中開拓前進,從而拉近與人民群眾的距離,真正服務于民。以密切聯系群眾為核心,強化公仆意識。一要重點學習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領悟和內化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民族精神、思維方式、道德規范、審美情趣、創造才能和理想追求等。二要重點學習歷史人物身上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等價值取向。三要重點把握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武器武裝自身,明確當今時代發展的總方向。四要重點把握歷史上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要學習歷史上治國理政的成功案例,分析、總結、借鑒其成功經驗,才能更好地執政為民、開拓創新。黨政領導干部只有認真學習黨的歷史,不斷從黨的歷史中吸收養分,借鑒、吸收黨的寶貴歷史經驗,才能經得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才能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三)以強化“學史”為依托,堅定領導干部作風建設
領導干部的作風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引導性,是整個社會作風的指向標。歷史和現實經驗多次提醒我們,執政黨不注重作風建設,任由不正之風侵蝕黨組織,一定會損害黨群關系和干群關系,甚至失去民心,喪失政權。學習黨史(檔案)是提升黨政領導干部綜合素養做好本職工作的重要途徑,是堅定黨政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必修課。一是要學習了解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現在整個過程的基本脈絡。二是要學習了解黨在不斷成長和成熟中獲得彌足珍貴的歷史經驗、教訓以及在歷史中逐漸形成的顯著特點、優良傳統和可貴品質。三是要聚焦選取具有典型性的事件和人物進行分析,比如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和改革開放前后的重大變化。四是要了解黨在各時期出臺方針政策的背景,如解決問題、針對情況、制定方針,都采取了哪些方法。五是要堅定立場。通俗地講,就是堅持“黨史姓黨”的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對我們黨昨天的歷史有深切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現實工作,承擔起明天新的使命”。黨政領導干部一定要深入研究分析、學習領悟和借鑒運用黨史經驗和教訓,這對于領導干部堅定砥礪奮進的信心和勇氣,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扎實做好保持黨的純潔性各項工作[J].求是,2012(6).
[2]習近平.始終堅持和充分發揮黨的獨特優勢[J].求是,2012(15).
[3]列寧全集.第三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列寧全集.第三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8]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9]趙緒生.關于新時代作風建設常態化制度化的思考——學習習近平關于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J].理論視野,2019(7).
[10]習近平.增強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J].求是,2019(14).
[11]習近平.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J].求是,2019(15).
[12]《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86頁.
(作者單位:中共青海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