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林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掛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這首《江山》是我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全國藝德標兵、我省優秀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王春經常深入基層,義務去敬老院、福利院,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演出中最愛唱的一首歌曲。她就是想用這首歌表達黨和群眾榮辱與共的血肉聯系;用這首歌傳遞出作為一名黨員應該如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這首歌激勵自己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更好地樹立共產黨員的形象,踐行一個文藝工作者應盡的職責。
“寄情于歌,踏夢而行”。王春出生在青海省黃南州尖扎縣,高原藍天厚土下的多彩民族文化,“天下黃河青海清”的九曲黃河水賜予了她活潑開朗、喜愛歌唱的天性,少年時期的王春就曲不離口,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小唱家,歌唱為她帶來了歡樂,歌唱讓她對未來懷抱著夢想。1987年王春考入青海省藝術學校聲樂專業,師從我省第一位藏族聲樂女教授丹措老師。考入藝校后,王春就立志要在歌唱藝術中尋覓自己的未來和希望。因此,她刻苦努力,珍惜時光,以“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激勵自己勤學苦練、發奮向上。正是她好學上進,又天資聰穎,倍受丹措老師厚愛。丹措老師誨人不倦、言傳身教,對這位樸實勤奮的學生傾注了比別人更多的心血,老師全身心的培養,在省藝校四年嚴格系統的專業學習,為王春的聲樂藝術發展之路,打下了扎實牢固的基礎。1991年,王春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后,被分配到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團,開啟了她專業舞臺的聲樂藝術生涯。進團后,王春虛心向同行、向前輩學習,并認真鉆研少數民族優秀音樂作品,積極投身舞臺實踐。勤奮的努力,讓她很快成為團里優秀的歌唱演員兼主持。在這一時期,王春多次參與了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青海省海南州時的重大演出活動,1993年7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視察青海,來到了海南州,王春按民族習俗向總書記獻歌敬酒,并主持了文藝演出。經常參加重大演出活動,對提高演員過硬的舞臺表演素質和開闊眼界是很有意義的。在海南州民族歌舞團,王春除了參加大量的日常排練演出外,還參加州政府確定的重點歌舞劇目的排練演出,1993年和1995年,海南州民族歌舞團所創排的民族風情歌舞劇目,參加了在北京和上海舉辦的“中華民俗風情藝術節”,均榮獲了優秀表演獎。2002年在民族歌舞劇《格薩爾·姜國王子》中王春擔任女主角畫外音主唱,該舞劇在全省文藝調演中獲一等獎。在海南州民族歌舞團期間,王春還連續參加了兩屆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青海賽區的比賽,兩次均獲得專業組民族唱法二等獎。海南州民族歌舞團十幾年的藝術磨煉,讓王春逐漸成為了一名成熟、自信的歌唱演員。在海南州民族歌舞團,最讓王春難忘的就是團領導重視人才培養,邀請解放軍藝術學院著名聲樂教育家馬自忠教授來團指導教學兩年,王春抓住機遇,虛心、真誠地向馬老師請教,精誠所至,馬老師對這位質樸、好學的學生頗為賞識,在教學中更是傾箱倒篋,不遺余力。師從馬老師的兩年聲樂學習,讓王春受益匪淺,她的專業歌唱技能有了質的飛躍,對聲樂歌唱表演藝術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她也更加懂得了藝無止境,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勇攀高峰。她給自己確定的藝術人生之旅,就是要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
2003年,王春調入青海省民族歌舞劇院,進入青海省最高級別的歌舞專業藝術院團,這對王春的藝術事業發展既是轉折點,也是新起點。省歌舞劇院人才濟濟,競爭激烈,王春激流勇進、敢為人先,省歌舞劇院連續幾年邀請國家級院團專家、老師到院進行年終業務考核,在每一次聲樂考核中,王春都名列前茅,我國著名音樂家、指揮家卞祖善先生和東方歌舞團幾位著名歌唱家都給予王春很高的評價和期望。王春用自己的實力贏得了院領導和同行們的信賴,她在劇院創排的大型歌舞劇目《青溜溜的青海》中演唱了多首青海“花兒”曲令和小調。在《羞澀的火焰》中演唱了民族藝術歌曲《蘆花》,民族藝術歌曲《蘆花》是我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雷佳的原唱歌曲,這首經典民族藝術歌曲經王春演唱后,則另有一番情趣,如果說雷佳演唱《蘆花》展露出的是江南女子的柔美、清純、淡雅,王春演唱《蘆花》則彰顯出了高原女子的明亮、清澈、質樸。王春在劇目中的成功演唱,為該綜藝劇目增添了靚麗的色彩。這兩臺劇目在2008年全省文藝匯演中均獲得金獎。2009年我省創排了重點劇目“花兒”劇《雪白的鴿子》,王春配唱了劇中女主角尕冬妹的全部“花兒”演唱曲令,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情贊許,業內人士夸贊她把“花兒”唱雅了,把尕冬妹唱活了。在2011年省民族歌舞劇院創排的“花兒”情景劇《山水相依花兒情》中王春成功飾演了女主角。
多年的舞臺實踐,讓王春逐漸成為了一名能駕馭各種舞臺演出,有著豐富演唱經驗的優秀歌唱家。王春的聲樂演唱功底豐厚,她是我省聲樂界唯一一位集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原生態“花兒”演唱于一身的女高音歌唱家,她的演唱有著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王春演唱的美聲聲樂作品花腔清亮華麗,靈活富有彈性;高音響遏行云,余音繞梁;中低音柔和飽滿,字正腔圓,音色細膩,似珠落玉盤。她演唱的美聲作品代表性曲目有《瑪依拉變奏曲》《我愛你,中國》《春天的芭蕾》《威尼斯狂歡節》《炫境》《七月的草原》等,那跳躍曼妙的旋律,聲情并茂的演唱,讓觀眾身心得到極大愉悅,真正感受到聲樂藝術的無窮魅力。在2019年青海省文化旅游節“詩與遠方”文旅之春交響音樂會上,王春與上海愛樂樂團合作演繹了經典藝術歌曲《我愛你,中國》,得到了樂團指揮家譚利華先生和全體演奏員的高度贊譽。
在民族聲樂作品的演唱中,王春也有著自己的感悟,她把民族歌曲的韻味和科學的用腔方法融會貫通,給每一首作品都賦予了新的生命,她演唱的民族歌曲風格鮮明,民族特色濃郁,音色甜美,自然流暢,感情質樸,她演唱的民族聲樂作品有《龍船調》《蘆花》《萬里春色滿家園》《紅豆曲》《江山》和一些藏族民歌,都給廣大觀眾留下了甜美、優雅、難忘的印象。
王春在青海“花兒”的演唱中,更突出了她超強的聲樂演唱能力。她對青海“花兒”和民間小調的演唱,得益于她對“生于斯、長于斯”的這片土地的熱愛。王春小時候生活在尖扎,這里的漢族都操著河州口音,這就消除了她在學唱“花兒”中的語言障礙。王春演唱“花兒”的風格區別于傳統田野風格,她既保持了原汁原味的“花兒”元素,又將科學的發聲方法巧妙地融入其中,在幾部“花兒”劇中成功演唱了大量的“花兒”曲令。她演唱的“花兒”代表性曲令如《撒拉大令》《緋紅花令》《尕馬令》等,都行腔自如,獨具韻味,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在2013年青海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她和“花兒”藝術家馬俊(東鄉族)的情景“花兒”表演唱《巴西古溜溜》更是情景交融,珠連壁合,堪稱“花兒”聲樂表演作品的精品佳作。
作為一個歌唱家嘗試一種新的方法不是一時的興趣,而是他對整體聲樂藝術結合。王春在美聲、民族、青海“花兒”三種聲樂作品的演唱中,能將三種不同唱法,各入其腔,各得其巧,拿捏有度,互不襲擾,充分表現出了一名優秀歌唱家堅實的藝術底蘊和良好的文化素養。王春對藝術有著嚴格的要求,她每天堅持練聲,幾十年如一日。她知道一名專業聲樂演員與業余愛好者是有本質區別的,對每一首聲樂作品,她都必須從研讀歌詞到反復唱譜,從理解詞曲作者的思想情感、精神寄托到對作品的二度創作和藝術處理,每個細節都要精雕細琢,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裝飾音,直到對整個作品做到胸有成竹,才會呈現舞臺直面觀眾。幾十年的舞臺表演歌唱生涯,造就了她成熟的舞臺表演能力,她能根據不同的聲樂作品,不同的觀眾群體,不同的演出場地,與觀眾進行心靈交流,產生共鳴,實現文藝寓教于樂的教育引導作用。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曾反復強調,藝術使人的心靈處于和諧。一位優秀的藝術家,其成功的經驗就在于能夠透徹地了解自己所從事的藝術的本質特征,諳熟藝術的審美特性和廣大觀眾的精神需求,并通過自己的藝術行為,使其價值得以最充分的體現。
作為一名黨員王春從來沒有忘記自己肩負的責任,她長期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生活,不分大小演出,都認真準備全身心投入,并經常參加公益性演出活動。我省玉樹發生地震后,她先后兩次赴玉樹參加慰問演出。2014年和2015年王春自發組織并帶領業內青年志愿者到西寧市各個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進行不定期的義務演出和生活用品的資助,在業內和社會群眾中樹立起一名黨員的光輝形象。王春的恩師丹措老師晚年生病住院,生活照顧幾乎都由王春承擔,這種師生母女情深,在省藝校家屬院被傳為佳話。王春多次隨團出國演出并完成和對外文化交流任務,為宣傳青海,弘揚青海民族文化做出了貢獻。作為一名曾經的軍嫂,她多次受單位指派去酒泉衛星發射基地輔導部隊指戰員編排節目為促進軍民魚水情奉獻力量。由于王春良好的專業素質和優秀的思想道德表現,她多次獲得單位上級部門的評優表彰,2013年王春被省總工會、省文化新聞出版廳授于“全省藝德標兵”稱號。同年,又被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辦公廳授于“全國藝德標兵”稱號。
2017年王春光榮地當選為青海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會議期間,王春作為省文藝界唯一的黨代表認真學習黨代會報告,積極參加討論發言,對建設富裕、和諧、美麗的新青海充滿了期待。特別是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提出在青海實現“一優兩高”發展新戰略后,作為一名黨員藝術家,她對建設新青海,文藝應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了更深邃的思考,希望多用文藝的形式吹響建設新青海的號角。她自編“花兒”:清清的水來藍藍的天,青海是生態的家園;“一優兩高”站得高,看得遠,為青海繪出了畫卷。用青海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形式歌唱新青海建設。而在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她更愿意用歌聲放飛信念的夢想,永遠踐行文藝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王春平常十分重視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她重視文化知識、文藝理論的學習,通過學習總結歸納自己在藝術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和心得體會,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斷完善自己的藝術之路,她先后撰寫了《淺談聲樂演員的二度創作》《歌唱的七要素》《聲樂訓練中的辯證關系》《青海“花兒”的發展走向》《略論中國民間歌謠》等理論文章,豐富自己的理論學習成果,更好地促進自己的藝術實踐。
王春從內心深處熱愛舞臺、熱愛歌唱藝術。2012年國有文藝院團進行轉企改制,王春可以選擇分流轉崗到其他事業單位,但改制重組后的文藝院團,更需要拔尖專業人才的支撐,組織希望她能留下來,承擔起更大責任,王春不計個人得失,愉快地服從組織決定,毅然留在了新組建的青海演藝集團,并成為演藝集團聲樂團隊的領軍人物。她在短時間內,組織團隊的聲樂專業人才,編排多種形式、可供演出的聲樂作品,并率領團隊直面演出市場,積極開拓進取,為青海演藝集團藝術事業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幾十年的舞臺生涯讓王春對未來有了更長遠的思考,2015年,王春選擇了離開文藝院團,回到了曾經培育她走向專業舞臺的母校,現名為青海省文化藝術職業學校,成為一名聲樂老師。轉換角色后,王春立即投入到聲樂教學中。如今省文化藝術職業學校的生源確實無法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相比,生源不夠理想,絲毫沒有讓王春有為難情緒,她抱定“世上無難事,在乎人為之”的堅強信念,以“量體裁衣,因人施教”的教學理念,用最大的耐心和毅力,力爭對每位學生做到“點鐵成金”。王春在我省聲樂界聲名鵲起,慕名拜師學藝者也紛至沓來,她所教授的學生中像王雪、嚴玲、拉毛措等已在我省歌壇嶄露頭角,雖然不敢預言未來王春能“桃李滿天下”,但可以肯定,對聲樂藝術有著執著追求的王春,一定會讓許多懷揣歌唱夢想的莘莘學子實現美好的愿望。
王春從事專業聲樂教育后,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也沒有脫離她鐘愛的舞臺。王春爐火純青的演唱才能,在我省被廣泛認同,特邀她演出的人絡繹不絕,王春現在仍然是活躍在我省歌壇上最具影響力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2019年7月,省音協舉辦了全省女高音歌唱家音樂會,王春再次用實力贏得了喝彩。在幾次大型演出活動中,省上相關領導對她的演唱贊美有加。2020年11月我國疫情開始緩解,為恢復我國旅游市場,“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在上海舉辦。王春隨青海省代表團參加青海文化旅游交易的推介活動。她高歌一曲《天路》,形象地把青藏高原文化旅游特色推向外界。其實,人到中年的王春對藝術的感悟更為深刻,她對獲獎、舉辦個人演唱會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她不會敷衍了事,她追求的是藝術的完美,信奉的是觀眾的贊譽,她特別欣賞文藝界盛行的兩句話:“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并始終把德藝雙馨作為自己藝術人生追求的永恒目標。“精耕自有豐收日,光陰不負有心人。”愿王春在藝術人生之路上書寫出更加絢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