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
江湖傳言,火鍋、毛血旺、小面,并稱重慶三大美食。只是在我心底,火鍋海納百川,終歸太過盛大。待得紅油翻滾、濃香撲鼻之時,必須要邀約三五好友,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方能吃出個中真味。吃的是相投的性情,互訴的衷腸。而毛血旺又非九曲十八彎小巷里,千挑萬選出來的蒼蠅館子里的不能吃。惟有踏破鐵鞋、尋遍千山,終于在驀然回首的江湖深處,方能吃到最為正宗的口味。這便讓毛血旺多少有了些深林隱士的高深莫測,吃的是尋覓的艱辛,相遇的欣喜。而惟有一碗重慶小面,來自江湖、長于市井,遍布重慶城大小角落,麻辣鮮香、方便快捷,沒有特別的講究,不求盛大的排場,只需桌前一坐,或是街角一站,便能嘗到最為地道的重慶味道。
重慶依山臨江,被譽為江湖之城。而重慶小面又何嘗不是江湖之味?
重慶小面館星羅棋布,隨處可見。大的,有堂堂正正兩間門店的,一樣規規矩矩的招牌,方方正正的桌椅,像是大戶人家嚴妝的婦人。只是這樣的小面館,多是用來招待外地游客的,畢竟看起來體體面面,吃起來清清淡淡。而重慶本地人,卻多愛那些自由散漫的小店。這些小店,或是一個街邊夾角,或是一個樓梯過道,只要能容下一個灶臺便能容下一個煙火人間。
但凡進得店來,只見膛內爐火熊熊,鍋里沸水滾滾,屋里灶臺寬大,上面齊刷刷地擺著數十種調料。食客只需向里喊一聲“老板,小面”,便有頭戴高帽的大師傅一邊扔一團面在沸水里,一邊高挽衣袖,左手臂上并排數只海碗,右手持勺飛快加油添醋,飛龍走鳳,來去如風,像是藏身江湖的武林高手。待那鍋里沸水翻滾,碗內再加一勺濃湯,尺來長的竹筷只一挑,不多不少正好二兩,臨了,一把翠綠蔥花,一碗麻辣鮮香的小面便擺在面前。
再看那面,濃油紅湯、香辣沖天。綿軟的面條里藏著青菜,裹著花椒,沾上芝麻,粘著姜蒜,五顏六色、五味俱全,還沒來得及吃,便早已食指大動,滿目皆香。若是數九寒冬,睡眼惺忪,端起一碗小面,便覺無限妥帖安穩,待小面下了肚,不僅果了腹,更驅了嚴寒,這一天,便暖洋洋地活力四射。若是炎炎夏日,早晨紅日東升,熱浪翻騰,坐在烈日下就一碗麻辣小面,吃出一身大汗,頓覺渾身通透,像是一場以毒攻毒的快意恩仇。
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想來,小面和湯和水、有鹽有味,嘴饞可當小吃、腹饑可作正餐,而且方便快捷,簡單明了,恰如耿直豪爽的重慶人。
這便常常想起,某次和閨蜜去臨近的成都游玩,因為久聞成都擔擔面的美名,剛到成都某著名景區,便迫不及待地去大快朵頤。進得店里,每人叫上一碗,可等了半晌,待店家端出面來,方知成都的擔擔面,所謂的一碗不過零零星星的幾根,比不得重慶的麻辣小面,一碗就一碗,滿實滿在。當時和閨蜜便氣不打一處來,索性桌子一拍,每人來十碗。由此,貌似纖弱的重慶妹子,在天府之國的柔媚成都,竟也生生把擔擔面吃出了景陽崗的味道。
當然,撇開外地,在重慶城內,重慶人更是自由隨性,灑脫率真。哪怕是一碗小面,若是味道不合,即便店鋪金碧輝煌都門可羅雀;若是味道相投,即便連坐的板凳都沒有也門庭若市。有時就算是同一個老板,或許某天狀態不好,手一抖,多擱了鹽,或是多加了醋,哪怕是再相熟的食客,劈頭蓋臉便是一句:“老板你的鹽巴是不是不要錢?”或是“老板,你怕是打翻了醋壇子哦?”每到這時,老板也只剩“呵呵”賠笑的份兒。但第二天,食客卻又照來不誤。
小面簡單素樸,美在其味,貴在其真。小面館的餐桌基本都是擺在屋檐街邊,食客們露天而坐。相識的、不相識的,相擠一桌,或打個招呼,或視若無睹,來時如云,去時如風。小面館的名字,也大多簡單明了,多以老板的姓或是外號命名。姓徐的便叫徐小面,姓陳的便叫陳小面,或是有的小面館干脆就沒有名字,食客們去得多了,根據小面館的特點自己叫。譬如搭根板凳當餐桌的就叫板凳面,以茶缸作碗的就叫盅盅面,或是起源于路邊街攤的就叫攤攤面,雖然沒有正兒八經的名字,但人們口口相授,久而久之倒也名正言順,如雷貫耳了。當然,我見過最為文藝的店名,應該是某天在路口轉角處,赫然發現一家“三少爺的面”。可見,古龍大俠的江湖豪氣,終于散落到市井巷陌。一碗小面,可以青山不改,自然可以綠水長流。
有人說重慶的文化莫過于江湖與碼頭,便如一碗小面,到底登不得大雅之堂。只是天大地大,有容乃大。這世間真正博大的又何嘗不是江湖?抗戰年代,民族危亡之時,這座江湖之城挺身成為戰時陪都。當宋氏三姐妹頭頂盤旋的敵機,在重慶街頭大走時裝秀時,滿重慶城沸騰了,一城百姓奔走相告、傾城圍觀、擊掌叫好,以無視和無畏的姿態目空一切,超然戰火,仿佛是對戰爭最大的蔑視。也正因如此,一城的百姓,在艱難的抗戰歲月中終于越挫越勇。想來,這所謂的江湖兒女,民族氣節,亦莫過于兵荒馬亂之時的笑看風云了吧。
路邊街攤,是小面的天下。想起前段時間,我家附近有一個建筑工地,幾乎每天下班回家,我都能看見幾個年長的工人,坐在路邊小面攤吃飯。多是一碗面一瓶酒,勞作了一天,當夕陽西下,吃一口面就一口老白干,竟生出無限滿足。是啊,今日有所歡,明日何足懼。而在所謂的星級酒店,小面亦占有一席之地。只要在重慶,但凡過生日,無論多么高檔的賓館酒店,老板都會親自送上一碗長壽面。而父輩們又常常講起,說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物質生活相對匱乏時期,一碗小面,便足以款待家中貴客。
其實細想來,無論是重慶小面,或是火鍋亦或毛血旺,都是一鍋煮來,一碗盛來,雖說外形單一,實則氣象萬千。一盆火鍋,紅油翻滾中煮盡天下美食。一碗毛血旺,卻是葷素搭配,有菜有湯。而小面,雖說只是一碗面,但實則千變萬化。加上牛肉,就是牛肉面,加上雞雜就是雞雜面,加上肥腸就是肥腸面。所以重慶的小面館,說是小面,實則可以賣出幾十個品種。另外還有什么豌雜、雞湯、干溜……因為至純至簡,所以包羅萬象。好似笑看風云萬變,我自巋然不動,到底是有以不變應萬變的王者之氣了。
而今,隨著重慶成為網紅城市,重慶小面早已聲名遠播。朋友們玩笑說:“外地的游客吃小面,不過是嘗味,而重慶人吃小面卻是續命。”是啊,重慶,一城江湖半城面。一碗小面,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滋潤著重慶人的靈魂,滋養著重慶人的性情。想起南懷瑾先生曾說:“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就讓我們以一碗小面的姿態,去縱橫天地,笑傲江湖吧!
再看那面,濃油紅湯、香辣沖天。綿軟的面條里藏著青菜、裹著花椒、沾上芝麻、黏著姜蒜,五顏六色、五味俱全,還沒來得及吃,便早已食指大動,滿目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