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津津
(中國電建集團鐵路建設有限公司,北京100000)
某盾構區間設計1700 環,盾構機施工至1246 環處,千斤頂行程至900mm 時,掘進中刀盤扭矩突然增大,引起盾構機盾體旋轉約45°,進而引起連接橋的扭轉變形,盾構機無法正常掘進。為使盾構機復位至正常狀態,并排除障礙,恢復盾構機正常掘進,確保施工安全、快速、有序進行,項目部制定了盾體機復位、修復等方案措施。通過各項措施的落實,順利完成盾構機的修正復推工作。
盾構機停機位置位于直線段上,上坡3.787‰,隧道埋深15.4m。停機位置地表現狀為綠化草地及樹木,停機位置距離某小區直線距離最近20m,無其它建構筑物。通過對停機位置刀盤前方0.3m 位置進行地質補勘,發現目前盾構機所處地層為S1g-3 中風化泥巖,埋深15.4m,拱頂以上自上而下依次為素填土3.6m、粉質黏土4m、強風化泥巖2.4m、中風化泥巖5.2m,芯樣抗壓試驗值7.5MPa,地層較為穩定,不需要實施加固措施。
該事件一經發生,項目部立即邀請盾構方面的專家商討處置措施,結合專家意見,制定了基本的處置步驟:(1)盾構機修正復位;(2)由盾構機廠家及項目部機電工程師檢查盾構機受損情況,制定修復方案;(3)在盾構機修復的過程中,通過常壓開倉的方式進土倉檢查盾構機扭轉原因;(4)驗收調試。
2.2.1 盾構機修正復位
根據盾構機目前現狀,完成連接橋斷開及穩固后,通過新管線連接,確保盾構機推進系統正常后,先低速正、反兩個方向轉動刀盤,再次確定刀盤是否被卡住,如果刀盤被卡住,則實施方案一進行盾體復位,如果刀盤沒有被卡住,則實施方案二進行盾體復位工作。
方案一:在確定刀盤被卡住的情況下,按照反向轉動刀盤進行盾體復位。初始設定刀盤扭矩值3000kn.m,打開刀盤旋轉,設定刀盤轉速至0.3rpm,在刀盤扭矩上升至3000kn.m 時,觀察盾體回轉情況,如若盾體有回轉跡象,則本方案成功,采用上述方法繼續回轉,直至盾體回轉到位。如若盾體未有回轉現象,則按照500kn.m梯度逐步增加扭矩,直至盾體出現回轉,此時繼續轉動直至盾體復位。盾體回轉到位后,再實施常壓開倉作業,進行清倉排障。
方案二:確定刀盤能轉動的情況下,結合目前在刀盤前方位置鉆孔取芯的情況,確定刀盤前方的地層為全斷面中風化泥巖,與地勘一致,地層自穩性好,具備常壓開倉條件,可通過進入土倉清理,完成土倉清理后,進入土倉進行障礙物的檢查及排除。具備條件后,采用水鉆在掌子面上開洞,插入鋼軌,將鋼軌與刀盤焊接固定,然后緩慢轉動刀盤,通過刀盤固定后的旋轉增加的扭矩,迫使盾體回轉。
通過現場實際操作,通過方案一,使盾構機順利扭轉復位。
2.2.2 盾構機受損調查
盾體扭轉后,與拼裝機行走梁搭接的設備橋受力扭轉變形,通過與盾構機廠家共同與設備進行檢查分析,得出盾構機受損如下:
2.2.2.1 推進系統
盾體扭轉后,主推進液壓缸撐靴上的尼龍板與管片摩擦,部分單缸尼龍板扭轉、脫落、損壞。
2.2.2.2 螺旋輸送機
螺旋輸送機輕微偏轉,前盾上螺旋輸送機套筒法蘭連接面輕微張口,部分螺栓螺紋松脫,未見漏水漏渣,表明其密封尚未失效。螺旋輸送機第二道后閘門(下)閘板變形,開閉液壓缸彎曲失效。
2.2.2.3 拼裝機
拼裝機整體結構良好,管線履帶變形,人行平臺及走道變形。
2.2.2.4 設備橋
1#設備橋結構嚴重變形,已失效;2#設備橋輕微變形。
2.2.2.5 皮帶機系統
1#設備橋處第1 節皮帶架嚴重變形,已失效;2#設備橋處局部輕微變形。
2.2.2.6 管片吊機
1#設備橋處的二次管片吊機行走梁嚴重變形,已失效,管片吊機損壞。一次管片吊機前端1 節行走梁變形,一次管片吊機未受損。
2.2.2.7 設備附件
1#設備橋管線失效;1#設備橋上的蓄能器、泡沫發生器未受損。
2.2.3 盾構機受損修復
2.2.3.1 推進系統
統計撐靴尼龍板損壞數量,定制全新尼龍板替換。因推進系統管路已斷開,推進液壓缸無法動作,暫時無法更換。待推進管路恢復后,在調試階段進行更換。更換時單根收縮推進液壓缸,更換完成后液壓缸伸出抵住管片,逐一進行,禁止同時收縮多根液壓缸。
2.2.3.2 螺旋輸送機
螺旋輸送機輕微向左偏轉,使用手動分體千斤頂或手拉葫蘆將螺旋輸送機結構回中。回中后更換螺旋輸送機套筒與螺旋輸送機螺栓及螺母。第二道后閘門整體拆下,更換盾構機的第二道后閘門總成。
2.2.3.3 拼裝機
矯正變形的人行平臺及走道。矯正變形的管線履帶。
2.2.3.4 設備橋
2#設備橋變形輕微,使用功能未受影響,使用千斤頂重新安放到臺車軌道上,矯正后進行加固。1#設備橋結構已失效,采用現有中鐵裝備R59盾構機設備橋代替。該設備橋為簡支結構,共包含2 根牽引梁(含管線托架)、管片吊機行走雙曲梁、皮帶架及皮帶從動滾筒,解體后可運輸至盾體后部組裝,前端與拼裝機行走主梁連接,后端與2#連接橋連接或搭接。連接橋直接通過電瓶車運輸至隧道內進行安裝,可不需要再實施隧道內臺車的拆解和后退工作。牽引梁上各帶有牽引液壓缸,可調節牽引梁長度,故安裝的順序為管片吊機曲梁安裝→牽引梁→皮帶架及皮帶從動滾筒。各部件拆解后重量不超過3t,使用20mm 鋼板制作8 字型吊耳,利用管片螺栓固定到管片頂部2、10 點位,掛3t 手拉葫蘆輔助安裝。管片吊機曲梁主要承受其自重、皮帶架及渣土重力,基本不承受軸向拉力。單側管片吊機曲梁共2 段,后段曲梁長約13m(含彎曲段),前段為直梁長約5m。利用手拉葫蘆提升管片吊機曲梁后段,將其后端放置到2#設備橋頂部,搭接長度約2m,與原中鐵裝備R59 盾構機安裝方式一致;前端吊起后放置在拼裝機行走梁下部,與后段搭接,定位后進行加固(與拼裝機行走梁)。先安裝后段,吊裝時注意雙梁平行度,后段全部放置到預定位置后安裝雙梁扁擔,將雙梁固定成整體,再安裝前段,注意2 段軌道梁間有圓形搭接位,確保搭接到位且平整。(圖1)牽引梁主要承受后配套拖車拉力,以及自身重力。共2 根牽引梁,后端配有拖拉液壓缸,長度可調節。在2#設備橋前端橫梁上設置吊耳,將牽引梁后端插銷插入吊耳;在拼裝機行走梁后端設置吊耳,將牽引梁前端插銷插入吊耳,完成安裝。牽引梁在管片吊機曲梁外側,安裝時注意結構干涉情況。(圖2)皮帶機整體懸掛在管片吊機曲梁上,從動滾筒部分使用2 個3T 手拉葫蘆掛在拼裝機行走梁后部,皮帶架使用花籃螺栓懸掛在雙梁中間的多個扁擔梁上。皮帶架在新設備橋固定后,安裝三聯式托輥。割除原皮帶劃傷部位,新購皮帶進行整體粘結。棄用原二次管片吊機,管片吊機、控制箱、遙控器、接收器等均使用R59 盾構機部件。

圖2 牽引梁示意圖

圖1 管片吊機行走曲梁示意圖
2.2.3.5 設備附件
原設備橋上的部件主要有蓄能器及液壓閥塊、泡沫發生器、氣體流量計,蓄能器及液壓閥塊改移到2#設備橋右側;在2#設備橋左側前端增設小平臺,將泡沫發生器、氣體流量計改移到該平臺上,設置支架固定。相應管線一并改移。
2.2.3.6 管線恢復
統計受損管線,在設備橋結構基本固定后復核長度是否合適。原設備橋上硬管采用軟管代替,在1#、2#設備橋、拼裝機行走梁后端設置接頭,方便連接。按出廠圖紙在電纜及管路上做好標志。牽引梁上有管線托架,沿左側牽引梁管線托架敷設,拐彎處留有一定余量,以應對拐彎時兩側拖拉液壓缸動作。
2.2.4 常壓開倉檢查
在盾構機修復的期間,同步進行常壓開倉檢查,查找盾構機扭轉原因。由于土倉內土位較高,螺機受損無法正常運轉,通過人工清理的方式,降低土位排倉。最終發現在盾構機推進過程中,中心滾刀脫落,同時由于巖層較硬,中心滾刀刀箱受卡,刀盤扭矩突然增大,盾構機與圍巖之間的摩擦力不足,導致盾體旋轉。項目部隨后對中心滾到進行更換,并對整個刀盤進行檢查,對磨損嚴重的刀具進行更換,對逐一對刀具連接螺栓進行加固。
2.2.5 驗收調試
按出廠說明書中要求對修復的各個系統進行驗收調試,洞內情況與工廠或現場驗收有差異,測試動作盡量減少對土體的擾動。在完成盾構修復工作后,先由項目部與廠家進行驗收檢查,合格后,報由監理工程師組織進行最終驗收,并完善最終驗收記錄。
本工程盾構機修正復推由于是在洞內實施,安全風險高、作業空間小、工期壓力緊、各方面交叉作業、管理難度大,但是由于項目部處理及時,科學合理制定處置方案,積極調配各項資源,層層嚴格把關落實,成功克服以上各項困難,最終僅用時22 天,就順利完成盾構機洞內扭轉修正復推工作,為以后類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