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平 趙國普 孫冰洋
(北京龍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190)
隨著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深度融合的不斷深入,實現煤炭開采的集約化、智能化將成為行業推進煤炭產業安全、高效、智能、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為我國煤炭產業走向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智能協同辦公平臺作為煤礦智能化建設的基礎工程,承擔著提高企業辦公效率,提升各專業協同管理能力,提供高效決策支持等重要任務。建設好智能協同辦公平臺,就修練好了煤礦智能化建設的“內功”,而GIS 協同、工作流引擎、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就是“武功秘籍”。
辦公自動化本質上是基于計算機和工作流引擎技術,實現業務協同電子化在辦公領域的應用[1]。協同化辦公是指辦公自動化系統的管理方向將逐漸從單個流程或單個面的管理向協同化管理發展。1989 年,Bammon 和Schnidt 提出了協作辦公的概念,這一概念具有很強的影響力。他們認為協同辦公應該致力于研究分布式協同性質和特點的工作機制,并在此工作機制上設計協同辦公信息系統[2]。
煤礦企業的許多業務場景都對辦公自動化、協同化有強烈的需求。如安裝在煤礦井下綜采面的瓦斯傳感器出現報警異常,煤礦調度指揮中心技術人員就需要快速掌握當前作業位置的人員數量和姓名單位信息,以及井下的通風設備運行狀況以便快速做出反應;煤礦安全生產信息必須和企業經營管理系統掛鉤,只有采集統計出煤礦產量、銷量和庫存才可以實現企業財務成本核算的實時管理;由于大部分工作都有因果關系和內在聯系,因此通過對內在和因果關系的業務流程梳理和預警模型建立,最終實現企業全業務流程的智能協同管理的目標。
自20 世紀80 年代末以來,協同辦公自動化已經從單機版軟件系統發展到基于云計算模式的大型應用協同系統。其發展過程大致經歷了單機版、局域群組協同和云模式協同三個層次[3]。
從目前應用情況來看,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解決了企業日常辦公事務性業務在線處理工作,但還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2.1 專業數據分散割裂。由于煤礦企業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缺乏統一的規劃設計,造成企業信息化過程中各專業各自為政,各自在建立協同辦公系統過程中業務功能模塊只是簡單功能的堆積,使得內部業務功能彼此獨立、數據不一致、數據孤島化和碎片化比較嚴重,造成系統使用和運維成本加大。
2.2 技術理論落后,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相對滯后。由于信息化建設成本方面的考慮,很多企業在協同辦公系統的升級上跟不上新技術發展步伐,使得系統在新技術應用方面落后。如,系統技術架構限制了與移動APP 的結合,無法適應新的生產力工具。事實上,結合新技術雖然短期投入相對較大,但從長遠來看,成本較低釋放的效率更大。
目前,煤礦企業協同辦公系統的功能層次大多用在事務層,還沒有完全達到信息化管理和決策支持的水平。煤礦企業其他系統的數據信息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提煉,其它信息系統僅限于具體部門的應用,不能充分發揮信息共享的優勢,加快煤礦企業信息化發展的步伐。
煤礦智能協同辦公平臺的建設運用GIS 協同、工作流引擎、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結合煤礦企業各專業科室業務協同辦公需求,在應用層打造五大應用平臺:信息交流平臺、信息發布平臺、協同流程平臺、辦公管理平臺和移動辦公平臺。打破信息孤島,提高煤礦使用人員辦公效率,提升領導層決策效能。
煤礦生產涉及采掘、機電、運輸、一通三防、安全、調度、地測防治水等多專業多部門協同工作,并且各專業部門需要繪制大量專業圖件指導生產,這些圖形種類繁多,更新快且業務部門之間數據交互頻繁。而GIS 協同技術就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北京龍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礦山專業GIS 技術為基礎,以分布式、協同化的網絡服務為傳輸橋梁,建立生產礦井的“一張圖”時態空間數據庫,通過GIS“一張圖”分布式協同實現多專業圖形的實時更新[4]。
將GIS 協同技術應用于協同辦公平臺,可以實現各專業業務部門專業圖形數據的協同更新,在線發起協同流程,在線預覽審批,同步存儲發布等功能,形成各專業圖形數據的一站式協同管理模式。如圖1 所示。

圖1 GIS 協同辦公
GIS 協同技術與協同辦公平臺的融合應用,促進了煤礦企業內部資源信息的完全共享,改變了煤礦原有信息孤立的局面,及時、動態地信息共享協同工作機制實現了煤礦多部門、多專業、多管理層次空間數據的應用與智能分析。
協同辦公系統作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側重于審批工作流的實現[5]。而煤礦企業各個科室有著大量的文件、報表、表單流程需要部門內垂直審批和跨部門交叉審批。煤礦智能協同辦公平臺以工作流引擎和規則引擎為核心,創建工作流調度管理模塊,實現流程的自動化處理。
以流程引擎為核心,系統化的實現了一般使用者的流程發起、相關負責人審批功能,針對表單設計、流程設計功能可實現對所有流程的跟蹤維護,在對角色權限統一管理基礎上支持表單審理流程實現對業務處理、數據持久化等各個方面與平臺各業務子系統的靈活集成。如圖2 所示。

圖2 基于工作流引擎的流程管理架構圖
基于互聯網的可視化界面,在工作流引擎技術支持下,流程管理可提供工作流、組織和應用管理功能,通過實現煤礦企業各部門業務流程模型的集中管控、流程的拖動和屬性設置,可快速建立流程的順序、分支、并發、合并等基本工作流流模式,建立異步并發、子流程嵌套、自由轉移、返回、跳、檢索、跳過、復雜合并等復雜工作流流模式;設計組織機構、聯合組織者、讀者、組織者、創建者、管理者的角色和權限,簡化模型設計實現系統的業務流程模型的快速建立和顯示,最終使流程變更具有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近年來,隨著協同辦公技術的深入研究和移動互聯技術的快迅猛發展,協同辦公與移動互聯之間呈現出相互融合的趨勢。一方面,計算機支持協同工作(CSCW,computer support cooperative work)領域的學者意識到移動辦公是協同辦公系統在許多應用場景中不可或缺的特性;另一方面,移動辦公是CSCW 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領域學者認為移動辦公技術不應僅僅為用戶提供服務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的能力,同時也應為用戶提供了隨時隨地協同工作能力[2]。
作為煤礦智能協同辦公平臺的一部分,移動辦公平臺依托于一個DMZ 區的移動門戶服務器,用戶通過反向代理服務訪問企業內網服務器。開發兼容Android、IOS、鴻蒙等手機系統的移動辦公平臺,與PC 端互為補充,相互融通。滿足企業不同場景需求。如基層使用人員隨時隨地在移動端發起申請流程;領導出差時應用移動端審批流程;隨時隨地接收辦公改變了傳統的企業辦公模式。
在煤礦智能協同辦公平臺建設的過程中,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融合應用,展現出以下獨特功能。
3.4.1 人工智能技術使用戶與平臺交互方式更具多樣性,使煤礦協同辦公業務場景更加人性化。利用智能語音識別技術,應用智能手機用戶通過語音對講,系統自動對語音拾取分析后自動生成申請單,用戶對申請單內容進行核對或稍作修改提交即可,極大的方便了終端用戶的操作使用;實現會議紀要自動生成,避免了會議紀要繁重文字記錄工作的煩惱。利用智能人臉識別技術,實現安全身份認證,確保企業信息安全;實現重要事項視頻審批,與電子簽章互為補充,共同保存,確保審批安全。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流程表單中各種監測監控數據的自動獲取和自動填充。這些智能體驗的提升將是飛躍式的。
3.4.2 大數據融合技術,強化了協同辦公與煤礦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其他系統的數據協同,加強系統的數據校驗能力,使協同辦公平臺與其他各系統深度融合,為用戶提供一站式辦公服務。如建立會議數據挖掘機制,自動優化會議的地址和時間安排;利用生產調度、安全風險、監測監控等平臺的數據分析,自動生成安全報告,發布到協同辦公平臺,供各專業人員掌握實時安全狀況等。
3.4.3 云計算應用極大降低了用戶準入門檻和成本投入。傳統辦公軟件系統運行需要在企業局域網內搭建專用服務器,安裝操作系統和數據庫,隨著煤礦業務量不斷增加機房中將出現大量服務器,對服務器硬件和軟件的維護將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運維成本。如果協同辦公平臺部署與云計算技術相結合將解決此問題,以集團公司為例,則各下屬公司不必部署自己的服務器。集團將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心,統一維護,按需動態分配各下級公司計算資源,大大降低集團整體成本,也便于不同系統間數據同步,統一維護基礎數據。
智能協同辦公平臺在煤炭行業多個生產礦井的安全生產智慧管控平臺建設中得到了應用。通過智能協同辦公平臺的建設,使煤礦各專業部門業務實現了流程再造,流程優化,一站式協同管理。以紅頭文件的流程審批為例,從流程表單自定義設計到智能會簽再到文件發布,實現了全流程、各專業在線高效協同辦公。如圖3 所示。

圖3 協同辦公平臺門戶
應用移動APP 智能消息引擎,所有人員可隨時隨地處理待辦工作、查看公告、會議通知,還可實現在線協同、智能填寫表單等,與PC 端相互融通,極大的提升了管理效率。如圖4 所示。

圖4 移動端智能協同辦公
隨著國家對煤礦智能化建設要求的不斷提高,煤礦協同辦公產品只有不斷吸收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與迭代升級,才能滿足煤礦復雜業務場景的需要。同時智能協同辦公平臺建設有效提升了各專業部門人員及領導層的辦公效率和辦公體驗,推動了企業降本增效和智能化轉型。為進一步推動煤礦智能協同辦公平臺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加大技術投入,深入分析煤礦企業運營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挖掘問題產生與技術實現的聯動關系,制定較為完善的管理方案,進而提高平臺的應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