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長征七號改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一消息讓關心航天事業的國人感慨萬千,同時也引出了一段“初中生給‘長七科研人員寫信”的故事。
2020年3月16日,我國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失利。不久以后,一位有著航天夢的初中生給科研人員寄了一封信。在信中,他不但表達了自己對中國航天事業的信心及失利的惋惜,更條理分明地從4個方面分析了失利原因,其中不乏一些專業名詞比如“姿態控制系統”“增壓系統”等等。一周后,長征七號的總設計師范瑞祥、總指揮孟剛給初中生寫了回信,并附上了親筆簽名。在信中,他們稱贊初中生“分析推理很有邏輯,見解也很獨特”,并說明這次失利是“因技術認識不充分而導致的”,還鼓勵他“努力學習,深入鉆研”“長大后一定可以為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力量”。
可以想象,當初中生看到這封溫暖的回信時,心里的欣喜與激動。這些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這種“大人物”與“小人物”的“對話”。90歲的袁隆平為感謝赤峰市青少年宮孩子們寄來的畫像,特意回信激勵孩子們刻苦學習;鐘南山認真閱讀每封中小學生的來信并回信,且寄語青少年“希望你們不懼艱辛、勇敢前行!”
每一個追過星的人都期盼受到偶像的關注,“長七”的科研人員、袁隆平、鐘南山等或許就是他們的偶像。來自偶像的鼓勵,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必然不一樣。無論他們以后是一路向前還是中途轉彎,多呵護一下他們當下心中的“小小夢想”,也許就能幫助他們奔向“星辰大海”。
(摘自《中國青年報》3.17)