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軼凡 常天藝 王 程
(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江蘇 鎮江212000)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帶來的挑戰,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20 年中國首次向全球宣布,二氧化碳排放要力爭于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1]。同時中國快速的城鎮化進程中,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環境破壞等“城市病”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此背景下,健康城市、生態城市等城市發展理念逐漸興起,為減少由于機動車出行而導致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問題,公共自行車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備受關注,成為一種重要的低碳出行交通方式。2016 年以來,共享單車迅猛發展,對城市居民出行產生了重大影響,為城市交通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2]。
本文基于工程上廣泛使用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UG(UnigraphicsNX),在保證自行車功能的前提下,設計有較少零件的自行車,以方便批量生產且節省材料、降低成本、組裝便捷、減輕裝配勞動強度。另外還可以演示自行車模型的內部結構及工作原理,用于教學。
車架是自行車的主體,其它零件直接或間接地被安裝在車架上。本設計車架由鐵鋁合金材料制成,性價比高,框架采用近似三角靜定結構,結實耐用。
1.1.1 主框架草圖繪制:打開UGNX 軟件,選擇建模環境,在xz 平面根據設計尺寸畫出主框架草圖。點擊創建基準平面按鍵,創建基準平面(垂直于直線),作圓Φ50(本設計繪圖單位均為毫米mm)。同法創建基準平面及草圖,作大徑60 小徑50 的橢圓。然后在垂直最右端的直線上(車架尾部)創建基準平面作圓Φ50,再垂直于直線作圓Φ35,最后在垂直線軌跡的位置作圓Φ30。
1.1.2 草圖掃略拉伸前主框架:選擇此前三次所作圓,沿直線掃掠(插入-掃掠-沿引導線掃掠)。設置第一偏置為5,向內偏移。選擇草圖上的圓,沿直線掃掠,第一偏置為-5,向內偏移,布爾運算求和成為整體。繼續選擇xz 平面,在距y 軸198.8,x 軸79.0 的位置創建草圖,對稱拉伸35,倒R10 圓角(插入-細節特征-倒圓角)。
在圓柱頂端作圓Φ40 進行拉伸求差處理,使圓柱貫通形成框管。xz 平面作圓Φ60 和Φ40 雙向拉伸50 與圓柱作布爾求和。
1.1.3 車架后支架:后支架承重為分叉對稱設計,xz 平面繪制橫向框管與內圓截面切。繪制豎立橢圓,大徑R15,小徑R10,掃掠形成實體。xz 平面拉伸后座支架另一條邊形成靜定三角結構,尺寸為對稱拉伸200。點擊插入-來自體的曲線-求交,第一組面選擇剛剛的片體,第二組面選擇圓柱外表面,得到相交曲線圓。利用相交曲線,在片體上創建繪制后支架曲線。選擇上一步草圖曲線,以類型為在曲線上創建基準面,弧長0%。在其上繪制圓Φ16,并沿創建的曲線掃掠得到實體。
繪制坐墊桿草圖圓Φ40 并求差拉伸至貫通,再設計后輪軸座平面輪廓草圖并拉伸,開始值0,結束值35,與車架管體布爾求和。開孔軸圓Φ16,求差拉伸至貫通,后倒圓角R3。最后使用鏡像命令(插入-關聯復制-抽取幾何體-鏡像)鏡像掃掠所得實體,鏡像平面為xz 平面,完成車架。

圖1 自行車車架
1.2.1 握把:自行車握把用來保持平衡與控制行駛方向,主要分為平把、上翹把、下垂把。本設計采用平把,結構簡單便于操控。
xy 平面原點繪制圓Φ17 和Φ25,完成草圖后點擊拉伸命令,限制選項結束選項為528。xz 平面利用回轉命令,將草圖回轉成柱體和一個凸緣。將凸緣陣列,選擇線性陣列節距6.2,數量15 個,形成握把紋路。xy 平面創建并繪制草圖,并將其雙向拉伸17.5。將握把與上步實體做求差處理,得到圓孔和剎車把裝配孔。在剎車握把實體背面作草圖做拉伸求差處理,后將剎車握把的實體邊倒圓R5。
在剎車把前端雙向拉伸求差3,xy 平面繪制剎車連接件輪廓雙向拉伸2.5,并與剎車把求和。然后進行倒圓處理。最后以xz 平面鏡像完成車把手創建。
1.2.2 坐墊:在離xy 平面下方20 的平面創建基準平面并繪制坐墊輪廓。xz 平面繪制中間曲線,用拉伸命令草圖曲線拉伸成片體,數值設為對稱值100。選用投影曲線命令,將俯視草圖投影到上步拉伸而成的片體上,矢量方向豎直向。
在距yz 平面15 處平面描點,用藝術樣條將其連起來,后用鏡像使其沿z 軸對稱。同法在距離yz 平面83 的平面繪制曲線并沿z 軸鏡像。在距yz 平面145.5 處平面通過描點、樣條連接點,鏡像繪制坐墊下部輪廓。將上部草圖曲線對稱拉伸5 形成片體。選擇通過曲線網格,主曲線為中間曲線,交叉曲線為豎著的3 個曲線,注意箭頭方向要相同。后沿xz 平面鏡像,將鏡像實體縫合成一個實體。xy 平面繪制圓Φ30 和Φ40,后將草圖拉伸為一個空心管,開始距離-49,結束距離310,完成坐墊設計。
1.3.1 前叉:xz 平面繪制前叉架草圖雙向拉伸16。在離xy 平面39 處繪制圓Φ17 拉伸開始值-10,結束值18。在實體的側壁繪制圓Φ12 拉伸求差,使其形成孔。最后將實體各邊倒R2 圓角,完成前叉設計。
1.3.2 車輪:xz 平面繪制圓Φ20,Φ40 和Φ520。將Φ20 進行雙向20 拉伸。Φ40 拉伸開始距離20,結束距離25,并且與Φ20 拉伸而成的實體求和。后再次將Φ20 拉伸,開始距離20,結束距離40,并與上步實體求和。xz 平面繪制Φ20.2 的半圓弧。將上步草圖沿著Φ520 回轉,形成車輪外輪廓。yz 平面繪制輪輻線草圖,用管道(插入-掃掠-管道)命令形成輪輻。在管道創建的實體上繪制圓Φ5.7。拉伸開始距離-2,結束距離0。用圓形陣列在圓形實體上均布12 個,將管道進行圓形陣列,得到12 個均布的車輪輻條。最后將左邊輻條多次鏡像到右面,從而得到完整24 根輻條。
雪螢從窗臺上摸出鑰匙開了門,直奔臥室,趴在地上,拉出床下一雙統靴,伸手一摸,沒有。于是把手伸進另一只鞋子。里面果然有一個油膩膩的小本子,還有一個U盤,用一塊布包著。她把證據捂在胸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忍不住翻開來,快速地掃了一眼,心都快跳出來了。
1.3.3 腳踏板:xz 平面繪制圓Φ40 雙向拉伸75,得到一個實體圓柱。yz 平面繪制腳踏板俯視圖草圖,將腳踏板俯視草圖進行拉伸結束值7.5,并且與先前的圓柱實體布爾求和。后對腳踏板周邊倒R3 圓角。在腳踏板上平面繪制孔洞草圖,進行拉伸求差,以方便鞋底泥沙漏出。
1.3.4 牙盤及飛輪:調用出圓柱齒輪建模命令,選擇創建齒輪,齒輪模數選擇3,齒數為48。yz 平面以原點為圓心繪制圓Φ40,四周圓形陣列圓Φ20,拉伸求差得到圓孔。調用出圓柱齒輪建模命令,選擇創建齒輪,齒輪模數3,齒數24。yz 平面繪制圓Φ12 拉伸求差,得到通孔,完成腳踏板設計。
鏈條由鏈條體、片體、固定銷三個部分裝配而成,每單各鏈條體由兩個片體聯接而成。前段鏈條的尾部鏈接片體前部,后端鏈條前部鏈接片體尾部,由此首尾依次相連形成整個鏈條。
1.4.1 鏈條體:yz 平面繪制鏈節外輪廓拉伸,從距離草圖平面0.31 拉伸到1.0。在所得拉伸平面繪制圓Φ7.7 拉伸開始值0,結束值0.31。
將上步拉伸的實體通過xz 平面,由yz 平面鏡像,布爾求和將鏡像過去的實體與原來的整體合并成一個實體。在拉伸而成的實體上繪制圓Φ3.9,拉伸求差成通孔。后將通孔由xz 平面鏡像。
1.4.2 片體:xz 平面繪制尺寸草圖(與鏈條體第一步草圖相同)。后拉伸成實體,要求從距離草圖平面1 的位置開始,在距離草圖平面2 的位置結束。最后由yz 平面鏡像。
1.4.3 固定銷:yz 平面繪制圓弧Φ3.9,拉伸尺寸為對稱2。將拉伸實體圓形陣列,其中節距角是根據齒輪分度圓Φ,結合余弦定理,反余弦函數計算鏈條體長度。同法對右邊進行圓形陣列,計算過程與上步相同。
將實體線性陣列在直線上,節距12.6 與鏈條體兩個圓心距相同。后將鏈節對xy 平面鏡像。
1.4.4 鏈條裝配:先以絕對原點載入上面固定銷實體,在用約束載入鏈條體,最后用中心約束2 對2 進行與銷的配對。同法用約束方式載入片體,將獨立的鏈條體首尾相接起來。完成鏈條裝配。
至此自行車的主要部件已設計完成,可實現自行車功能。還可根據需要加裝一些附件,如支撐架、吊架、叉、擋泥板等。
首先將自行車各部件依次組裝形成裝配體文件,然后創建動畫文件,選擇菜單中“裝配”→“序列”的命令(或單擊裝配工具條中的“裝配序列”圖標),系統將出現“裝配序列”工具條,單擊“新建序列”圖標,激活“序列”下拉框。
單擊“插入運動”圖標,系統將會彈出“錄制組件運動”工具條,系統提示“選擇要移動的組件”,選中某一部件。此時,“錄制組件運動”工具條中其余的工具圖標被激活,單擊“移動對象”圖標和“拆卸”圖標,選中部件從視圖中消失。
按照上述的方法,依次拆卸其余組件,拆卸順序按照裝配順序的倒序拆卸,即后裝的先拆,先裝的后拆,一直拆卸到只剩一個部件為止。裝配的順序是車架→后輪→腳踏→齒輪鏈條→坐墊→上套筒車把→下套筒→前叉→前輪,拆卸順序正好與之相反,拆卸完成后,單擊“×”按鈕,退出“錄制組件的運動”。此時,“系列回放”工具條顯示幀數默認為64。
單擊“系列回放”工具欄中的“向后播放”圖標,系統開始播放裝配的順序動畫,幀數從64 變成0。單擊“向前播放”圖標,系統則開始播放拆卸的順序動畫,幀數從0 變成64。
單擊“系列回放”工具條中的“導出至電影”,系統將會彈出“錄制電影”對話框,選擇目標文件夾,輸入文件,單擊“OK”。此時生成動畫電影,出現“導出至電影”提示,單擊“確定”按鈕導出至電影(格式為*.avi),完成裝配動畫,以相同方式完成拆卸動畫。在目標文件夾中找到對應視頻文件,使用播放器即可播放。

圖2 自行車裝配爆炸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