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連云港市關里中心小學 席春林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深度學習力,有助于其透過現象看本質,更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其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的靈活性,實現學習成績的顯著提升。在當前新課改穩步推進的背景下,教師應做好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內容的研究,并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深度學習力培養工作。
符號不僅能表示數,而且能表示運算規律。深入理解符號的含義,對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通過給予引導,拓展其視野,從而更好地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為深度學習力的提升做好鋪墊。一方面,教師應為學生講解數學中常見的符號,深入剖析其表示的含義,如“+”“-”“×”“÷”是一類表示運算的符號。而運算律中a+b+c=a+(b+c)中的a、b、c也是符號,其表示某個不確定的數。另一方面,為學生講解有深度的例題,并要求其在課堂上認真聽講、進行深入的反思,進一步深入其對符號的認識與理解。例1,定義一種新的運算,其中m為一個常數。已知,則=_____。該題目給出一個新的運算符號“?”,要求學生能夠深入理解該運算符號表示的運算規律,同時,能夠實現靈活應用,這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在其以后遇到類似問題能夠靈活解答相關問題。根據新運算符號的運算規律可知:。結果中出現了字幕“m”,顯然只要求出m的值,便可計算出最后的結果。這就需要學生充分運用已知條件,即,,而,即,,根據所學的比例知識可求得:m=則,即,
空間觀念能幫助學生建立平面與空間之間的聯系,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促進其想象力的提升,從而更好地培養其學習力。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預期的學習力培養效果,一方面,教師既要注重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動態的情境,實現平面與立體、立體與平面的轉化,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一些空間關系。另外,在必要的情況下,為學生布置實踐任務,要求其自己動手制作相關的立體圖形,在其頭腦中儲存相關的立體模型。另一方面,結合學生所學知識,課堂上創設有深度的問題情境,要求其積極回顧所學,結合自身生活經驗進行合理的想象,以快速尋找解題的突破口。
例2,一張長方形鐵皮如圖1所示,圖中陰影部分剛好能做成一個油桶(接頭處不計),求油桶的體積(π取3.14)。

圖1
很多學生看到該題目后基本能夠判斷出做出的油桶為圓柱體。但部分學生認為題目中未給出長方形的長也就無法計算出油桶的高,因此無法計算。事實上,該題目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空間觀念,經過正確的想象進行判斷、解答。從圖1可知看出圓柱油桶的底面半徑為1分米,則底面面積S=πr2=1×3.14=3.14平方分米,底面周長C=πd=3.14×2=6.28分米,顯然這一長度大于4分米,因此,4分米只能做油桶的高H。如此長方形的長應和圓柱底面周長相等,為6.28分米。則該圓柱油桶的容積V=SH=3.14×4=12.56立方分米。
解題能力屬于學習力中學習能力的范疇。為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應做好教學研究,明確影響學生解題能力的因素。其中推理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能力,與學生的解題能力有著密切關系。教學中為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一方面,教師應為學生講解推理相關知識,并傳授相關的推理技巧,使學生養成重證據推理的習慣,充分考慮推理的細節,保證推理的嚴謹性。另一方面,優選經典習題,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深度推理訓練,尤其應根據學生的推理情況給予學生表揚,使其感受到推理的成就感,積累更多推理的經驗,從而充分激發其推理的熱情,促進其解題能力顯著提升。
數據分析觀念,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學中教師應做好核心素養內容的分析,幫助學生吃透其內涵,講解相關例題,并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其分析能力,促進其深度學習力得到更好的提升。一方面,為學生認真講解教材內容,使學生掌握數據分析方法,明確分析數據時應注意的細節。如對于扇形統計圖而言,各個部分所占的百分數之和為100%。另一方面,為學生設計有深度的習題,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拓展訓練,使其通過讀題充分挖掘隱含條件,找到數據中潛在的規律。這在鞏固學生所學的同時能更好地鍛煉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改變認識,深刻認識到培養學生深度學習力的重要性。這樣既能深化學生理解,使其更好地掌握所學,又能很好地提升其學習力,使其終身受益。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認真研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內容,做好課堂例題、習題的篩選,使學生通過學習、訓練,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更為全面、深入,在解題中真正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